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人民日报钟声:“散装美国”酿成抗疫失败苦果
在党派极端对立、政治高度极化、社会严重撕裂的背景下,美国长期以来自得的制度设计演变为“否决政治”,“散装美国”的抗疫格局酿成至今超过62万民众丧生的惨剧 近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陡增,疫情形势再次恶化。即便如此,美国两党仍围绕抗疫政策措施争论不休,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开相互指责。美国的抗疫乱象折射出制度失灵的深层次问题。在党派极端对立、政治高度极化、社会严重撕裂的背景下,美国长期以来自得的制度设计演变为“否决政治”,“美利坚合众国”变成了“散装美国”,最终酿成抗疫失败的苦果。 疫情肆虐美国各地,50个州全部进入“重大灾难状态”,严峻的形势客观上要求美国整合所有公共卫生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应对。但现实是,从核酸检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隔离、注射疫苗到医疗战略储备分配、紧急纾困法案等,美国两党、不同层级权力机构不思同心合力抗疫,却纷纷利用所谓制衡体制带来的行一己之私的“便利”,让政治私利裹挟抗疫大局,造成“散装美国”的抗疫格局,酿成至今超过62万民众丧生的惨剧。正如美国媒体所指出的,这是“美国式失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文章更是直言,美国的整个“政府体系”需要为悲剧负责。 三权分立向来被美国政客冠以“权力制衡、自我纠偏”的光环。然而,疫情面前,美国在内政、外交以及国际抗疫合作上种种反科学的不智之举充分显示,这种制度设计非但没有发挥“纠偏”作用,反而在日益激烈的党争中异化为权力斗争的舞台。去年,美国两党出于长期练就的“政治本能”,都将疫情应对措施与即将举行的大选联系起来。他们首要考虑的不是能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如何最大限度救治民众挽救生命,而是如何对本党选情有利,如何甩锅抗疫不力的责任。一年多来,两党在诸多议题上一再缠斗,长时间拉锯扯皮,浪费宝贵的时间窗口。在美国三权分立架构中号称“独立”的司法系统,也不能避免卷入党争,被美国学者批评“没有为如何处理公共卫生危机树立良好的榜样”。 因为被不同党派控制,美国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相互攻讦、推诿责任是常态。上届美国政府任期内,共和党控制的联邦政府与民主党执政的“蓝州”冲突频发,不仅相互争夺抗疫物资,还屡屡执行截然相反的抗疫政策。这种混乱状态充分反映出美国政客利用固有体制最大化自身政治利益的本质。 本届美国政府上台后,民主党控制的联邦政府和共和党主政的“红州”之间依然深陷冲突。激烈的政治缠斗在各个州内部也在不断上演。2020年7月,佐治亚州的共和党州长曾对该州最大城市亚特兰大市的民主党市长提起诉讼,试图阻止市长颁布的“口罩强制令”。如今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的戴口罩令也面临州政府挑起的官司。美国媒体人法里德·扎卡里亚指出,美国之所以未能有效控制疫情,主要是因为“美国联邦制权力分散”。 疫情应对需要合力,“散装美国”必然导致美国疫情应对支离破碎、混乱不堪。深入观察美国抗疫乱象,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美国政客关心政治私利大于民众生命健康,这无疑是对他们一向标榜的“民主”“人权”的最大反讽。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疫情“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极化很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当前,美国政客对“散装美国”这样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熟视无睹,一门心思甩锅推责,只会让美国政治更加极化、社会更加撕裂,只会让本国民众付出更大代价,只会给全球抗疫造成更大威胁。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6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荣耀
