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全国碳市场将“满月” 量价稳定活跃度仍待提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上线交易以来已近“满月”,整体来看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截至8月1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55.43元/吨,相对于碳市场上线时48元/吨的开盘价,累计涨幅15.47%。 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运行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当日累计成交410.4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不过,从成交量看,全国碳市场上线至今,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逐渐走低,部分交易日单日交易量仅2万吨。截至12日,市场累计成交量646.78万吨,累计成交额3.26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碳市场交易情况整体符合预期。“企业开户后不是立马需要交易,离履约截止日还早,企业需要交易数据来对后续市场价格走势做出判断,这也需要时间。”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一位企业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总监孟兵站也表示,根据此前各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经验看,交易高峰往往出现在履约期到来前。预计随着年底履约期到来,全国碳市场或迎来一波交易高峰,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除履约期因素外,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碳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也是影响活跃度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指出,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限于控排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暂时没有拿到碳交易市场的入场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更多行业的纳入已经提上日程。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透露,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的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 “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开展了钢铁水泥等建材、航空、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与核查工作,上述行业都有非常扎实的数据基础,已经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刘友宾表示。 谈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碳市场活力,董战峰建议,可以在碳市场政策手段上,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等碳金融发展政策创新,比如鼓励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运营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等探索设立市场化的碳基金。 在碳市场运行机制方面,董战峰认为,应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压力传导机制,合理确定企业排放成本,使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包括逐步从免费为主的分配方式向拍卖为主的分配方式转变,从碳强度减排向碳总量减排转变,市场主体从控排企业为主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等。 此外,地方试点碳市场也可以作为全国碳市场的有益补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地方试点碳市场仍需进一步与全国碳市场进行对接,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围绕地方减碳约束试点探索新的交易模式和方法,并逐步与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向家莹 王璐) 责编:张靖雯
“中国制造”海外叫好又叫座(国际论道)
7月30日,山东烟台港,大批出口工程机械在集结等待装船。  唐 克摄(人民图片) 据中国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7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11.66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4.5%,增速为10年来新高。中国最新出口数据表现亮眼,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商品畅销国际市场,魅力何在?外媒纷纷寻找答案。 “几乎填满所有已知领域”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从出口市场来看,1至7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合计增长22.6%;与新兴市场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合计增长26.5%,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3个百分点。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近日报道称,“目前,中国的出口贸易几乎填满了全球所有已知领域的产品。尤其是中国的电子产品,拓展到了全球更多地方。” “疫情期间,‘中国制造’的标签特别受欢迎。”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指出,“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转向购买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被困家中的人们重新进行装修和翻新,还要在封锁期间储存更多食物,也转向了中国商品。”有外媒观察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短视频十分火爆,许多外国网友点赞留言,询问如何购买商品。 韩国《中央日报》注意到,东京奥运会使用的比赛装备中,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11个国家、29名难民组成的难民代表团所穿服装,是由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恒源祥’制作提供的;奥运比赛场上,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中国企业为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跆拳道、射箭、摔跤等多项比赛提供所需装备;中国网络技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企业阿里巴巴利用3D技术追踪运动员比赛画面,为无法来现场的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赛体验。”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央日报》指出,过去中国主要为其他工厂做代工产品,如今中国有能力为奥运会等各种国际比赛提供高质量的中国产品。“中国制造”出现在奥运会上,对中国运动员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加油鼓劲方式。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文称,中国企业正将重点放在创新和品牌建设上,以此来改善西方消费者的认知,从而打造全球品牌。文章援引一位市场咨询师的话说,中国品牌在“讲故事“方面表现得非常好,产品能同时满足功能和情感这两种需求。 “出口产品科技水平提升” 中国商务部指出,外贸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增长。今年1至7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路透社看来,时下中国电动车和新能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最新五年规划下可再生能源的预期产能,足以为乐观预期提供充足的理由。”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中国对世界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些全球顶级资产管理公司认为,鉴于良好的收益前景和政策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类企业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未来仍有进一步延续的空间,中国有望继续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业内主要公司的国际化扩张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基金的信心。 随着中国制造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凭借科技范儿“圈粉”国际市场,引发外媒热议。 韩国《中央日报》指出,“中国制造”已不单单是“制造”,更是技术上的创造。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制造的中国商品,是值得信赖的。“中国制造”的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彭博社近日报道,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水平在提高。该研究以出口产品的先进性和复杂性为指标,结果显示,中国2019年的排名比2018年上升3位。一位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项研究尚未包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的数据,但他相信中国的排名将继续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若要继续保持这一趋势,就要继续进行技术创新。” “今日俄罗斯”网站8月7日刊文分析了哈佛大学这项研究传递的信号。文章指出,研究结果清晰表明,打压中国发展没有效果,中国不会减缓发展。“中国通过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在全球供应链上攀升而非脱离。‘中国制造’曾被误以为廉价、低端,但这与事实不符。这样的话语不仅带着对中国的成见,显然也没看到过去20年中国工业能力的转变。中国正通过增加对其他地区的高科技出口,克服华盛顿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疫情下稳定全球供应链”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多国生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不断提质增量,根据世界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媒给予积极评价。 “中国出口升至历史新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文称,当疫情搅乱全球,中国迈出稳健脚步,经济表现超过其他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国开门做生意,满足了各国对防护装备和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指出,中国能够大量生产和出口医疗物资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居家办公设备。“中国工厂做好了为其他国家消费者服务的准备。” 希腊“现代外交”近日刊文称,中国经过30多年的专注、严谨和努力才获得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展现韧性。中国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保持不变。预计未来中国的低端生产活动将逐渐减少,继续在高端领域扩大出口市场份额。“从目前来看,有中国参与的全球供应链是稳固的。” “中国现在是全球经济的基石。”“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的一篇文章分析指出,中国的供应链比任何国家更具韧性和竞争力。首先,中国劳动力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其次,中国市场规模大,国内需求强劲,使得企业更易盈利和发展;最后,中国在诸多优势下早已确立全球贸易和商业中心的地位,具备全球规模的制造业和工业能力。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班列的有力支持,中国仍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些西方国家鼓吹与中国“脱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本报记者 李嘉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16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荣耀
算法调整 难度再增7.3%!比特币挖矿难度持续“反弹”
按照规则,每2016个区块,或者大约每2周,比特币就会重新设定矿工开采的难度。 不出所料,周五凌晨,比特币代码自动使破解一个区块的难度增加了约7.3%。纵观比特币的历史,这种大幅度的难度提升,并不奇怪也无需担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采矿禁令生效以来挖矿难度的再一次大幅增长,同时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某些猜测:一些原本位于中国的矿工正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落脚点。 虽然比特币的利润可能不如算法自我修正前那么丰厚,但矿工们现在赚的钱仍比今年5月中国开始打击加密货币之前要多。 加密货币咨询公司Quantum Economics分析师Jason Deane表示,此时的哈希率水平仍比5月时的峰值降低了42.1%。 算力的短缺,意味着那些现在接入比特币网络的人正在大赚特赚。 重新上线 今年春天,当中国驱逐了所有的比特币矿工时,比特币网络中超过一半的计算能力陷入了瘫痪——中国矿工给全球比特币网络贡献了54%左右的算力。 更少的矿工和更少的计算力,意味着验证交易和制造新的比特币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就像发条装置一样,比特币算法对这种偏离常态的情况进行了自我修正。 7月份,比特币网络的挖矿难度前所未有地下降了28%。突然之间,制造新的比特币变得更容易了,全球比特币采矿业的平均出块时间又重新回到了10分钟左右的水平。 “比特币网络没有任何停机时间。实际上,难度调整正是比特币软件最聪明的部分。”比特币挖矿工程师Brandon Arvanaghi说道。 如今,随着挖矿难度的再次调整,采矿的利润也随之减少。 同时,挖矿难度的上调也揭露了一个事实,即全球比特币采矿业的哈希率已经触底。自6月底以来,矿工和机器们正迅速恢复上线。 数字货币公司Foundry的首席执行官Mike Colyer表示:“我们可以看到哈希率已经降至最低点,接下来哈希率将持续上升。”他进一步补充道:“下一次的难度调整表明,矿工们正在扩大产能并安装新的机器,还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挖矿机需要找到新的安置点。” 重建比特币网络 重新上线的挖矿机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国的旧机器。 “这些人(指中国的比特币矿工)中的大多数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迁移到美国,而且他们不会说英语,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四川地区……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卖掉所有的机器。”新加坡矿业公司Poolin副总裁De La Torre解释说。 据他透露,“在全球范围内,这些机器的销售活动非常活跃。” 不过,很多即将上线的ASIC矿机都是从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如Bitmain和Whatsminer)的生产线上直接下线的。这些新设备的效率更高。Colyer表示,同等电量下,它们可以让算力翻倍。 事实上,许多业内人士预测,大多数老一代的设备将永远无法重新上线,这意味着整个比特币网络将变得更加高效,并在矿工之间引发更大的竞争。 比特币挖矿服务供应商Compas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Whit Gibbs说道: “新机器的算力要比它们的前辈高得多,所以哈希率很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内的某个时间点继续创造历史新高。” Deane则表示,目前有几台新机器正在运送给买家。一些大公司已经订购了数万个新的ASIC矿机,这些ASIC矿机将在未来12个月内上线。 “这意味着在同一时期内,挖矿难度将持续稳定地增加,而且可能会相当明显。”Deane说道。 与此同时,Colyer也表示,从现在开始,预计每月的挖矿难度调整将超过10%,距离难度翻倍还需要9到12个月的时间。
4年,2亿用户,9500家店,苏宁易购要靠它们逆袭了?
