必看!30省“十四五”规划旅游新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供给不充分不平衡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近期,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各省(区、市)陆续印发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 那么,在这些规划中,各地将在“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文旅融合?在旅游产业方面要办哪些大事?1|北京市 牢固确立绿色发展定位,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打造便利可达的城市滨水生态体系,建设潮白河生态绿带,创建大运河5A级景区,推动和天津、河北通航。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推行绿色建筑,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高标准运营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一期,谋划建设二三期。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三个文化设施、通州堰、六环路入地改造、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确保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精彩亮相。围绕“3+1”主导功能谋发展,大力建设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台马科技板块和中关村通州园等片区,办好网络安全产业园,打造高端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供给。推进传统商圈改造,打造一批购物小镇,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品质。繁荣夜间经济。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布局免税店,促进境外消费回流。扩大入境旅游。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2|天津市-“近代中国看天津”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市场化运作,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带、海河文化旅游带,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讲好天津故事、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3|河北省-“京畿福地·乐享河北”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进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持续打造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加快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影响力。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培育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打造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完善自驾旅游和自助旅游公共服务体系。4|山西省-“游山西、读历史”“康养山西、夏养山西”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塑造“游山西、读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景区为王”理念,高品质打造更多5A级龙头核心旅游景区,推进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提升“黄河人家、太行人家、长城人家”民宿品牌影响力,建设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企业,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带。培育文旅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依托太原、大同、晋城等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构建贯通城乡景区的全域旅游公路网,提升完善服务设施,打造集宣传、体验、创意景观于一体的“0km”新旅游地标。5|内蒙古自治区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全面提升绿色含量、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区域优势产业、服务业领域支柱产业和综合性幸福产业。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培育大健康产业基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业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6|辽宁省-“乐游辽宁,不虚此行” 深入挖掘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资源,推进全域旅游,打造东北亚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强省。发展壮大冰雪经济,促进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融合发展。......建设辽西旅游大环线,打造吸引京津冀居民休闲旅游康养的后花园。......打好“冰雪游”“沿边游”“民俗游”“红色游”等文化旅游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 7|吉林省-“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 突出发展冰雪及生态旅游,利用五至十年时间,推动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级规模、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接近万亿级规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打造旅游产业高地,打响长白山、松花江、查干湖等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构建以避暑、冰雪、生态、民俗、红色、边境、乡村、康养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和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突出发展冰雪经济,深入实施“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行动,着力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打造“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承载区,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提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边境旅游规模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加强基本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吉林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走出去”,推动文创园区、创客空间和文创类特色小镇建设。 8|黑龙江省-“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坚持全域全季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我省丰富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打造宜居宜行宜游宜养全域旅游品牌,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建设旅游强省。 优化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实施好《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统筹全省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和功能定位,科学布局旅游枢纽城市、主题旅游廊道、核心景区,完善交通连接,形成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差异化定位和优势互补,打造一批独具黑龙江魅力的主题旅游集群,聚焦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开发一批“必游必到”高品质旅游节点和旅游打卡地,培育发展一批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体、农旅综合体,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生态旅游首位度。发挥四季分明独特区位优势,做好线路设计和嫁接,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提高客源市场首位度。发挥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特色资源,深度开发生态度假旅游新品、冰雪旅游名品、康养旅游精品,构建全谱系多元化旅游产品新体系,提高旅游产品首位度。培育形成特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壮大旅游新增长点,完善旅游全景化体验功能,更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提高综合效益首位度。 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全方位做好旅游营销,整合宣传资源和渠道,持续擦亮冰雪大世界、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五大连池、镜泊湖、铁人纪念馆、中央大街等老招牌,加速培育“醉美331”边防路、生态康养、田园休闲、通航观光、寒地试车等新品牌,多元培育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音乐节、伊春森林节、黑河中俄文化大集、漠河极光节等特色节庆品牌,加快构建适应旅游发展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诚信体系、监管体系、保障体系,提高黑龙江旅游品牌国内外认知度和市场号召力。实施以会兴城战略,高质量办好旅发大会,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市、活一方产业。实施融合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与红色基因、冰雪运动、边境合作、田园风情等深度嫁接,增强游客体验性和参与度,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综合拉动功能最强的融合型产业。 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推进通往旅游景区及景区之间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增开旅游专列,优化旅游通用航空布局。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形成“全省旅游一张网”。推进重点景区步行道、汽车营地、公路观景台等涉旅基础设施配套化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提高餐饮住宿服务接待水平,加快发展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住宿体系,打造以绿色、生态、田园为特色的龙菜品牌。 9|上海市 健全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创产业规划和政策,促进形成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入落实“文创50条”,实施“文化+”战略,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引领,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全面深化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贸易、教育、体育等融合发展。扩大文化领域开放与合作,增强文化要素资源集聚配置功能,加快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办好高水平国际性节展赛事,鼓励海内外优秀文化产品在上海首发、首演、首映、首展,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10|江苏省 系统性、深度化挖掘江苏文化底蕴、内涵和价值,带动旅游、影视、出版、演艺、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多次开发、多重产品、多种收益,形成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彰显地域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江苏文化符号。实施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改革发展,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产权清晰、经营灵活、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的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一批富有江苏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11|浙江省-“百县千碗”“江南古镇” 建设人人共享的美丽大花园。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建设行动,构建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的美丽浙江建设体系,打造以山脉为纽带的名山旅游圈、以水系为载体的秀水旅游线、以人文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带,全面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形成全域大美格局。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推进古城名镇名村、高能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名山海岛公园等建设。以城际铁路、通景公路等交通建设为先导,扎实推进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加快建设衢丽花园城市群,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深化“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 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旅、体旅深度融合,创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打响“百县千碗”“江南古镇”品牌,发展红色旅游。 12|安徽省 全面拓展消费需求。......推动智慧商圈、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支持各地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体育消费试点(示范)城市,支持合肥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推动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入落实倾斜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着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康养地。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支持黄山、池州等市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合肥都市圈文化发展核心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皖江文化发展集聚带、淮河文化发展集聚带。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推进旅游景区、线路、业态、商品、企业“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争创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拓展文化交流项目,办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推动黄山国际文化旅游论坛落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13|福建省-“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 全面振兴老区苏区。......