病毒溯源,美国应解开自身重重疑云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客不断借溯源问题搞政治操弄,对美国自身早期病例和生物实验室的重重疑云避而不谈。目前,已经有很多线索显示,新冠病毒可能在2019年年底之前已在美国多地出现。多国媒体、专家等纷纷表示,美方应拿出透明、负责态度,公布并检测早期病例数据,允许国际社会彻查德特里克堡和美国在海外200多个生物实验室。 “究竟有多少人被误认为流感或肺炎患者,而实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201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一些公共卫生事件疑点重重。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州2019年7月大规模暴发“电子烟肺炎”并席卷多州,患者肺部CT部分区域呈现团状模糊的白色,呈现“大白肺”状态,与新冠肺炎症状极其相似。英国广播公司2019年9月称之为“美国电子烟肺病潮”,“病人症状包括咳嗽、气喘、疲倦,部分人曾经呕吐或腹泻”。 2019年7月,弗吉尼亚州发生不明原因呼吸系统疾病,靠近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两家养老院出现不明原因导致肺炎的呼吸道疾病。2019年9月,马里兰州报告称“电子烟肺炎”患者病例数增加了一倍。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说,自2019年7月开始,已有2807人感染“电子烟肺炎”,死亡68例。高烧、干咳、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磨玻璃状“白肺”影像——医生对病人的描述与新冠肺炎症状几无差别,且致病原因未知。但2020年2月份新冠肺炎开始流行后,疾控中心就停止了对“电子烟肺炎”相关数据的统计。另据美国媒体报道,2019年7月,弗吉尼亚州一家养老院曾经出现症状与新冠肺炎高度相似的“呼吸系统疾病暴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电子烟肺炎”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美国的关键公共卫生危机”,“然后我们停止讨论这件事”。据估计,美国2019年冬季至少有3200万流感病例。生物学领域著名研究机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遗传学家埃里克·托波尔2020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究竟有多少人被误认为流感或肺炎患者,而实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美国很可能更早就出现了罕见的零星病例” 关于美国疫情早期病例数据的疑问也有很多。美国官方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1月21日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2020年2月29日报告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美国《棕榈滩邮报》和《迈阿密先锋报》日前披露说,佛罗里达州卫生部网站曾发布当地2020年1月和2月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或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71名患者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于2020年5月4日晚被删除,后来该州卫生部发现删除数据导致病例号中断,又不得不恢复相关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2020年11月在美国《临床传染病》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检测了美国红十字会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期间采集的7389份血液样本,结果发现其中106份含有新冠病毒抗体。美国疾控中心呼吸道病毒免疫学团队首席研究员娜塔莉·索恩伯格表示,这些研究前后一致,“美国很可能更早就出现了罕见的零星病例”。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血液样本显示,美国5个州出现新冠肺炎的时间比人们之前了解的要早,有人在2019年12月就已感染这种病毒。有媒体报道称,这一检测结果出来后,美国政府高官以“干扰对华溯源工作,对美国国家安全不利”为由叫停该溯源调查项目,封存了2020年1月2日以前的血液样本,不再检测。 “国际社会必须了解真相” 连日来,多国专家和媒体纷纷发声,支持对美国、对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进行溯源调查。