哲学家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强大。 7月底,苏宁易购引入战略投资,新一届董事会产生。所有聚光灯都猜测在它的未来,却鲜有人看到它的零售云业务仍在野蛮生长。 它引入乡镇老板加盟,包办产品、技术、品牌、物流等整套零售解决方案。4年时间,零售云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上万乡镇,双线服务超2亿用户,运营10000+社群,累计开店超过9500家,帮助超1800个品牌商下沉,成为其下沉市场的私域流量平台。 最近一个季度,其业务规模高涨70%。 而当年,它刚刚诞生时,那些不能、不成、不行的声音,如今都变成笑料,随风飘散,说这些话的野仙、砖家们发现小丑竟是自己,也都销声匿迹,谁说“认真你就输了”?认输,才是真的输了。 其实,2016年,城市互联网接近饱和,人口红利迅速退散,零售大厂就把目光转向乡镇,寻找新的、确定性的成长点。 当年11月,《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下发,创新经营机制、组织模式、服务体验,促进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政策指导的主基调。 同时,三四线以下的下沉市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70%,3C、家电等行业至少有40%的份额集中在县镇,整体市场规模约9000亿,消费潜力巨大。“小镇青年”可支配收入不断高涨,成为乡镇消费的主力军,乡村消费增速不断上扬,一直超越城市消费增长。 人口红利要拓展、政策支持、低线市场高能,三者交集,零售产业的大逻辑、时代的大意志都在向乡镇进发。 对零售大厂来说,从利益出发,它值得干,从效能出发,它够高产,从过程出发,它也划算。 但京东、小米这样的科技咖都没线下经验,只是找到乡镇老店,玩连锁+加盟那套,换门头、重装修,把它们变成自己出货的下水道。实际是:线上的老师教不出线下的生意。 事实上,线下的“重生意”真没那么简单。 当时,苏宁易购做了20多年线下,明白乡镇里:大众买不到正牌,专卖店流量有限,生存艰难,各地业态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巨大,细分壁垒很多…… 这需要大平台线上、线下经验的整合输出,将技术、经验、物流等积累,赋能给乡镇玩家,由此,才能攻克数字经济最顽固的堡垒,弥合城乡的数字鸿沟。 就像500强“逆袭专家”稻盛和夫说的:自利只是求生,利他才能长久。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 做生意,不苟且 2016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传遍大街小巷,但乡镇里,手机专卖店的老板都很沮丧,因为大家都找不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河北香河的牛老板对此深有体会,10年线下手机生意,店面位置不错,赶上3G转4G大潮,功能机到智能机换代,一年赚500-600万不成问题。 但随着智能机换代结束,人们更换手机的周期从12个月变成24个月,品牌、运营商的补贴急转直下,格局固化,增量见底,好日子到了尽头。 2017年开始,牛老板朋友圈的同行要么关门大吉,要么盘出去大半店面,一边,怕不转型等死,另一边,怕乱转型找死,无奈苦撑变成最痛苦的现实。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接触了刚刚上线的零售云,感觉哇塞,凭几十年的零售经验、人脉,优越的店面,成为首批接入零售云的玩家。 很快,牛老板花了几十万元改造店铺,压缩销售手机的空间,按照零售云的市场分析,结合自己认知,购置3C产品样机、备货可能的热卖品,33天完成改造,开业几天就赚回一年的房租,毛利率超过15%。 管理学里说:生意,就是在不顺利时对“怎么做才能见效”的挑战和尝试,但机遇、风口、判断,因时因势而异,对乡镇老板来说,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很快,有人破圈逆袭,有人疯狂滑坡。 1年后,牛老板迅速开启又一家零售云店,而更多的乡镇手机专卖店都改换门庭,变成了别的生意。 当时,苏宁易购高级副总裁顾伟就告诉小郝子:乡镇创业的老板们需要打开“数字时代”的钥匙,大平台给力,技术赋能,更高效的信息流、物流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买卖的周转效率,他们的生意就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零售云店一套进销存系统,共享苏宁易购全国数十个大仓的库存、物流,平均距离不超过150公里,小店只需少数样品展示,不压货,没有大资金挤占,库存周转提升6倍,现金流循环也能从4次/年提升到20次/年。这是很容易算得清的账。 也是这个原因,广西东兴唐丹凤、廖全兴夫妻二人嗅到了“商机”,从边贸生意的失败中走出来,在中越口岸附近,开出两家零售云店,让美的、苏泊尔等家电、冰箱,抢占越南边民心中C位,打开了生意圈。 夫妻二人还摸熟边民的喜好,与零售云合作差异化的专供新品,销售占比25%,既保证了利润,也支撑起两店年销630万元的业绩。 一句话:在数字经济“向下扎到根”的进程中,激活乡镇线下要素,重构新品、新客、新场景,就能激发数字技术的价值,方法做对,事半功倍。 做加法,不将就 的确,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4年发展来看,数千乡镇店主加盟,业务爆发式增长。零售云不是单向开放、请君入瓮式的“平台经济”,而是一种多维、共生、无法切割、高度协同的“经济体”。 这正是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说的:“具有增量空间和协调效应”的业务网络,那是“生态”该有的样子。 由此,小店主握住数字世界的赋能之手,获得互联网技术基因,再无转型焦虑。 同时,苏宁易购也借零售云,渗透进乡镇零售的毛细血管,拿捏住零售三要素:占领心智、抢占渠道、掌握供应链,把卖服务的模式跑得顺畅,以轻资产运营、服务性收入撬动大盘,获得“自营”之外的平台化优势。 当然,既是过往,皆是序章。就像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说的:只有“升级”才意味着“增量”市场,才能避免在存量竞争里将就、内卷。 2020年,零售云的同学就告诉小郝子,福建三明有零售云店主,一楼做家电、3C,二楼做家居,后者虽然复购率不高,但毛利、销售额真心很好。 很快,经过数据分析,运营测算,家居这个新赛道就被选中,成为“零售云+”的新疆界。 今年,经营电器7年的方佳捷,在安徽绩溪新城区租下两层500多平的店面,一楼卖家电,二楼卖家居,做起了零售云&芝华仕家电家居合作店。 毕竟,当地家居市场“原始”,杂牌横行。而近年,新城区开发,新房装修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和盈利空间都很可观。 所以,方佳捷笃定家居赛道的未来。按他的说法:“很多顾客对家电、家居需求有整体规划,我的门店做家居后,能更好地服务套购用户”。加上家电老客户的积累,“只要转换30%的家电商户,利润都非常可观”。 仅今年6月,方老板的新店,家居卖了19万元,家电卖了210万元,月销售额甚至赶上周边店的年销售额。 与家居类似的新赛道,还有“快修”。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手机存量15亿部,换机周期拉长到32个月,人均日使用时长5.7小时,高频的使用耗损带来大量维修刚需,年规模已过千亿元。 而维修行业收费乱,体验差,配件质量无保障,维修的即时性,隐私安全,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行业痛点多,规模大,正是机会所在。 15年行业“老兵”胡鹤,2020年仔细推敲了苏宁易购快修的业务模型、成本产出和竞争优劣势,决定加盟其中。 今年1月,他在合肥包河万达开了一家零售云快修店,在他看来:“服务流程和管理标准化上,苏宁易购快修比同行更加成熟,与它对接,就意味着同时拥有维修、回收、壳膜配件等三部分收入,营收和利润更有保障。” 这间12平米的店铺首月销售高达9.8万元,扣除房租、人工、物料等支出,当月净利1.6万元。至今该店保持着1.5-2万元/月的盈利水平。 可见,“土壤”好了,可以长出各种各样的“花”来,创新的人和模式都是自己“长”出来的,平台只需要适当地助攻,就能打破传统管理的规模不经济,收获价值创造的各种小确幸。 这一切,对于平台,是发展的稳定器,对于乡镇小店主,则是新旧裂变的加速器。 如今,苏宁易购引入战投,重组董事会,已经进入新时代。它如何破圈逆袭、脱胎换骨,就看零售云这条“鲶鱼”能否更给力。 按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的说法:“只要追求的目标恰如其分,那一切都会朝你走来,回报你的正确性。”昨天是历史,今天是开始,明天也可以什么都好使,不是吗?
美国开始撤离驻阿富汗大使馆人员 多架直升机降落
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 海外网8月15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5日,塔利班在未经战斗占领阿富汗东部主要城市贾拉拉巴德后,使得阿富汗政府控制的地区只剩下首都喀布尔。美国已经开始撤离其外交官,并派遣更多士兵来帮助保护喀布尔机场和大使馆的安全。一名美国官员1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有一小批员工离开,大部分员工也准备离开。大使馆仍继续运作。” 另据美联社报道,多架直升机降落在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内。使馆附近可以看到许多辆装甲越野车离开。美国政府没有立即承认这些行动。据两名美国军方官员透露,外交官们正在紧急销毁敏感文件,大使馆屋顶附近可以看到一缕缕烟雾。 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8月14日通过白宫网站发表声明称,他已授权向阿富汗部署约5000名美军士兵,以确保安全撤离驻阿富汗美国人员和其他盟国人员,并帮助疏散帮助过美国的、受到特殊安全威胁的阿富汗人。 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13日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是个“错误”,将导致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整个国际社会可能将为此承担后果。华莱士当天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频道采访时说,从去年年初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和阿富汗塔利班达成撤军协议开始,他就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将导致“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国际社会可能将为此承担后果。(海外网 李芳)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李芳、姚凯红
香港2021年上半年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
新华社香港8月13日电(记者查文晔)香港特区政府13日发布《2021年半年经济报告》显示,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在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长7.6%,较预先估计数字上调0.1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合计,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同时,特区政府上调香港全年经济增长预测至5.5%至6.5%。 报告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状况改善和本地疫情减退,香港经济在今年二季度继续处于复苏轨道,但经济复苏仍不平衡。尽管货物出口以较大幅度超越2018年同期录得的高位,但是访港旅游业依然停顿。与消费相关的活动虽续见改善,但仍远低于衰退前的水平。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二季度实质本地生产总值环比微跌0.9%。 统计显示,由于经济活动继续复苏,香港劳工市场呈现改善,消费及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强。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显著下跌,今年一季度为6.8%,二季度跌至5.5%。私人消费开支在二季度同比实质增长6.8%,整体投资开支同比实质增长23.8%。本地股票市场在二季度内窄幅波动。住宅物业市场转趋活跃,住宅售价在二季度内再升1%。 报告认为,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的开展,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推行强力财政及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持续改善。外部需求复苏应继续支持香港的货物出口,服务输出也应持续增长。香港方面,受惠于环球经济复苏、本地疫情稳定以及消费券计划推动,消费及营商气氛近月更趋正面。 报告预测,除非全球经济状况因疫情发展而急剧恶化,否则香港经济应在今年余下时间继续处于复苏道路之上。今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由5月时的3.5%至5.5%向上修订至5.5%至6.5%。然而,即使经济增长达到最新预测范围的上限,今年全年的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仍将较2018年水平低约2%,特区政府会密切留意相关情况。 责编:夏丽娟
合成但不完全合成 英伟达这波操作在第五层
雷科技(leitech) 原创 编辑丨一位天明 在今年4月举行的GTC线上峰会中,NVIDIA的CEO黄仁勋站在自家厨房里,透过互联网向全球观众介绍NVIDIA在图像领域的贡献。如果大家有留意过去年的发布会,应该对这个厨房有印象:去年9月,老黄就是在同一个厨房,同一个烤箱里取出了最新「烤制」出来的RTX 30系显卡。 不过与去年的情况不太一样,今年4月,老黄却在这个厨房里,为大家带来了一道令人惊叹的「千层面」: 首先在8月12日,NVIDIA官方在SIGGRAPH 2021上,公布关于今年4月份举办的GTC线上峰会中一些令人震惊的消息,视频演讲中的英伟达CEO黄仁勋并非他本人,而是通过一系列数字技术合成的「替身」。 ‍这一纪录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国内「见着风,是得雨」的自媒体搬运。但可能是视频的翻译出了偏差,这项技术展示在经过国内自媒体一番包装之后,似乎朝着NVIDIA未曾设想的角度发展。在国内自媒体的运作下,事情从NVIDIA渲染了黄仁勋的部分片段变成了「NVIDIA渲染了黄仁勋的整条视频」。「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的话题更是在短时间内登上了微博热搜,一些不明真相的科技媒体也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消息进行转发。 但时隔仅一天,事情又出现了转机:NVIDIA证实「为了展示Ominiverse平台的技术,合成的黄仁勋形象只出现了14秒」。也就是说,大多数时间内我们看到的,还是真正的黄仁勋。 当然了,这里我并不是真的想批评那些转发了相关消息的媒体,但这次「黄仁勋骗了全世界」,在我看来完全是外行指导内行的最佳诠释。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添油加醋」的后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根据当时的热搜微博,不难看出大家对现在的计算机图形技术还有着不少的误解。比如在微博上就有不少人对「合成黄仁勋」的拟真程度感到震惊。当然了,现在我们知道那个其实就是黄仁勋本人,而皮衣和短袖的来回切换,只不过是没有严格控制服化道的拍摄失误。 01 模拟真人,可能吗? 但说真的,用计算机图像完完全全渲染一个「真人」出来,这真的可能吗? 先说答案,完全可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该不会真的有人以为漫威拍「复仇者联盟」时专门从山沟沟里挖了一个紫薯精出来吧?也不会有人以为麦克·贝真的找孩之宝做了一辆1:1的擎天柱出来吧?要是有人说「模拟真人」不可能,那简直是对工业光魔与其背后电影工业的羞辱。 既然「模拟真人」完全可能,那为什么NVIDIA还要专门渲染出这14秒的画面用作技术展示呢?原因只有两个字——实时。 我们继续用工业光魔来举例:假设我要凭空渲染出一个人一分钟的演讲画面。我们知道数字视频是由大量独立的画面组成的。假设视频的帧率为50fps、一分钟的视频意味着我需要渲染3000张画面。由于演讲者在画面中不停做动作,我们需要独立计算演讲者每一帧的画面,将3000个画面分别渲染。 而所谓渲染,其实就是用电脑软件模拟画面中的场景,让渲染器像做数学题一样,计算画面每一个部位「应该是怎样的」。而这个「做数学题」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时间。尤其是像《变形金刚》这种一帧画面有几万个零件,每个零件有几千个多边形的场景,由于每一个元素都需要独立计算,即使是一分钟的画面也需要海量的计算能力与时间去渲染。这也是工业光魔等视效巨头会使用「渲染农场」来进行计算的原因。 02 光追改变了一切 但RTX技术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改用了全新的AI核心,用全新的做题技巧去做以前的数学题。全新的做题技巧极大地压缩了硬件渲染的时间,让近乎实时预览的光追效果成为可能。 在RTX技术加持下,用户不需要庞大的渲染农场,只要一张RTX 3090,就能实时模拟光线的运动,在镜子中的镜子中的镜子中的镜子中的镜子中看到自己。没错,只要显卡足够强,RTX可以实现6次实时光线反射运算。这将给计算机图形界带来巨大变动。 这也是NVIDIA在纪录片中多次改变光源的原因——即使环境发生改变,画面中的黄仁勋也能实时渲染出来。 03 总结 虽然说此次「乌龙」源自自媒体,但从计算机图形的角度看,「真假老黄」确实给图像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实时渲染的出现可以大大压缩视觉特效行业的处理时间与成本,从而让更多低成本团队也能用上最新最强的图形技术。这无论对从业者还是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惊喜。 当然,最惊喜的还是老黄本人。这次「真假老黄」无论是从技术展示还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都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经此一役,全世界的相关从业者都知道了NVIDIA在图形渲染上的实力,在工作室硬件选购时,自然也会更偏向于NVIDIA的计算设备。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大家创作的欲望被老黄唤醒了,那趁手的创作工具,比如原价RTX 30系列显卡,又能在哪里买到呢?