坚持绿色、红色、特色导向,支持和引导产业项目落户老区苏区,推动老区苏区传统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特色农林业、优势矿产业、文旅康养等。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整合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一批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支持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福建)建设,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推进一批影视基地、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活动等节展品牌。实施“海丝”文化交流工程,推动福建文化“走出去”。 14|江西省-“江西风景独好” 推进服务业扩容提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融合工程,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引入高水平市场化团队,培育高品质旅游线路和景区、度假区,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更具江西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进一步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15|山东省-“好客山东”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一批影视、动漫、出版、文创产业园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以“好客山东”为引领的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山水圣人、仙境海岸、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带,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标志性景区和精品项目,串珠成线、连片成面。推进文旅服务智慧化,实现“一部手机游山东”。加强全要素配套服务,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16|河南省-“老家河南”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7|湖北省-“灵秀湖北”、“一江两山”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旅综合体、文旅融合品牌、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举办“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广“灵秀湖北”文旅形象,打造“一江两山”旅游品牌,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故事。18|湖南省-“锦绣潇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湖湘红色基因,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打造一批享誉全国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擦亮湖湘文化名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争创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提升“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19|广东省 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粤北生态休闲旅游高地,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世界级地标景点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民俗旅游。办好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创新推进国际传播,讲好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20|广西壮族自治区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整合全域文化旅游资源,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全域空间格局,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三地两带一中心”建设,发挥“老、少、边、山、海、寿”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建设“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数字文旅共享经济新模式。实施一批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工程。积极发展文旅装备制造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建、医疗、健康、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21|海南省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坚持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同步建设、一体发展,系统推进全岛国际化、旅游化改造,构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城市空间。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吸引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回流,打造国内替代出境旅游购物第一目的地,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大力拓展邮轮航线,推动邮轮旅游试验区和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三亚邮轮母港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康复技术和海南气候资源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鼓励发展低空旅游、红色旅游、“航天+旅游”等新业态,打造森林旅游聚集区。吸引一批大型主题旅游公园落户海南并合理布局。加快环岛旅游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满足国际旅游消费需求的数字信息平台,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供给水平,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高水平旅游服务支撑体系。创新汽车消费品等交通工具使用管理模式,推进共享发展。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支持发展度假和康养型民宿。对标国际一流的旅游服务标准,大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全民旅游服务意识和旅游从业者服务技能。完善齐抓共管、协调互动的旅游服务管理机制,建立旅游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机制。 构建文旅融合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企业,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南电视剧产业高峰论坛,推动电影电视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海南影视岛。办好“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三亚国际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做强文化演艺娱乐、节庆会展赛事等产业。打造自行车、马拉松、冲浪、帆船、帆板、足球、高尔夫、滑翔伞等知名赛事品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打造黎锦、椰雕、黎陶、苗绣等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办好“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推进国际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国际版权交易,鼓励数字文化产品等进出口,大力繁荣新闻出版发行事业和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22|重庆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行千里·致广大”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用好人文和生态两个宝贝,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业态融合,推动文化、旅游、生态、康养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品牌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品牌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促进市场融合,推动旅游业对外交流合作,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发一批知名文旅产品。促进服务融合,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重庆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推动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23|四川省-“三九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持续培育天府旅游名县,提升“三九大”等文旅品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24|贵州省-“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以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高品质开发旅游新业态,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 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 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温泉省”“桥梁省”“索道省”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世界名酒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带,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避暑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业态。创新旅游宣传营销体系。持续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拓展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车队、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大企业,支持旅游企业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推动优强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高水平完善山地旅游服务设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形成贵州特色旅游商品品牌,不断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水平。完善提升“一码游贵州”服务平台,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旅游满意度和“回头率”。 25|云南省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推动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拓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功能,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建设半山酒店,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使云南成为人们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文化要素全面数字化,推进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打造兼顾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26|西藏自治区-“地球第三极” 推动高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动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清洁能源、旅游文化、高原生物、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边贸物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和标志,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天然饮用水产销年均增长20%以上。......实施品牌战略。将“地球第三极”打造成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推广“地球第三极”农牧特色优势产品、藏医药、旅游文化、体育赛事等系列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着力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27|陕西省- “国风秦韵”、“丝绸之路万里行”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与科技、金融有机结合,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打响区域文化产业带、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品牌,打造传承中华文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街区。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做强 “国风秦韵”、“丝绸之路万里行”和文物外展等外宣品牌,提升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8|甘肃省-“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推进文旅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实施一批文旅工程,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完善旅游设施和基础服务,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丰富旅游业态,发展精品旅游景区、主题旅游线路、创意旅游产品,做旺淡季旅游,实现“快进慢游”。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数字文旅建设,加强高水平旅游合作,实现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协同高质量发展。29|青海省-“大美青海” 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构建“一环六区两廊”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形成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推动大区域、大流域旅游联动发展。延伸发展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红色旅。30|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江南·神奇宁夏”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提质增效行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旅游景区,高水平建设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唱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