该实验室曾是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一个站点,于2019年7月突然关闭。报告显示,这个特殊的实验室储存了各种致命病毒,如埃博拉、天花、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新型冠状病毒等。 菲律宾—金砖国家战略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近日联合举办线上论坛暨《种族主义病毒无疫苗可用》新书发布会。多名学者就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发起网络联名请愿,呼吁国际社会扩大调查范围,尤其应调查美军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目前网上签名请愿仍在开展,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请愿发起人之一、曾任菲律宾驻美国大使馆新闻官的帕格利纳万发布新书《种族主义病毒无疫苗可用》。帕格利纳万表示,各国应当以科学态度对待疫情相关议题,而不是施加政治干预。另一名请愿发起人、菲律宾专栏作家劳拉尔表示,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新冠病毒溯源应当扩大调查范围,纳入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很多与会者表示,美国应开放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调查,回应世界对病毒溯源真相的强烈诉求。 活动发起的网上请愿书表示,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至今仍是世卫组织专家不能忽视的一个谜,种种迹象表明该实验室“非常危险”。菲律宾网友评论称,“美国甩锅武汉实验室,就是为了分散人们对德特里克堡的注意力”“美国不择手段拒绝世卫组织调查,就是怕更多的黑暗秘密暴露”“国际社会必须了解真相”。 南非民主独立党主席、开普敦市议员安瓦尔·亚当斯日前在当地主流媒体《星报》等发表评论文章,批评美国部分人将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并认为世卫组织应考虑对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进行溯源调查。 俄罗斯《劳动报》评论员米哈伊尔·莫罗佐夫日前在俄自由媒体网发表文章指出,一些美国病毒学家和官员曾多次承认,在中国出现疫情之前,美国已有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但该情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世卫组织专家组应前往美军德特里克堡和美方遍布全球的生物实验室展开调查。(记者 李志伟 谢亚宏) (人民日报华盛顿、北京8月15日电)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16日 第16版) 责编:张婧妍
天津发布高考报名新政:由单一“户籍”调整为“户籍+学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8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记者从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市招委关于天津市普通高考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通知〉的解读》于今日正式公布。据了解,自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2021年11月初)开始,天津市高考报名条件由单一的“户籍”要求调整为“户籍+学籍”的要求。 天津市招生委员会按照“加学籍、分步式”的原则,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借鉴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经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制定了《通知》。《通知》中所列出的高考报名条件,与天津市原有高考报名政策相比,有两点主要变化:一是具有天津市常住户籍的考生在报名参加高考时,应届毕业生增加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要求,并实行3年过渡政策;持外省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和高中阶段同等学力考生分别增加毕业年限要求,同样实行3年过渡政策。二是分别明确过渡政策期间及过渡政策结束后,户籍办理的截止时间。 另悉,天津市教委同步公布了《市教委关于做好2019级、2020级和2021级具有天津市户籍在外省市普通高中就读学生转学工作的通知》和《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两个配套文件。天津市16个区在各区政府(或教育)官网同时公布了转学工作方案。  责编:胡敏