新能源凶猛、白酒热消退 基金重仓股抱团之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2021年8月12日晚,新能源板块龙头公司宁德时代(300750.SZ)披露其582亿元的定增预案。一时间,市场反映强烈,兴业证券深夜举行的电话会议被约2000名投资者“挤爆”。 没有人会否认2021年新能源板块在A股市场的披靡之势。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股价自3月以来强势攀升。在“碳中和”背景与相关政策支持下,市场普遍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业链上的公司的估值也水涨船高。同样以宁德时代为例,近日有券商分析师将其估值给到2060年——对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到2060年的营收中枢给出了预测。不仅如此,宁德时代、隆基股份(601012.SH)、亿纬锂能(300014.SZ)等板块相关企业更是盘踞在公募基金重仓股之列。 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年初开始,多家机构陆续减持白酒类个股。一向以重仓白酒闻名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在悄然间抛售白酒股。从二季报基金重仓情况可见,贵州茅台(600519.SH)、泸州老窖(000568.SZ)等纷纷遭机构减持,原本被机构抱团的宠儿坐上了冷板凳。7月以来,白酒板块行情波动明显,板块风向标贵州茅台的股价一度从2000多元跌至1600多元,中端白酒频频出现盘中跌停的情形。 A股市场上的机构热门重仓板块,在机构们抱团中疯狂,也在机构撤离中“崩塌”。 宁德时代抛出巨额定增预案后的8月13日,该股以4.38%的跌幅大幅低开,之后股价回升,最终以502.05元、0.01%的微涨幅度收盘。 有金融从业人士表示,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龙头股、大盘股具备确定性和成长性,而市场优质标的有限,按照基金经理相似的选股逻辑,选择相似实属正常。在此情况下,基金经理抱团是常态化现象。 不过,亦有公募基金从业人士表示,部分基金经理之间的确会互通有无,统一行动。尤其是在基金公司业绩考核制度下,基金经理抱团有利于其业绩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而那些拒绝抱团的基金经理,选择非抱团股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为何抱团 基金经理为何抱团?抱团,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之举? 在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看来,基金经理抱团主要是因为过去两年间市场出现的黑天鹅事件、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而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就不再是小概率事件,更多说明事前所做的风险分布估计和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不断修正。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更多地寻找确定性(防御性)和成长性的平衡。在过去两年间,龙头、大盘股、蓝筹同时具备了确定性和成长性,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追捧。可以说,如果市场的结构和风险预期不发生重大变化,抱团、分化、极化等趋势有望长期存在。但对具体的抱团标的来说,风格切换和筹码轮换是必然存在、可被观测的。 根据华兴证券(香港)研究,过去几年中,A股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都更为偏好中小盘股票、成长股以及新经济板块股票。而公募基金与阳光私募基金都更为偏好高增长股票,并能接受其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占A股流通股市值比例已在过去十年间从35%大幅提升并翻番。机构投资者近来的“追涨杀跌”交易模式与个人投资者较为类似。在市场波动时期,机构投资者并不偏好价值股与旧经济板块股票。 一位金融行业研究人士和一位华南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均认为,从主动角度来看,基金经理并非为了抱团而抱团,从一定程度来看,其实可以认为是其英雄所见略同。由于基金经理主要是看基本面进行选股,按照这个思路,基本选出来的都是大白马股。以白酒板块为例,白酒板块中不乏具备高ROE、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强大护城河的优质公司,因此被挖掘并不稀奇。至于从白酒板块转至新能源板块,显然是由于该板块具有相对确定性,机构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需求旺盛,又有一定的政策背景和经济背景作为支撑。 其次,市场可选标的数量有限。前述金融从业人士指出,近两年公募基金发展的速度较快,规模超20万亿。回看整个A股市场,约有4000多只股票,在规模、财务表现、政策导向等诸多选股条件限制下,可选优质标的数量有限。例如,规模限制,过于小规模的公司根本无法进入基金经理的选股池。在优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公募市场不断增长,基金经理需要减仓买股,只能选择优质标的。而优质标的可能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域中,被动造成抱团现象。上述华南中型公募人士亦提到,随着近两年基金的“出圈”,为投资者熟知的基金经理基本都在管理上百亿规模的基金,只能选择大市值的白马股,毕竟配置小规模股票的意义不大。 北京一名基金业从业人士同样提到,在公募规模增长过快下,优质标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他表示:“随着部分基金经理的规模越做越大,超出了他们原先的策略容量,使得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无法选择规模和成交量较小的个股,只能选择如贵州茅台、宁德时代这样的大型股票。事实上,有很多行业龙头的中型标的的基本面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这种标的对于动辄百亿的基金而言流动性太低了,很难下手重仓,冲击成本会很高昂。因此国家也在大力引入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回A股以及科创板,都是想解决开源的问题。” 此外,庞溟指出,国务院金融委提出要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无疑会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大背景下强化优胜劣汰。 当然,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制度也是其追求抱团股的原因之一。前述华南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基金经理本身受业绩考核限制,在基金公司业绩考核制度下,基金经理抱团有利于其业绩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中,而那些拒绝抱团的基金经理,选择非抱团股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关系好的基金经理可能会互通有无,同时部分基金公司的投研文化也倾向于统一行动。 抱团之问 近些年来,公募基金市场快速扩容,投资者对基金的分散投资、专家理财认可度越来越高。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亦从散户化向着机构化的方向大幅迈进。参考海外投资者结构为机构主导的市场,A股的这一变化,被寄予市场将长期趋于减少波动、机构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然而,从机构们在部分行业中集中抱团可见,白酒今年以来的板块、新能源板块行情大幅群落群涨,让市场的波动更趋复杂。机构抱团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上述北京基金业从业人士表示,基金经理抱团是一个比较常态化的现象,基金规模增速过快,马太效应过于明显,这部分基金经理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在中短期相对收益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便通过公司内部的考核。因此在百亿、千亿明星基金经理效应的影响下,机构抱团,尤其是公募基金抱团会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可以看到,在半年度业绩榜上排名靠前的很少有上述的较大规模的基金,其超额收益比较少。“我一直认为这种超大规模的基金或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影响整体是偏负面的。例如,基金经理抱团白酒,撤离引发板块剧烈波动,这也是年初白酒崩盘的原因之一。在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的时候,由于抱团基金经理的相对业绩指标已经达成,因此会借机抢跑出货。”上述北京基金业从业人士表示,除非基金公司在考核方式上彻底做出改变,否则抱团现状不会改变。就目前情况来看,仍需要时间。 不过,该人士表示,对基金经理的考核确实很难改变,原因之一就是基金投资者很大程度上仍注重相对业绩而不是绝对收益,看重短期投机而非长期投资,因此投资者需要一定的过程适应。事实上,基金业协会亦在倡导基金公司用三年、五年这种长期的相对业绩作为基金经理的考核,只是实现起来难度较大。综上,合理控制规模、改善考核机制,会减少抱团现象的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8月来,市场对于新能源板块的隐忧逐步浮现,关于赛道筹码拥挤、板块前期涨幅过快、后市波动或将加剧的讨论甚嚣尘上。伴随着机构抱团的分化、加剧、极化,新能源会成为下一个白酒吗?谁又会成为下一个新能源?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一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2015年6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二毛主席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过一段名言:“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毛主席说,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这是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军队一样,再训练有素的部队也经常要喊看齐,而且要天天喊、时时喊。当然,整队型看齐比较容易,因为那是形体上的,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就不那么容易了。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于1980年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个准则,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那个特殊时期,对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0年准则,既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又对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归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比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和基本准则,关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关于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关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关于坚持党性,关于要讲真话、言行一致,关于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关于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关于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等等。这些都要继续坚持。(2016年10月24日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四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重要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大家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认真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深刻领会为什么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2016年12月26日、27日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五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21年6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六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入党誓词,句句都是共产党人政治觉悟的生动写照。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取得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表明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八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九革命理想高于天。江西到处传颂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同志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刘仁堪烈士在就义前,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他仍然用脚蘸着流下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江善忠烈士留下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成为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2019年5月22日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在颁授仪式前会见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时,向大家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十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战争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全党全军,“嘀嗒、嘀嗒”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全党全军都无条件执行。大家想想,如果党中央发出的号令没人听,做不到令行禁止,那还谈什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十一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年轻干部必须坚守一条,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提高政治能力必须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2020年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十二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0年12月24日、25日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十三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找准坐标、选准方位、瞄准靶心,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2020年12月24日、25日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十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2020年12月24日、25日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十五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在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但是,遵义会议后,全党真正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长征途中,在我们党最需要团结的时候,张国焘挟兵自重、另立中央,公然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抗战初期,王明在党内拉帮结派、我行我素,不听党中央指挥,再次从反面教育了全党。延安时期,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等问题,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强大思想政治基础。(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文稿中有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内容的节录。(责编:牛镛、袁勃)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工信部再发征求意见稿,指向自动驾驶和OTA
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逐步提高,自动驾驶、车主隐私数据安全乱象等问题开始显现。 在冰冷的数字背后,这些乱象正以一种更血腥的方式展现在全社会面前。日前,一位蔚来车主在驾驶蔚来ES8时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随后遭遇车祸身亡。在此之前,特斯拉等车企的车辆在自动驾驶中也曾出现多次事故。 除却现有车辆自动驾驶能力有待提升外,车辆自动驾驶的权责问题、车企对自动驾驶的宣发问题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不过,在问题逐渐浮现的当下,有关部门的态度也逐渐明确。 8月13日,继国家网信办发布智能汽车隐私安全征求意见稿后,工信部也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 虽然该征求意见稿尚未转变为具体法规,但面对智能汽车存在的乱象的管理办法和原则已十分清晰。工信部的意见中,对智能汽车数据与网络安全、汽车软件在线升级、智能汽车产品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指导意见。 “工信部和网信办的表态非常全面且贴合实际,这对平时不守规矩的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位智能汽车企业内部人士对虎嗅表示。 隐私安全是重中之重 智能汽车企业对车主隐私信息的管理,一直存在乱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至:《我的隐私在车里“裸奔”》。 在车辆数据安全方面,工信部主要提到了两点: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其中在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方面,建议企业建立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并明确权责。此外,企业应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这一条款对车辆收集的用户信息以及车辆收集的道路、地理情况等信息都做出处理规定。 “工信部关于车辆数据隐私的表态是行业的意料之中,但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界限一直未明确”,前述车企内部人士表示。不过在国家网信办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对车企采集车内数据的方式及数据储存方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若实际的法规按照网信办的要求执行,则意味着几乎所有车企在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方面都需要做出巨大调整。 “监管部门要求部分数据只能存7天,但现在几乎所有的车企储存数据都是以年为单位”。 除却数据使用和保护外,这一条款也对数据的出境做出明确规定。企业在中国境内运营中产生的数据应在境内储存,需要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这一法规的确定,将对特斯拉等跨国车企以及部分在中美等国运营自动驾驶车辆的自动驾驶公司产生实际影响。据特斯拉此前在“刹车门”事件中的表态,其将在中国境内建立数据处理中心。不过截至目前,特斯拉并未透露相关处理中心的建设进展。 除隐私数据外,意见稿中的第二项则指向车企对数据的保护能力。其中提到,车企应具备保障汽车电池电气系统、组件和功能免受网络威胁的技术措施,确保车辆及其功能处于被保护状态,保障车辆运行安全。 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车企自己要保护好终端,避免车辆被黑客攻击。这听起来很离谱,但据虎嗅此前了解,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是可以被黑客攻破以实现锁车、开天窗等动作的。一旦行驶中的车辆被攻破,就意味着车毁人亡。 此外,根据意见的原则,在车辆以外的数据处理中心,车企也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避免用户隐私泄露。 规范OTA、自动驾驶等功能 在隐私安全以为,智能汽车系统升级和自动驾驶功能也是未来监管的重心。 工信部的意见显示,车企在生产具有OTA能力的车型时,应建立于汽车产品及升级相适应的管理能力。车企在进行在线升级前,应当确保汽车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等要求,并在工信部进行备案。升级涉及技术参数变更的,要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OTA是未来汽车产品力最具想象空间的地方,车辆OTA之后可能就和原来的车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在OTA升级在工信部备案是有必要的”,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虎嗅表示。据该人士观察,此前部分车企的车型在OTA升级之后会出现一些影响驾驶的BUG,工信部提出备案的要求,或是出于这一考虑。 而一位车企内部人士则认为,这一条款不会对车企的实际业务产生影响,只是会减缓相关业务的进程速度。 “无非是一切都备案,不能做啥瞒天过海的事,对于不太光明正大的车企,那就少做点奇怪的事”。 除OTA外,意见稿中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规定也十分清晰。意见指出,企业在生产具有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时,应明确告知驾驶员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明确自动驾驶时驾驶员的职责以及人机交互设备的指示信息。 用浅显的话说,可能以后买自动驾驶车辆的用户,上车前真的要“培训一下”。 为了车辆在自动驾驶中的安全,意见稿也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硬件提出要求。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至少要满足系统失效识别与安全响应、人机交互、数据记录、过程保障和模拟仿真等测试验证的要求。应当确保汽车产品具有安全、可靠的时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接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 结语: 工信部的这一文件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其中所表达的监管态度将对未来具体的法规有重要参考作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功能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心之一。技术本无罪,但技术也不能走向歧路。此外,在汽车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也是汽车行业需要解答的问题。
机器人做手术 你敢躺平吗?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大健康领域中飞速发展,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场景中不断落地,发挥价值。在实际的临床诊疗阶段中,我们也能够充分体验到智慧医疗在医院从诊前到诊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尤其是在医院中,你会发现机器人的身影无所不在。 在门诊大厅里,导诊机器人忙忙碌碌穿梭的背影;走廊中,消毒机器人一丝不苟地喷洒消毒;康复科室康复机器人协助病人进行医疗康复训练;手术室里,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一起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机器人在临床中已经充分参与医疗与护理的每个阶段,参照国际机器人联盟标准,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大类。在这其中手术机器人是商业价值最高,技术壁垒最强的种类。看起来又A又飒的手术机器人,在行业内的价值和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 手术机器人价值几何?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是下一代外科手术的新方式。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医生搭配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过程会更标准化。 手术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医生操作台、机械臂、成像系统,医生借助成像系统在操作台操作机械臂进行手术。 具体来说,成像系统中的内窥镜可以提供放大 10-15 倍的高清三位图像(在传统腹腔镜中只能看到2-3倍放大的影像),通过操作台呈现给无菌区外的主刀医生。医生利用主控制器同步控制机械臂进行操作,机械臂可以复刻主刀医生的操作,利用震颤过滤技术消除人手的抖动,达到比人手更稳定、精确的操作。 在一些手术中,手术机器人比人工操作优势更大,手术机器人的切口精准而且创伤更小,手术时长减少,术后愈合时间减短,病人恢复得更快。 目前手术机器人根据应用手术类型,细分为神经外科机器人、骨科机器人、腹腔镜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等,覆盖领域包括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牙科、眼科、整形外科、移植外科等。 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给临床医疗水平带来了更多可能,无论是对医疗技术条件有限的小医院,还是偏远地区来说,手术机器人的精度和远程医疗技术,都为医疗水平有限的地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举例来说,无痛分娩在我国的普及率相较发达国家来说非常低。柳叶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剖腹产率居亚洲之首高达36.7%,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上限。 分娩镇痛在我国推广难以普及的最大原因就是麻醉师数量不足。有一种智能分娩镇痛机器人能够将无痛分娩的麻醉全程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完成麻醉药精准输入、孕妇关键指标连续监测、指标异常报警等工作,降低了对麻醉师的技术要求,也让一位麻醉师能够同时监测多位孕妇的情况,有效解决麻醉师数量不足的痛点问题,为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带来更多的可能。 手术机器人不仅能够很好地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而且对于一些技术水平有限的领域或者地区进行价值赋能,让技术的红利在临床领域覆盖给更多的患者,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惠及更多的人。 规模化发展难突重围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势态下,医护资源逐渐变得紧缺,使用医疗机器人缓解增长的医护压力成为了医疗领域的必然选择。而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机器人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手术机器人在疾病高发人群的老年人群体中,提供精准手术服务,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长远来看,手术机器人的增量市场与技能(精准、创口小易恢复)特质成为资本与市场追捧的原因。 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中,国外的技术水平遥遥领先,以美国企业为主,而德法日三国紧跟其后,中国的市场占比较少。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83亿美金,到2026年达到336亿美金,复合增长26.2%。2020年美国市场46亿美元,占比55.1%;欧洲18亿美元,占比21.4%;而中国市场只有4亿美元,占比5.1%。中国市场预计2026年增至38.4亿美元,复合增长44.3%。 手术机器人行业中,最被大家广知的美国企业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其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垄断全球二十年,行业第一的位置至今没有被哪个企业撼动过,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临床应用状况都远远领先行业其他企业。至今完成六百万+的手术项目,其适用的临床科室相较其他手术机器人来说范围较广,可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不过其2000万一台机器的价格也让很多医院望而却步,目前国内引进达芬奇机器人都是一些资源与技术雄厚的三甲医院。 德国和日本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法国的Medtech 公司在神经外科和骨科机器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相较而言,我国手术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几乎十年前才开始发力猛追,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 不过得益于中国医疗市场的需求端巨大以及政策的支持和技术发展,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提升。