腾讯视频崩了 但爱奇艺却高兴不起来
©新熵原创 作者 | 月见 编辑 | 伊页 昨晚,腾讯视频服务器被用户给挤爆了。 “由于用户观看热情高涨,服务器开了小差。”腾讯视频官方在微博回应道。 万人空巷的原因是,杨洋和迪丽热巴的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提前点播大结局,同时另一部剧《扫黑风暴》也正在热播,追剧大军一时间太过热情,踏破了腾讯视频服务器的门槛。 根据猫眼8月16日电视剧热播榜数据,全网电视剧排名前三分别为:腾讯视频《扫黑风暴》、爱奇艺《理想之城》、腾讯视频《你是我的荣耀》,前三名热播剧中,腾讯视频占两席,爱奇艺占一席。 但热闹是追剧人的,背后的长视频平台日子可过得苦哈哈。除了“优等生”奈飞,以及凭借着湖南卫视海量影视资源只需要付少部分版权费的芒果超媒,可以实现盈利以外,“爱优腾”依旧十年如一日地陷入亏损泥潭。 北京时间2021年8月12日晚间,爱奇艺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其股价盘中跳水,跌幅一度扩大至10%,再创新历史低,收盘报8.90美元/股。2021年Q2爱奇艺总营收76亿元(约合12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亏损14亿元(约合2.164亿美元),目前市值仅有70.88亿美元。 俗话说“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但对于长视频三大平台来说,可谓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留在原地”。 面对“爱优腾”的亏损,资本似乎越来越不愿意买账,三大视频平台中唯一上市的爱奇艺股价距离高点已跌去七成,“爱优腾”三家加起来比不上B站的市值,爱奇艺仅为芒果超媒市值的二分之一。再加上中国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已经超过长视频,成为中国人均单日使用时间最长的应用软件类型,这让原本就在生存困境中挣扎的长视频内容公司陷得更深了。 01 一亿订阅用户后,涨不上去了? 这是爱奇艺订阅会员提价后的第二次公布财报。 2021年第二季度,爱奇艺的营业收入为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营收增速已开始呈现回落趋势,其中2020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连续营收负增长。 过去一年,国内头部视频平台9年未动的会员价格纷纷启动调整。爱奇艺、腾讯视频先后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进行了提价,但好在爱奇艺用《赘婿》《小舍得》《流金岁月》等优质内容稳住付费会员,截至目前订阅数达1.062亿人,相较上一季度增长90万。但相较于2019年Q4的用户规模1.069亿,还是减少了一些。 11年前,中国的视频行业首次尝试付费服务,第一次拉开了中国视频内容的付费史,2015年视频行业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9年,爱奇艺订阅用户规模正式突破1亿,这标志着国内视频付费市场开始进入“亿级”时代。但之后几年,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以及优酷三家头部视频平台在内,皆未在会员人数层面再上一台阶。 爱奇艺内部人士也曾这样认为,“1亿”是符合平台认知的“门槛”。长视频在历经“版权大战”之后,大额的购置成本带来不止动辄上百亿的亏损,还有令人“头疼”的用户习惯,比如用户会优先选择产品,再根据产品归属挑拣平台,如果没有喜欢的内容,则会取消订阅服务,等下次优质内容出现再重新续费,这就导致各家平台用户缺乏粘性。 在长视频赛道里1亿用户是什么概念,到底还有增长空间吗?让我们来简单算一笔数字。 根据《2020年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家庭总用户数约为4.76亿户,按照一个付费用户对应一户家庭的逻辑,2019年爱奇艺的家庭渗透率达到28%。 如果按照社科院对2025年城镇化率65%的假设,若爱奇艺渗透率能达到城镇家庭规模的40%,则应该对应1.25亿的付费用户规模,按照最新的1.062亿为计算起点,则仅有17%的增长空间。 爱奇艺CEO龚宇在二季度财报会上表示,“80后、90后是硬核用户。”而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可见用户天花板已经凸显。 “但是,爱奇艺在20岁至40岁以外的用户渗透率还比较低,这是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些新用户如果能加入付费群体,我们的会员收入会更高。”龚宇电话会中表示。 因此,增长空间受限的爱奇艺,一边铆足了劲儿用优质内容留住用户,一边向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扩展新用户。 在8月12日的电话会议上,爱奇艺CTO刘文峰表示,爱奇艺极速版App在二季度末最后一周的周均日活达到了100万,DAU峰值更是超过了130万;而且极速版App与爱奇艺App在用户重合度只有7%左右,并且还在持续降低。海外用户也实现了100万的突破。 02 成本居高,收窄难救 从爱奇艺的支出端来看,2021第二季度,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为51亿元,占据总营收的67%,目前趋于平缓。 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主要分为外部版权购买与自制内容。一直以来,外界将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亏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内容成本的巨额支出。 龚宇曾在财报会上指出,内容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最大的内容预算是电视剧采购,其次是网剧和节目的制作。目前,爱奇艺版权内容成本在总内容成本中占比约七成。 龚宇此前透露:“版权剧价格高昂贵,版权剧一集采购价格两百万元起,独播剧价格可能高达六百万元至八百万元一集。”而我们发现,部分头部影视剧单集版权费用,更是高达上千万元。因此,长视频平台在互相竞争带来版权费用竞价和涨价的状态下,没有新的盈利方式来补贴,盈利本身就是一个无解之题。 当年,为了拿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独播权,据传爱奇艺付出了近10亿的天价,再加上其他的费用,仅内容这一项就付出了近8成的收入。相比《知否》播出后的爆火,还有大量的影视剧打了水漂,连播出都没有机会。 吴亦凡被刑拘的消息一出,主演的古装剧《青簪行》基本凉了。参考同级别的《有翡》,业界估测《青簪行》的投资至少在3亿元,更有消息称,《青簪行》的投资金额或可达6亿元,是腾讯的S+定制剧。影视行业的高风险让整个产业目前仍难以精准判断下一个爆款是什么,而且就算质量判断准确也难免不出意外。 长视频对优质版权的争夺最早诞生于2013年前后,背靠腾讯、阿里、百度的三家平台,一度将内容预算烧到了百亿级别,爱奇艺在2017年到2019年投入了126亿、210亿、222亿的内容成本,腾讯视频同期的投入也超过500亿,甚至在2020年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千亿内容预算。 早在2017年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爱优腾”三家的极限竞争,都想拿下独家优质内容,导致十年时间中国影视版权费涨了8000倍,在长达16年的长视频战争中, 金钱取代了产品、运营成为了行业的唯一壁垒。 如今熬过了烧钱大战,三家巨头都开始在降本增效上绞尽脑汁,转向寻求商业回报效率和成本控制,开始在原创自制和影视工业化上发力。 03 苦等11年,何时能跨过盈利增长点? 在5月13日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提到,影视行业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项目周期可控性差、影视项目管理有问题、缺乏客观标准、简单重复工作量大等。破局之道就是影视工业化,具体包括行业规则重构、智能制作等方面。 要说中国影视行业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影视工业化的意识,这绝对不准确。从近处讲,2019年的《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2》都是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打造,虽说还未达到美国同期的水平,但好歹是一次实质性的尝试。 但真正的影视工业化是什么呢?爱奇艺短期内能做的,更多的是拿自家影视工作室操刀来迈出自己影视工业化的第一步。 目前爱奇艺自制剧资产占比已达到50%,在刚刚过去的2021世界大会中,公布的近200部作品中,近60%属于平台自制内容。