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比如北京天智航、华志微创、柏惠维康等,旗下的手术机器人都获得了CFDA认证,进入了商业化阶段。 总体来说,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大多数都处于研发或者临床试验的阶段,还未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拿到CFDA认证的企业屈指可数。纵观手术机器人的历史,其诞生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使用也不过二十年的时间。临床使用的范围总体来说还比较有限,无论是总体使用的数量还是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使用科室种类,都比较局限,落地商业化之路的桎梏与技术、成本、政策等相关。 商业化进程道阻且长 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与其特质相关。因为手术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又专又精,核心技术难度大,产品研发周期长,产品性能和安全性要求高。行业内人士分析,从实验室到临床商业化一般需要十年的发展周期,从研发样机到临床试验,中间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可能让先前投资的大量资金功亏一篑,商业化进程缓慢落地较难。 在技术层面,手术机器人操作的系统精准度是技术壁垒也是技术发展之路的桎梏。其包含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实践经验,包括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医用外科技术等,精细操作的一些柔性控制、刚柔转换、多信息集成以及可视化传感等技术的精准感控方面还存在升级的空间。与其他医用机器人相比,手术机器人组合更复杂,技术难度高,综合研发周期长。 技术发展的程度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使用以及病患的接受程度。对于医生来说,多一个便利的机械助手是一件好事,但是学习成本以及是否容易上手,功能治疗效果如何等非常重要。现下的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精准程度和种类有限,对于一些高危的手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风险。 在成本方面,技术成熟的手术机器人价格较高。例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台机器动辄上千万的成本,对于医院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目前也就是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有这个消费的能力。对于患者来说,不仅要考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能力,治疗费用的成本也很重要。使用手术机器人额外需要2-3万元的“开机费”,并且这一部分费用无法使用医保报销。成本无论是对医院还是病患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使得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较低。 而在政策层面,医疗器械使用受到国家非常严格的管理,设备安全监测、医疗行业法规严格,从实验室到商业化一般要经历创新研究的概念评估、实验样机的设计打磨、临床研究和上市许可、生产和市场培育等阶段,这一过程往往会经历超过十年时间。这也导致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周期长,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无论是国内外的临床使用情况,都普及率相对较低,成本、技术等限制让很多医院无法采购使用,惠及的人群有限,未来随着竞争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研发成本也会降低,达芬奇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终会改变。 在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太空飞船中的手术机器人,具有高度智能化的技术能力,女主被寄生体感染,手术机器人不仅全程接管女主的全面治疗,还自主分析将不明寄生虫给消杀掉。电影中的手术机器人智能化的程度太高,完全可以作为全科医生独当一面。 现实中的手术机器人与电影中的全自动化程度还相差太远,现下的手术机器人还不能做到完全替代医生的水平。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手术机器人无法根据患者术中的生理变化做出实时判断,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决策做一些调整。其智能化程度水平有限,手术机器人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参与手术的过程,在决策层面,还是以医生为主,根据现实情况随机应变,而这种情形短期内很难改变。 手术机器人的全面发展还在初期阶段,相较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线下商业化进程道路充满波折,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需要时间叠加的“复利效应”。无论是技术壁垒的建立还是机器人临床手术数据的收集,行业内存续迭代的时间越久越能积累价值。等到在市场中遍地开花之后,手术机器人才有资格在全自动化的层面上考量电影中的场景,现下还是需要时间,老老实实在技术和成本上下功夫打磨,未来才能广惠更多人。
复兴号高寒动车组联调联试 首次试跑我国最东端高铁
IT之家8月15日消息 首组 CR400BF-G 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于今日今日 7 时 50 分从牡佳高铁牡丹江站驶出,这是复兴号高寒动车组首次参与牡佳高铁联调联试,也是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在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线路进行试跑。 据央广网报道,牡佳高铁完成联调联试后将转入运行试验阶段,为后续全线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本轮测试过程中,联调联试指挥部将组织开展 1000 多个序列和 35 个场景的测试试验,相关检测计划于 8 月底前全部结束,此后转入运行试验阶段。 官方称,牡佳高铁联调联试目前已完成了动车组逐级提速试验、拉通试验、重联动车组逐级提速试验、信号系统测试试验等内容,通过轨道、通信、信号、接触网、供电、灾害监测等系统的动态检测和调试,基本完成动态检测试验。 据介绍,复兴号高寒动车组是复兴号家族中的最“抗冻”的成员,设定时速 350 公里,拥有耐低温、耐冰雪等能力,可在零下 40℃的极寒环境下完美运行。 IT之家了解到,牡佳高铁是目前在建的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项目位于黑龙江东部地区,沿线经过牡丹江市、林口县、鸡西市、七台河市、桦南县、双鸭山市、佳木斯市共 5 个地级市和 2 个县级行政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兼容性测试采用了装备 CTCS-300H 及 CTCS-300S 型车载设备的 CR400BF-G 型高寒动车组进行运行试验,并成功通过兼容性测试,从而保证了不同型号动车组在牡佳高铁的安全运行指标。 据悉,牡佳高铁线路全长 371.6 公里,设计时速为 250 公里,是目前黑龙江省境内里程最长的高铁线路。 牡佳高铁通车运营后,将成为黑龙江省第四条高速铁路,与已开通运营的哈牡高铁、哈佳铁路共同构成黑龙江省东部快速铁路环线,牡丹江至佳木斯列车运行时长将由现在的 7 小时左右缩短至 2 小时以内,沿线城市将全部纳入到哈尔滨两小时、三小时经济圈,届时,省内将有 8 个地级城市实现高铁相通。
中国式硬核科技浪漫:全球唯一的卫星在天空搭起“摩斯密码鹊桥”
“拍着了,拍着了,闪了,闪了,这张真是太棒了”,一群拿着相机的人在夜晚中兴奋的喊叫,原来也是在追“星”。 据媒体报道,随着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到来,我国全球独有的卫星在牛郎星和织女星中间搭起一座“摩斯密码鹊桥”,用另类方式发布“七夕表白”。 据悉,此次活动是特意在七夕安排的,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观测记录。而为了看到这罕见一幕,不少天文爱好者更是蹲守了数小时。 “瓢虫一号”卫星作为全球唯一一颗能主动闪烁的卫星,可以在天空中模拟摩斯密码,以闪烁的方式在夜空中留下信息。 并且这次卫星闪烁的轨迹刚好穿过牛郎星和织女星,相当于在天空中打起了一座“摩斯鹊桥”,这也是特意安排的一个小惊喜。 而对于“瓢虫一号”在夜空中留下的摩斯密码,也十分潮流,其意思是“对象拿来吧你”。 据悉,“瓢虫一号”是九天微星“瓢虫系列”卫星的主星,是一颗百公斤级卫星,搭载了太空自拍、星光闪烁、太空VR等娱乐功能,用于实现大众与太空的互动,是全球首颗能够主动发光和实现“太空自拍”的卫星。 卫星搭载的高功率聚合光灯阵,闪烁时亮度相当于-0.5等星,可以借用莫尔斯密码的原理,通过长闪烁和短闪烁,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新方法测黑洞质量 “进食”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盘亮度闪烁有关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积极“进食”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亮度闪烁与该黑洞的质量有关。 “质量是黑洞最重要的物理量。了解黑洞的质量对于其他研究的开展非常重要,比如黑洞形成、黑洞对宿主星系的影响等。”研究人员Colin Burke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尽管天文学家已经有一些方法来间接获取黑洞的质量,但这些方法都有所局限。比如,通常只能用在距离地球近(约几千万秒差距,1秒差距=3.2616光年)的天体上,还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例如有非常密集的分子气体盘围绕黑洞运行等),或需要大量的望远镜观测时间。此外,使用这种方法测量较暗的吸积盘也很困难。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吸积盘发出的闪烁光芒可以揭示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用光学观测来了解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黑洞,也适用于某些小而致密的天体,如白矮星。 该研究于北京时间8月13日发布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论文标题为《A characteristic optical variability timescale in astrophysical accretion disks》。研究团队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伊利诺伊州宇宙高级研究中心、加州大学等机构,通讯作者为伊利诺伊大学天文系教授沈悦,第一作者为伊利诺伊大学天文学研究生 Colin Burke。 超大质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具有数百万到数十亿倍太阳质量,通常位于大质量星系的中心。当它们处于休眠状态且不“食用”周围的气体和恒星时,它们发出的光很少;天文学家探测它们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它们对附近恒星和气体的引力影响。 “超大质量黑洞是宇宙中最极端的物体,也是检验基本理论的伟大实验室。研究它们在宇宙时间内的物理和演化,不仅对增加我们的物理知识很重要,而且对理解大爆炸以来宇宙结构(如恒星、行星、星系和黑洞)的出现也很重要。”沈悦 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 研究表示,早期宇宙中,当超大质量黑洞快速增长时,它们会快速积极地“进食”(吸积)物质。黑洞周围会形成由气体、星尘和等离子体组成的盘状结构——吸积盘。当吸积盘的物质向黑洞坠落时,吸积盘的气体因粘度而减速而达到高温,散发出大量辐射光,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 虽然这些吸积盘(不会比太阳系大多少)比它们整个宿主星系小得多,但它们的亮度常常超过整个星系其他部分的亮度。吸积盘的光并不是恒定的,由于某种未知的物理过程,光在数小时到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显示出“闪烁”。 “有许多研究探讨了观察到的闪烁与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之间可能的关系,但结果尚无定论,有时还存在争议。”Burke表示。 此项研究中,该团队测量了 67 个得到仔细观测的活跃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辐射光通量变化,来确定亮度波动明显变小的时间尺度(被称为“阻尼”时间尺度)。他们发现,该时间尺度与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人员随后将结果与吸积的白矮星进行了比较,发现白矮星也存在同样的时间尺度与质量的关系。 研究人员表示,闪烁的光是黑洞“进食”过程中的随机波动。天文学家可以通过测量作为时间尺度函数的可变性的力量来量化这种闪烁模式。 “过去,测黑洞质量需要光谱学。但这种测量起来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对小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不是很亮。通过光学观测望远镜,比如鲁宾天文台,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光度曲线来测量各种正在吸积的黑洞的质量。”Burke表示。 对于吸积的超大质量黑洞,光的变化模式从短时间尺度变为长时间尺度。这种模式的转变发生在一个特征时间尺度上,对于质量更大的黑洞来说,该时间尺度更长。 “这些结果表明,吸积过程中光的闪烁是普遍的,无论其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还是质量较轻的白矮星。”沈悦表示。 有一种黑洞叫做中等质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它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00到100000倍。人们预计在宇宙历史中有大量中等质量黑洞形成,它们可能为之后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必要的种子。然而,从观察上看,这种黑洞让人难以捉摸。只有一种确认的中等质量黑洞,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50倍。它是由两个质量较小的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辐射偶然发现的。 “我们希望此项研究能够用于发现一个正在增长的中等质量黑洞——它是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中间缺失的一环。”Burke表示。 “这种新的测量方法非常实用。即将会有大量的天文数据,我们可以用来在未来5 - 10年进行大量的测量。”沈悦表示。(2023 年底,智利鲁宾天文台将开启观测,并收集数十亿个物体的闪烁数据。) 提及了解黑洞对人类的意义,沈悦表示,“首先,我认为这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天性,了解宇宙的运作(黑洞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神秘的物体之一)。第二,通过了解黑洞相关的过程,我们可以增加其他实用知识,例如,能量是如何在极端的重力、温度和密度的环境中产生的。”
地面通信那么方便,为何物联网还要连卫星?
编译 | 杨畅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8月15日消息,据外媒IEEE Spectrum报道,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集成电路研究所(Fraunhofer IIS)通过GEO(高轨道)卫星成功测试了其地面物联网技术mioty(大规模物联网)。 此外,美国卫星创企Swarm建造物联网专用卫星群的计划已获得足够的成功,然后前不久该公司被马斯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SpaceX收购。 IEEE Spectrum副主编迈克尔·科齐尔(Michael Koziol)认为,这些都说明了物联网和卫星在某些方面是彼此更好的匹配选择。 一、卫星物联网是最后的连接手段 对许多人来说,“物联网”一词会让人想到智慧城市的成就,比如带有交通摄像头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的路灯或自己家中的联网设备。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从没想使用卫星连接任何这些设备?答案是不需要。这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尝试。 然而基于卫星的物联网网络产业仍在蓬勃发展,尽管在很多方面,它就像卫星宽带一样,是那些没有其他连接选择人的最后手段。 科齐尔提到:“在我们讨论为什么人们对于使基于卫星的物联网工作如此感兴趣之前,有必要重申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当你手边有Wi-Fi时,不要试图让一个卫星物联网连接去工作。” Swarm的CTO本·朗米尔(Ben Longmier)说:“我们甚至会将这些告诉我们的潜在客户,有时候我们会失去几位客户。我们总是说,看,如果你有Wi-Fi和手机,你还是用这个吧,没有问题。” Fraunhofer IIS的系统设计小组经理弗洛里安·莱斯卡(Florian Leschka)谈道:“只要你有地面基础设施(terrestrial infrastructure),就用那个。这样总是更便宜,运转更好,更容易控制。” 不过在两种情况下,朗米尔和莱斯卡都指出这时候卫星非常适合物联网网络。 二、两种情况下,适合选用卫星进行网络连接 第一种情况可能更明显,如果无论地面基础设施存在在哪里,它都是更好的选择,那么物联网网络的卫星连接非常适合在地面网络不存在或无法存在的地方,提供服务。 例如,人们考虑在穿越太平洋的货物集装箱上配备的跟踪设备时,那里没有5G网络,监控从中国运往加州的集装箱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卫星。农业网络和监测环境健康的网络也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情况是存在地面基础设施覆盖,但必须跨越A点和B点之间的多个网络。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卡车运输等物流领域。 例如,在几个欧洲国家之间运输的卡车司机通常需要向沿途的多家运营商付费,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朗米尔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客户会恳求我们:‘请让我们使用你们的服务。’我们在手机领域中,但情况糟糕的是,我们不得不削减所有的手机业务,我们只是不想处理物流问题。” 许多物联网网络都属于莱斯卡所说的“智能计量”范畴。这些网络上的设备定期传输小块数据,如状态更新、测量等等。虽然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或Wi-Fi进行完美传输,但也有一些专门针对物联网网络的无线标准。 更重要的是,这些标准虽然在设计时考虑了地面网络,但非常适合卫星网络。 例如,Swarm在其卫星星座中使用远距离无线电(LoRat)通信技术。Fraunhofer工程师最近还演示的mioty可以在LEO(低轨道)卫星之间进行传输,重要的是展示了物联网技术甚至不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就能发挥作用。 莱斯卡说,通过卫星进行的mioty是开箱即用的。 三、物联网低功耗、抗干扰是卫星所需品质 这些物联网技术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被设计成低功耗的,因此物联网设备上的电池不会在每次传输时耗电过多。它们也往往是长期的,以减少部署大规模物联网项目时所需的其他基础设施的数量。 而且它们通常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因为如果有数十个、数百个甚至数千个设备在传输信息,这些信息是不能互相混淆的。作为一种权衡,它们通常不支持高数据速率,这对于许多物联网网络的智能计量需求来说是一个公平的让步。 这些恰好也是卫星所需要的品质。更低的功率传输不仅不会很快耗尽机载电源,而且从一开始就减轻了卫星对更大、更笨重的动力系统的需求。 卫星对远距离信号的需求应该不足为奇,因为即使是低地球轨道中最低轨道上的卫星仍然距离地面160公里。地球大气层的不同层(以及下雨等条件)可能会对该距离上的信号造成严重破坏。 卫星的进步只是通过将物联网技术纳入轨道来加速开辟的可能性。这些进步中最主要的是立方体卫星(CubeSat)革命,它缩小了卫星结构并使其标准化。 朗米尔说:“当我们有4个人的时候,我们设计了所有的卫星,到发射时,我们大约有10个人。在我们开始之前的5年,这是不可能的。” 很可能会有更多的进步来降低卫星物联网的进入壁垒。一种可能是光通信。转换成激光传输信号将使新的和现有的运营商,从需要获取昂贵的无线电频谱中解放出来。 朗米尔谈到:“我认为获得频谱是运营太空通信业务中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这有多难,我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商业计划。我对这些不确定。” 目前,即使物联网进入太空也不足以完全克服一些障碍。但如果天基物联网网络继续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些兴趣也可能成为最终消除这些障碍的动力。 结语:卫星物联网或会形成更大范围互联覆盖 卫星物联网可以和地面物联网形成互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海上、沙漠或地面基站建设困难的地方,使用卫星物联网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公司在研究卫星物联网,或已经商业化,例如国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进行的“行云工程”、Swarm公司构建的卫星网络。 随着卫星物联网工程的不断增多,应用也会更加常见,人们可以期待一下未来更广阔的互联。
3年规模翻7倍统治 5G、IoT时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深度报告 | 智东西内参
随着 5G、IoT 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以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市场有望快速崛起。其中,GaAs 是手机 PA和 Switch 的主流材料,在 5G 时代仍占有重要地位,据集邦咨询预测,2023 年中国手机砷化镓 PA 市场规模达到 57.27 亿美元。再者,以 VCSEL 为代表的光电器件可用于 3D 感知、LiDAR 等新应用场景,未来亦将成为 GaAs 增长新的驱动力。 GaN 高频性能突出,是 5G基站与数据中心器件的关键材料,并有望率先在快充领域大放异彩,Yole 预计 2023 年全球 GaN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13 亿美元。此外,5G 终端大用量规模与技术创新将为 GaN 射频前端带来红利,Yole 预计到 2025 年,GaN 射频器件将以 55%的占有率取代当前硅基 LDMOS 第一的市场地位。 目前 SiC 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充电桩等大功率场景,根据 IHS Markit 数据,2019 年 SiC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 6.1 亿美元,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崛起与光伏发电等“新基建”项目的需求驱动,2025 年 SiC 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0.4%。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国海证券的报告《化合物半导体风起云涌,大势所趋大有可为》,详解GaAs、GaN、SiC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应用领域和产业现状。 原标题: 《化合物半导体风起云涌,大势所趋大有可为》 作者: 吴吉森 等 一、空间不断拓展,化合物半导体大有可为 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生产制造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半导体材料可以根据半导体产品制造过程分为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其中制造材料主要是制造硅晶圆半导体、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的芯片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材料,封装材料则是将制得的芯片在封装切割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 2015 年至 2019 年,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销售规模由 240 亿美元增长到 29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5.11%。未来,在半导体芯片工艺升级、芯片尺寸持续小型化,以及全球硅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品种和性能不断迭代升级的影响下,半导体制造材料在材料销售规模的占比预计将持续提高。 ▲2015-2019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规模 ▲半导体材料特性对比 半导体衬底材料包括硅材料和 GaAs、SiC、GaN 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凭借成熟制程及较低成本的优势,第一代硅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元器件已成为了电子电力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硅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范围最广、市场占比最大的衬底材料。但硅质半导体材料受限于自身性能,无法在高温、高频、高压等环境中使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因此崭露头角。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拥有高电子迁移率、直接能隙与宽能带等特性,恰好符合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随着材制备技术与下游应用市场的成熟,以 GaAs、SiC、GaN 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衬底材料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应用场景 现阶段,全球 95%以上的半导体芯片和器件是用硅片作为基础功能材料而生产的。硅片占整个半导体材料市场的 35%左右,市场空间约为 80 亿美元,硅基芯片市场规模高达 4000 多亿美元。然而,随着物联网、5G 时代的到来,以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正快速崛起中。据半导体行业观察的数据,2018 年 GaAs、GaN 与 SiC 的产业销售额分别约为 3500 亿元、238 亿元和 64 亿元,化合物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市场拥有巨大增长空间,倒逼上游材料端发展。据赛迪顾问统计,2019 年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达到 86.29 亿元,增长率为99.7%,到 2022 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有望冲破 608.21 亿元,增长率为 78.4%。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新基建”项目,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国内在 5G 通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产业化规模等方面处于国际优势地位,下游应用需求强劲将促进国内上游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半导体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2018 年三大主要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销售额 ▲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巨大 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是国内“新基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引发科技变革并重塑国际半导体产业格局。“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国家 2030 计划和“十四五”国家研发计划也已明确提出第三代半导体是重要发展方向,涉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各研发项目均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启动等工作,项目部署涵盖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和光电应用多个领域,紧贴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和进程,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电网应用前沿研究、光伏逆变器、小型化电源、农业应用、健康医疗应用、光通讯、紫外应用、激光应用、智慧照明等多个热点发挥了引导作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0 年度立项项目清单(第三代半导体相关) 目前,国内对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投资热情势头不减。据 CASA Research 不完全统计,2020 年共 24 笔投资扩产项目(2019 年 17 笔),已披露的投资扩产金额达到 694 亿元(不含 GaN 光电子),较 2019 年同比增长 161%。分材料看,SiC 投资 17 笔,涉及金额 550 亿元;GaN 投资 7 笔,涉及金额 144 亿元。分环节看,衬底环节投资 12 笔(主要为 SiC 衬底),涉及金额 175 亿元;器件/模块环节投资 15 笔,涉及金额 520 亿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与“新基建”的引领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将成为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 GaAs:立足射频前端应用 作为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GaAs 具有宽禁带、高频、高压、抗辐射、耐高温及发光效率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LED、光伏、卫星导航等领域。在微电子领域,GaAs 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射频、消费电子射频领域(PA 和 Switch)等;在光电子领域,GaAs 则用于 LED、激光VCSEL、太阳能等领域。 GaAs 产业链包括晶圆(衬底、外延片),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下游应用等环节。