龚宇表示,未来一到两年内,公司的目标是将头部自制剧集的占比提升至60%至70%。 根据TopMarketing发布的《2021年H1剧集市场观察报告》,2021年上半年累计上线205部剧集,其中,爱奇艺上线89部剧集,是上半年上新量最大的视频平台,其中上线独播剧集52部。 “长视频行业太难了,这个行业是有盈利的企业,但我们三家(优酷、爱奇艺、腾讯)什么时候能盈利?按照现在的生存环境,盈利指日可待是痴心妄想。”对此,优酷总裁樊路远此前曾对媒体坦言。 众所周知,爱奇艺的现金流并不乐观。在近三年内容成本攀爬到200亿的规模时,仍然需要依靠大量外部融资才能勉强填补现金缺口。 如今不仅是平台内部压力大,外部冲击也不小。《中国电视剧(网络剧)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首次超过长视频。2021年2月,抖音月活近5亿,快手近3亿,让爱奇艺的2.5亿、腾讯视频的1.8亿和优酷的仅8000万月活看上去非常刺眼。 但庆幸的是短视频内容目前仍然无法取代长视频系统化的内容制作,追剧还是首选“爱优腾”。逐渐稳定的“一亿消费者”,是长视频领域在当下的基本盘,而解决问题的时机,需要契合内容的积累、用户的认知,和更多营销方面的配合。 面对汹涌的外部环境,爱奇艺们不仅要守好基本盘,还要努力降本增效弥补亏损,而新的解法目前还未看到太大改进,我们只能期待多元内容供给、多层次增值服务,能形成更高频次的长视频消费了。
电竞旗舰iQOO 8系列发布:微云台与“大底”主摄组合,照片不怕“糊”
钛媒体快讯|8月17日消息:iQOO 8系列在8月17日晚上发布,升级了电竞级全感操控体验,并搭载独立显示芯片,展现出电竞旗舰的高配置。继引领120W超快闪充迅速普及后,iQOO不断在闪充技术上突破,首次搭载50W无线闪充。更为亮眼的是,iQOO 8系列集全球首发搭载E5高亮度发光材质屏幕、2K超视网膜屏、双旗舰级主摄和最新微云台于一身。 在iQOO与BMW M Motorsport全球顶级合作伙伴携手一周年之际,iQOO 8系列推出五种全新配色。 打造电竞旗舰,再度成为KPL官方比赛用机 iQOO 8系列力求用目前行业最顶级的性能组合全方位,提升产品性能表现。其中,iQOO 8 Pro采用代表目前安卓手机最强性能的高通骁龙888 Plus处理器、LPDDR5运存和UFS 3.1闪存。iQOO 8系列支持最新内存融合2.0,最高可将12GB 运存扩展成16GB,大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为让游戏玩家感受超越原生游戏帧率的流畅显示,iQOO 8系列搭载独立显示芯片,并基于该芯片性能进一步优化手机功耗,让游戏更快、耗电更慢。 2020年iQOO旗舰系列引领行业推出120W超快闪充,开启百瓦级闪充新台阶。今天,iQOO 8系列再推出iQOO最强闪充组合:120W超快闪充和50W无线闪充。据悉,采用120W超快闪充最快18分钟可为iQOO 8 Pro的4500mAh电池从1%充至100%。iQOO 8 Pro也率先搭载50W无线闪充。 为满足电竞用户对极致操控的需求,iQOO 8支持由立体声双扬声器、屏下双控压感和双X轴线性马达组成的全感操控2.0。iQOO 8将再度成为KPL官方比赛用机。 iQOO史上最强手机屏幕显示 iQOO 8系列尝试去探索手机显示的极限,成就iQOO史上最强手机屏幕显示。 iQOO 8 Pro这块三星2K超视网膜屏幕,具有高达517PPI的细腻清晰的显示效果,可显示超过10亿种色彩,具有无限接近人眼识别能力的色彩表现。不仅如此,iQOO 8 Pro的每块屏幕均逐一进行过专业屏幕色彩调校,色彩显示准确一致,获得了全球知名专业屏幕测试机构DisplayMate的14项A+认证。 为让用户感受2K超视网膜屏的极致效果,iQOO 8 Pro带来行业顶级的屏幕省电技术“全家桶”,包括:最先进的E5高亮度发光材质,屏幕更明亮的同时功耗还降低25% ;LTPO无级变速,刷新率在1Hz至120Hz之间自适应切换,屏幕顺滑还耗电少;还采用低温光刻工艺,让一层薄约 0.025mm的高折射率微棱镜发挥出减少光损耗、实现更高出光效率的作用。 指纹技术方面,iQOO再次引领行业创新,国内首发基于高通3D Sonic第2代传感器技术联合开发的超声波3D广域指纹技术,让屏幕指纹可识别区域相比普通指纹识别面积扩大11.1倍,解锁速度提升38.7%,快速盲解更便捷,支持最高4个应用的快捷解锁进入。 微云台与“大底”主摄组合,不用担心拍“糊”了 iQOO 8 Pro首次带来“大底云台“主摄,这颗定制的5000万像素IMX766V传感器感光能力较上代提升了56.25%,即使在昏暗的光线环境下,依然能拍出清晰明亮、噪点低的画面。 这颗主摄不仅支持OCL全像素对焦技术,轻松应对高速运动物体的抓拍,对焦更精准、画质提升更明显,还加持了独家黑科技——新一代微云台,具备VIS五轴防抖特性。微云台与“大底”主摄的组合使得iQOO 8 Pro在光线捕捉能力上有了巨大进步,再也不担心拍“糊”了。 iQOO 8 Pro的副摄像头采用一颗4800万像素主摄级别的IMX598传感器,能够实现114度的大视野低畸变,无疑是风光大片和合照利器。