GaAs 产业最上游为衬底制造,其次为关键材料 GaAs 外延片,具体工艺包括 MOCVD(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及 MBE(分子束磊晶法)GaAs磊晶技术;中游为晶圆制造及封测等;下游则为手机、无线区域网路制造厂以及无线射频系统商等,整个产业链除晶圆制造外,设计与先进技术主要仍掌握在国际 IDM 大厂中。 ▲GaAs 产业链及主要企业 从 GaAs 产品来看,GaAs 产品以手机射频 PA 为主。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基于 GaAs的射频器件市场受到不小震荡。据集邦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 GaAs 射频器件市场规模为 65.80 亿美元,较 2019 年有小幅下滑。 2012-2018 年,中国 GaAs 元器件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期。中国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下游应用市场广阔。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9-2024 年,中国GaAs 元器件市场 CAGR 在 15%左右,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同期增速,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 2024 年,中国 GaAs 元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51.3 亿元。 ▲2020 年全球 GaAs 射频器件市场规模小幅下滑 ▲ 2019-2024 年中国 GaAs 元器件市场规模 GaAs 衬底的下游应用主要应用于射频(47%)、LED(42%)、激光二极管(10%)三大领域。其中,以半绝缘型 GaAs 为主的射频应用占比最高,主要应用于手机 PA、Switch、基站射频等方面;其次为 LED,以半导体型 GaAs 材料为主。据Yole Development 统计,GaAs 晶圆的整体市场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2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超过 3.48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0%。 ▲GaAs 衬底各类应用占比 ▲ 2019-2025 年 GaAs 晶圆市场规模应用拆分 手机市场已成为GaAs器件发展的一大动力。4G时代手机端PA的工艺以CMOS和 GaAs 为主。由于 5G 通讯对频率、功率与效率的要求更高,对 PA 的性能要求也相应提高。GaAs 的高线性度和高输出功率特性满足 5G 设备对低延迟超高速的需求,使 GaAs 成为射频前端模组中 PA 材料的理想选择。 同时,5G 技术对 PA 的需求量至少是 4G 对 PA 的需求量的 2 倍,从而增加了 RF 前端的总功率放大器面积和功率放大器数量,带动 GaAs 晶圆和芯片的出货量增加。 5G 时代 GaAs 仍将主导智能手机 PA 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RF 一直作为 GaAs晶圆市场的成长驱动力。据 Yole Development 数据,2019 年 RF 占 GaAs 晶圆市场总量的 33%和市场价值的 37%,占 GaAs 外延片市场的 67%。5G 时代 sub6GHz 频段中,GaAs HBT 仍是 PA 的最重要的技术;5G 新增毫米波频段,GaAspHEMT 则为重要的技术路线。 据 Yole Development 估计,射频 GaAs 芯片市场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28 亿美元左右增长至 2025 年的 36 亿美元以上。由于在5G 时代单部手机中 PA 的数量和单价都比 4G 时代有大幅的提升,据集邦咨询预测,中国手机 GaAs PA 市场将从 2019 年的 18.76 亿美元增长到 2023 年的57.2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17%。 ▲智能手机 PA 主导 GaAs 芯片市场(百万美元) ▲中国智能手机 GaAs PA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以 VCSEL 为代表的光电子领域将成为 GaAs 增长的驱动力之一。VCSEL 是一种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可用作光纤通信和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发射器。与传统发射激光器相比,VCSEL 具有较小的原场发散角、调制频率高且易于实现大规模阵列及光电集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通信、3D 传感、面部识别、车载激光雷达等场景,且短期内不易被其他技术取代。随着手机 3D 面部感应渗透率提高、大容量光纤通信激光器的需求拉动,据 Yole Development 统计数据,全球VCSEL的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1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7亿美元,CAGR达 18.4%。 ▲2020-2025 年 VCSEL 市场 CAGR 达 18.4% 移动和消费领域的 3D 应用蓬勃发展。2017 年以前 VCSEL 市场主要由数据通信应用驱动。自苹果率先将 VCSEL 解决方案应用于 iPhone 的 Face ID 模块之后,VCSEL 市场驱动力逐渐被 3D 传感所取代。2017 年,iPhone 中共装配了4100 万件 VCSEL,2020 预期将有超过 3.25 亿件 VCSEL 被安装在 iPhone 中。 安卓系厂商也在其智能手机的正面应用 3D 传感模块进行人脸识别。除人脸识别功能外,3D 传感也被应用于后置摄像头以满足摄像功能提升的需求。YoleDevelopment 统计显示,2020 年移动设备中的 3D 传感约占 VCSEL 总市场规模的 75%,预计 2025 年达到 21 亿美元的规模。从竞争格局来看,Lumentum 作为苹果的主要供应商,2020 年市占率达 68%,具有明显领先地位。 ▲消费电子领域的 3D 传感占总规模的 75% ▲ 2019 年 VSCEL 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GaAs 产业链环节以欧美、日本和台湾厂商为主导。从 GaAs 外延片生产环节来看,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前四大 GaAs 外延片厂商为英国厂商 IQE、台湾地区厂商全新光电、日本厂商住友化学与台系厂商英特磊,分别占市场的 54%、25%、13%、6%,CR4 高达 98%。在 GaAs 晶圆制造环节,台系代工厂稳懋一家独大,占据了 GaAs 晶圆代工市场的 71%份额,其次为台湾地区的宏捷(9%)与美国的 GCS(8%)。 ▲全球 GaAs 衬底材料市场格局 ▲全球 GaAs 晶圆制造(IDM+代工)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GaAs 器件市场参与者较多,多为美国、日本与台系厂商,其中美国厂商占据前三地位,Skyworks 以 30.7%的市占率成为行业领导者,其次为 Qorvo(28%)与 Avago(7.4%)。中国企业起步晚,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较弱。 从全球 GaAs 晶圆代工角度看,据 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全球 GaAs 器件市场主要参与者中,美国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75%,占有明显优势。从 GaAs晶圆代工格局来看,台系厂商稳懋占龙头地位,市场份额达 72.7%,GCS 以约8.4%的市占率居于第二。 ▲GaAs 器件(PA 为主)市场格局 ▲全球 GaAs 晶圆代工格局 三、 GaN: 5G 器件关键材料 氮化镓(GaN)是由氮和镓组成的一种半导体材料,因为其禁带宽度大于 2.2eV,故被称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GaN 材料作为微波功率晶体管的优良材料与蓝色光发光器件中的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半导体,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与传统半导体材料硅相比,由于 GaN 禁带宽度是硅的 3-4 倍、热导率是硅的 2 倍,使得 GaN 器件可在 300℃以上的高温下工作,能够承载更高的能量密度,可靠性更高;其击穿场强比硅高 10 倍,使得器件导通电阻减少,有利于提升器件整体的能效;饱和电子迁移速度是硅的 2-4 倍,因此允许器件更高速地工作。GaN 器件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GaN 优异特性 GaN 外延片可分为同质外延片与异质外延片。在 GaN 单晶衬底上生长的 GaN为同质外延片,以 GaN 单晶材料作为衬底可以大大提高外延膜的晶体质量,降低错位密度,提高器件工作寿命。但由于 GaN 材料硬度高,熔点高,衬底制作难度高,位错缺陷密度较高导致良率低,技术进步缓慢。因此 GaN 晶圆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GaN 厚膜衬底的应用受到限制。 除了同质外延片外,GaN 还可以生长在其他衬底材料上,称之为异质外延片。目前常用的衬底材料包括蓝宝石、SiC、硅与金刚石。其中蓝宝石 GaN 只能用来做 LED;硅基 GaN(GaN on Si)可以做功率器件和小功率的射频器件;碳化硅基 GaN(GaN on SiC)可以制造大功率 LED、功率器件和大功率射频芯片。GaN on SiC 和 GaN on Si 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 ▲GaN 优异特性 GaN 器件产业链各环节依次为:衬底、材料外延、器件设计与制造及下游应用。目前产业以 IDM 企业为主,但是设计与制造环节已经开始出现分工。在上游衬底方面,GaN 衬底大部分由日本公司生产,包括住友电工、三菱化学等。其中,住友电工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90%。GaN 外延片相关企业主要有比利时的EpiGaN、英国的 IQE、日本的 NTT-AT。GaN 器件设计厂商方面,美国的 EPC、MACOM、Transphom,德国的 Dialog 等为主要参与者。IDM企业中日本的住友电工与美国的 Cree 为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30%。 ▲GaN 器件产业链及主要企业 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 GaN 衬底市场的主要份额。2019 年亚太地区占全球 GaN衬底市场的 36.34%。由于 GaN 终端应用日益普及,Transparency MarketResearch 预计,2019 至 2027 年亚太地区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除亚太地区外,北美与欧洲地区也成为GaN衬底的重要市场,2019年分别占有28.18%、23.94%的市场份额,GaN 在汽车行业中应用为北美与欧洲两个地区的 GaN 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 GaN 主要应用于射频器件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2019年,射频 GaN 的市场规模占 GaN 器件整体规模的比重达 91%,电力电子 GaN 市场规模仅占 9%。2019 年国内 GaN 产业实现高速增长。据 CASA 初步统计,2019 年国内 GaN 微波射频产值规模近 38 亿元,同比增长 74%。未来随着 5G商用的扩大,现行厂商将进一步由原先的 4G 设备更新至 5G。5G 基站的布建密度高于 4G,而基站内部使用的材料多为 GaN 材料,赛迪顾问预计,到 2022 年国内 GaN 衬底市场规模将达到 5.67 亿元。 ▲2019 年 GaN 市场份额(按地区) ▲国内 GaN 微波射频产业产值持续上升 GaN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更高的禁带宽度,是迄今理论上电光、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材料体系,下游应用包括微波射频器件(通信基站等),电力电子器件(电源等),光电器件(LED 照明、激光等),其中光电器件仍是 GaN 的主要应用方向。目前 GaN 器件多应用于军工电子,如军事通讯、电子干扰、雷达等领域;在民用领域,GaN 主要被应用于通讯基站、功率器件等领域。 据 YoleDevelopment 数据,2019 年全球 GaN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 1996.4 万美元,预计 GaN 市场将在 2025 年达到 6.8 亿美元以上,CAGR 高达 80.04%。随着 5G时代的到来,5G 基站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大幅度带动 GaN 射频与功率器件市场,GaN 在快充等电源控制方面的应用也成为的新的需求增长点。 ▲2019 年国内 GaN 行业需求分布 ▲ 2025 年全球 GaN 功率器件规模达 6.8 亿美元 5G 终端蓄势待发,大用量规模与技术创新为射频前端带来红利。2020 年,5G已经进入商用部署的快车道。IDC 预计 2020 年,中国 5G 连接终端用户将超过2 亿,VR/AR 等虚拟现实市场也将在未来三年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Qorvo 表示在未来 10 年内,5G 终端将会成为手机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5G 需要满足行业海量物联网设备的通信需求。在人与人的连接场景之外,连接技术与行业数字化场景的融合也将成为 5G 通信发展的新机遇。IDC 预测,到 2024 年全球物联网的联接量将接近 650 亿,是手机联接量的 11.4 倍,以 5G 为代表的蜂窝物联网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5G 时代 GaN 射频市场占比进一步上升,未来将不断占领 LDMOS 市场空间。5G 时代高速增长的数据流量使得调制解调难度不断增加,需要的频段越来越多,对射频前端器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射频前端应用中,硅基 LDMOS器件和 GaAs 仍是主流器件。通常来说,LDMOS 适用于 3.5GHz 以下的应用,GaAs 适用于 40GHz 以下的场景,但器件尺寸较大。GaN 在高频环境下能够保持高功率输出,可以有效减少晶体管的数量,从而缩小器件尺寸。 从电压角度来看,LDMOS 的工作电压约为 6V,GaAs 为 10V,GaN 可以工作于 28V 或更高的电压,工作性能优于 LDMOS 与 GaAs,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据 YoleDevelopment 数据,2015 年射频功率放大器市场中,LDMOS 市场有率为第一,占比约为 50%,GaN 射频器件约占 20%,预计到 2025 年,GaN 射频器件将以55%的占有率取代 LDMOS 第一的市场地位,LDMOS 市场占有率则下降至11.8%。GaN 发展势头良好,5G 时代中 GaN 射频器件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上升。 ▲2019-2024 年全球连接规模预测 5G 基站射频系统非常复杂,GaN 器件的小尺寸、高效率和大功率密度等特点可实现高集化的解决方案。5G 射频系统需要使用高载波频率和宽频带的新技术,包括载波聚合、Massive MIMO 等,GaN 在性能、体积、重量以及效率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使其成为高射频、大功耗应用的技术首选。 以 Qorvo 的 MIMO天线为例,与锗化硅基 MIMO 天线相比,GaN 基 MIMO 天线功耗降低了 40%,裸片面积减少 94%,成本降低 80%。据 Qorvo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用于Sub-6GHz 频段的 M-MIMO PA 器件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35%,用于 5G 毫米波频段的射频前端模块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19%。 ▲GaN 在基站应用中的市场规模(亿美元) 通信基站应用领域中,GaN 是未来最具增长潜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5G基站是“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国内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网络,累计建成 5G 基站 71.8 万个,推动共建共享 5G 基站33 万个。宏基站建设将会拉动基站端 GaN 射频器件的需求量。 由于 5G 基站天线采用 Massive MIMO 技术,天线和 RRU(射频拉远单元)合设,组成 AAU。假设 Massive MIMO 天线为 64T64R,则单个宏基站天线数量为 192 个,放大器数量为 192 个。考虑到 5G 基站的建设周期,拓墣产业研究院预计到 2023 年基站端 GaN 射频器件规模达到顶峰,达到 112.6 亿元。 ▲中国 5G 宏基站 PA 市场测算 ▲2019-2024 年宏基站 PA 使用量预测 ▲ 2019-2024 年基站端 GaN 射频器件规模及预测 5G 小基站布局带动 GaN 射频器件规模增大。5G 的高传输速度和广覆盖将需要搭建更多更复杂的基站,大量的毫米波微基站、Sub-6GHz 微基站对于 GaN 器件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由于小基站不能对宏基站造成干扰,故频率较宏基站更高,GaN 射频器件成为不二之选。 据赛迪智库测算数据,中国 5G 网络小基站需求约为宏基站的 2 倍,即需要 1000 万站小基站。按照每个小基站需要 2 个放大器,小基站建设进度落后宏基站 1 年测算,拓墣产业研究院预计,到 2024 年基站端 GaN 射频器件规模达到峰值,市场规模可达 9.4 亿元。 ▲中国 5G 小基站 GaN 射频器件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 5G 小基站 PA 市场测算 数据中心电源效率要求提升,GaN 的市场前景明朗。随着网络、云计算的发展,新物联网设备和边缘计算需求的激增,数据中心重要程度逐渐凸显。受新冠疫情影响,Gartner 调查显示,2020 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同比下降了 10.3%,约 60%的新数据中心设施建设受阻。但疫情导致的远程工作比例提高,实际上数据中心处理的数据量有大幅增长,能源效率与功率、数据密度的需求持续提升。 GaN 技术使得电源体积进一步缩小,从而允许在同一机架空间中添加更多的存储和内存,并使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由 30 瓦/立方英寸提升至 50-60 瓦/立方英寸甚至更高,即无需实际构建更多的数据中心即可增加数据中心的容量。2023年欧盟将提高对数据中心电源效率的要求,将进一步促进 GaN 在数据中心中的使用。Gartner 预计 2021 年全球最终用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将以 6%的增速达到 2000 亿美元。 ▲2019-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金额 GaN 电源市场成长动力十足。随着多端口适配器的兴起,OEM 厂商将推出更多GaN 充电器。凭借设备设计、性能等要求的提高,GaN 充电器满足了便携、快充等不断发展的客户需求,并逐渐转变为主流标准。从技术角度分析,采用 GaN技术的充电器外形尺寸可比传统的基于硅的充电器减少 30-50%,整体系统效率可提升至 95%,在相同尺寸和相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充电器外壳温度将比传统充电器更低。 此外,GaN 充电器可以使用较小的变压器和较小的机械散热器,因此整体重量可减少 15-30%。Yole Development 预测,2019 年 GaN 电源目标市场约为 9000 万美元,2021 年将达到 1.6 亿美元,而在 2022 年将增长到 2.4亿美元。2020 年美国 CES 展会中,参展的 GaN 充电器数量已经多达 66 款,涵盖了 18W、30W、65W、100W 等多个功率段,GaN 充电器市场迎来爆发期。 ▲2019-2022 年 GaN 电源市场营收增速较快 音频设备为 GaN 器件应用新亮点。音频是一个拥有众多细分市场的庞大的市场,从专业音响,家庭音响到便携音响的所有细分市场中,高质量音频均为首要评判标准。引入 GaN D 类放大器的音频系统能在不需要牺牲声音质量的前提下,以更小更轻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功率和更多的通道,满足消费者市场对出色音质的追求。2020 年,GaN System 发布了一款为高音质 12V 音频系统开发的参考设计, 该参考设计有两个通道,每通道(8 欧姆负载)Class-D 音频放大器支持 200 瓦功率,允许 12V 电源升压到 18V 给音频系统供电,并支持+-32V 输出。 GaN 器件使用,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将这款 400 瓦音频产品的成本和功率输出能力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Semiconductor Digest 认为,到 2021 年底,音频市场会有更多品牌配备 GaN 音频放大器和配套电源,对高质量音频的需求正在推动 D类音频放大器市场的增长。BCC Research 数据显示,全球 D 类音频放大器市场将从 2020 年的 24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35 亿美元,2020-2025 年 CAGR为 7.7%。 ▲高质量音频的需求推动全球 D 类音频放大器市场 GaN 下游应用行业拥有大量的市场参与者。这些公司包括恩智浦、英飞凌、GaNSystem、Efficient Power、Qorvo、Cree 等。全球 GaN 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在销售、市场和技术方面的密切合作显示出协同效应。 GaN 衬底供应商也通过与同行以及各种研究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来扩大规模,以建立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参与者地位。意法半导体在 2018 年与 CEA-Leti 展开功率 GaN 合作,主要涉及常关型氮化镓 HEMT 和氮化镓二极管设计及研发,并于 2020 年 3 月收购法国 GaN创新企业 Exagan 公司的多数股权;2018 年,Cree 收购了英飞凌的 RF 部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 GaN 射频器件供应商;国内企业闻泰科技 2019 年以 268 亿元成功收购行业内唯一量产交付客户 GaN FET 产品的化合物功率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成为国内首家世界级 IDM 半导体公司。 ▲GaN 射频器件市场格局 ▲ GaN 功率器件市场集中度较低 四、 SiC:高温大功率材料首选 碳化硅(SiC)由硅元素与碳元素组成,是原子的复合体,其物理特性取决于晶体中碳、硅原子的排列结构,性能差异主要取决于硅和碳原子的相对数目,以及原子排列的不同结构。目前已发现的 SiC 同质异型晶体结构有 200 多种,其中六方结构的 4H 型 SiC(4H-SiC)具有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迁移率的优势,是制造高压、高温、抗辐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优良半导体材料,也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商品化程度较高、技术较为成熟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SiC 功率器件的研发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目前已成为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开发的主流,产业链主要包含单晶材料、外延材料、器件、模块和应用这几个环节。SiC 单晶材料主要分为导通型衬底和半绝缘衬底两种。SiC 晶片通常作为衬底,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晶片上淀积一层单晶形成外延片。 其中,在导电型 SiC 衬底上生长 SiC 外延层制得的 SiC 外延片,可进一步制成功率器件,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半绝缘型 SiC 衬底上生长 GaN 外延层制得的 SiC 基 GaN(GaN on SiC)外延片,可进一步制成微波射频器件,应用于 5G 通讯、雷达等领域。 与第一代半导体硅晶片类似,第三代半导体 SiC 晶片向大尺寸方向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下游对 SiC 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在 8 英寸 SiC 晶片尚未实现产业化的情况下,6 英寸 SiC 晶片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导通型 SiC 衬底材料方面,作为制造 SiC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基材,根据 Yole Development 统计,2017 年 4英寸导通型 SiC 晶圆市场接近 10 万片;6 英寸导通型 SiC 晶圆供货约 1.5 万片;预计到 2020 年,4 英寸导通型 SiC 晶圆的市场需求保持在 10 万片左右,单价将降低 25%;6 英寸导通型 SiC 晶圆的市场需求将超过 8 万片。 半绝缘型 SiC衬底方面,当前主流半绝缘衬底的产品以 4 英寸为主。Yole Development 预计,到 2020 年,4 英寸半绝缘衬底的市场保持在 4 万片,而 6 英寸半绝缘衬底的市场迅速提升至 4-5 万片;2025-2030 年,4 英寸半绝缘衬底逐渐退出市场,而 6英寸晶圆将增长至 20 万片。 ▲全球导通型 SiC 晶圆材料市场预估 ▲全球半绝缘 SiC 晶圆材料市场预估 全球 SiC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企业处于龙头地位。根据 IHS Markit 数据,2019 年 SiC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 6.1 亿美元,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较大需求的驱动,2025 年全球 SiC 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0.4%。 ▲SiC 电子电力器件产业链相关厂商 ▲全球 SiC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 SiC 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方向明确。国内 SiC 晶体、晶片领域的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起步,在行业发展初期受到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的限制,未进入工业化生产。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国内 SiC 晶片产业发展大幅提速。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 SiC单晶片行业市场规模为 34.09 亿元,较 2017 年的 34.15 亿元小幅下滑 0.18%。 目前国内 SiC 产品 80%左右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以天科合达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企业经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实现了设备研制、原料合成、晶体生长、晶体切割、晶片加工、清洗检测的全流程自主可控,有能力为下游外延器件厂商稳定提供高品质 SiC 晶片,为 SiC 下游厂商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条件。未来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5G 通讯、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 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 SiC 材料产业规模和产业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8 年中国 SiC 单晶片市场规模小幅下降 ▲ 国内 SiC 产品 80%左右依赖进口 与 GaN 相比,SiC 拥有更高的热导率和更成熟的技术,适用于 1200V 以上的高温大电力领域,多制作用于高压、高温、高频、高抗辐射的大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极端环境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 Yole Development 的数据,2017-2023 年 SiC 功率器件的CAGR 将超过 30%,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是其中增长最快的两个应用场景。 ▲SiC 功率器件各应用市场规模(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领域是 SiC 功率器件应用推广的主要驱动力。SiC 大量运用在DC-DC 转换器、牵引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等方面。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大,SiC 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激增,据 Yole Development 数据显示,2018 年,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中 SiC 市场规模约为 1.13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 SiC 市场规模达到 9.46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9%。 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SiC 二极管和晶体管市场规模 2600 万美元,预计 2021 年市场规模达到 5700 万美元。DIGITIMES Research 预计到 2025 年,电动汽车用 SiC 功率半导体将占SiC 功率半导体总市场的 37%以上,高于 2021 年的 25%。 ▲2018-2024 年新能源汽车 SiC 市场规模 ▲新能源汽车 SiC 二极管、晶体管市场规模 在光伏发电应用中,基于硅基器件的传统逆变器成本约占系统 10%左右,却是系统能量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使用 SiC MOSFET 或 SiC MOSFET+SiC SBD 的功率模块的光伏逆变器,能使转换效率 从 96%提升至 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 50%以上,设备循环寿命提升 50 倍,从而缩小系统体积、增加功率密度、延长器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高效、高功率密度、高可靠和低成本是光伏逆变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在组串式和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中,SiC 产品预计会逐渐替代硅基器件。 目前,全球 SiC 半导体产品中,70%-80%来自美国公司。以导电型产品为例,据 Yole Development 统计,美国占有全球 SiC 晶片产量的 70%以上,仅 Cree公司就占据一半以上市场额,剩余份额大部分被日本和欧洲的其他 SiC 企业占领;欧洲在 SiC 衬底、外延、器件以及应用方面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日本是设备和模块开发方面的领先者。近年 SiC 器件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外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据CASA统计,全球SiC器件领域主要玩家包括Infineon、Cree、Rohm、ST,四家合计占据 90%的市场份额。 ▲导电型 SiC 晶片厂商市场占有率 智东西认为,在面板领域,中国公司已经占据了LCD市场半壁江山,OLED面板也在快速追赶三星、LG等公司。不过在驱动IC上,国内占有率不足1%。好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内有多家驱动IC企业已经加强了自研。而且,显示驱动IC的主流工艺最高的也不过28nm工艺,这些工艺国内代工厂都已经量产,着国内企业加速新产品的研发,突破高端产品,国内显示IC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