此外,iQOO 8 Pro还拥有1600万像素长焦人像镜头,配合OIS防抖,让每一帧都是珍贵回忆。 iQOO 8系列支持包括恒定地平线、视频夜景、极夜人像自拍等丰富功能,让拍摄效果更稳定、弱光更多彩。 赛车设计融入外观,售价3799元起 iQOO 8系列把赛车设计上的速度元素融入外观,再次沿用速度美学。 为此,iQOO 8 Pro重新设计了3D屏幕曲线,让手机不仅拥有完美弧线,握持感更舒适。机身顶部采用赛车腰线设计,呈现极速的流线质感。对摄像头悬阶视窗的设计追求简洁,金属悬阶设计和摄像头留白区兼具对镜头的保护性和强烈的辨识度。 iQOO 8 Pro提供赛道版和传奇版两种配色:赛道版拥有炭纤纹理,还原了赛车引擎与内饰的碳纤触感;传奇版则保留经典的三色纹。iQOO 8则提供了传奇版、耀和燃三种配色可选,均采用微膜凝光AG工艺,具有阻尼触感的同时还保留色彩光泽感。 iQOO 8 Pro共有3个版本可供选择,8GB+256GB版本售价4999元,12GB+256GB版本售价5499元,12GB+512GB版本售价5999。iQOO 8有2个版本,8GB+128GB版本售价3799元,12GB+256GB版本售价4199元,其中12 GB +256 GB版本预售期限时优惠100元,到手价4099。 iQOO 8系列将于8月17日20:30全渠道同步开启预售;iQOO 8与iQOO 8 Pro将分别于8月24日与8月26日正式发售,iQOO线下各大授权门店、vivo体验店同步开售。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编辑天鹏整理)
荣耀Magic3系列,要“稳”又要“冲”
荣耀Magic3 Pro 荣耀Magic3系列产品终于正式发布了,也是荣耀独立后8个月内发布的首台“真·旗舰级”,它既拥有旗舰级的芯片,又拥有顶尖的影像技术,填补上了荣耀高端产品线上的最后一片拼图。 这回可以说,荣耀在经历过了独立阵痛之后,不仅在产品销量上开始回温,而且产品线已经补足,高端产品也在崛起。荣耀冲击“全球销量第一”的野心回来了。 尽管如此,这次荣耀Magic3系列产品也并非无可挑剔,没法儿让人忽略的一点是Magic3系列产品与华为的Mate系列产品长得实在是太像了,甚至有人提出了“加上保时捷和徕卡的Logo就与华为的机器没有区别”这样的观点。 荣耀CEO赵明 面对这一质疑,赵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荣耀才刚刚独立出来8个月,与华为的基础技术是相同,还需要时间成长,发展出自己的道路。我们对于荣耀未来的构想是万物皆可AI。未来会通过AI能力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找人等一系列创新性体验。” 对于赵明的观点,笔者也是持赞成态度的:首先,手机早走过了硬件“军备竞赛”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厂商对于现有硬件的优化能力。而“计算摄影”这一概念的提出,又标志着对于手机调教进入到全新的阶段。 这里还是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计算摄影”为例,如果说过去的“调教”就好像是针对不同的画面,套用固定的“滤镜”(或者说是“预设”)来改变成像质量,那么现行的“计算摄影”则是调用手机的计算单元,针对一张图片的不同部位(比如明处和暗处)进行针对的参数调优,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算法调优。 这两者孰优孰劣,自然是一目了然。之后这样的“调优升级”也将会由单独的手机影像功能,向手机的各项功能延伸开去,让手机更懂你,也就是赵明口中的“服务找人”。 比如当你戴上了蓝牙耳机,手机就会贴心地帮你打开你常用的音乐软件,播放你经常收听的歌曲。 笔者相信,荣耀在技术力上实现这些功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一点从荣耀对于骁龙888的调教上面,就能看出端倪来。Magic3系列产品,是荣耀首次将自家的核心技术应用在高通旗舰芯片上,赵明将这一系列技术称之为OS Turbo X。 “我们从底层的角度结构芯片的调度和核心的能力,把以前的核心的逻辑和理念应用到这次的骁龙888调校当中了,”赵明解释道,“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的调优仅进行了8个月的时间,随着未来时间的拉长,我们的调度会更加的细致,优势会拉得越来越大。” 在笔者对于荣耀Magic3系列产品的评测中,各位读者可以很明显地通过测试数据中看到,GPU Turbo X技术对于手机满载负荷运行稳定性的提升。 总体来看,这次Magic3系列确实很好的展现了荣耀对于产品的把控和优化能力,赵明对于荣耀整体的技术发展也很明晰。唯一的问题依旧是时间。 为什么是时间?——从产品本身层面上来说,其他手机厂商已经推出了折叠屏形态的手机,甚至是开始量产屏下摄像头版本的手机。这一块荣耀依旧是空白。 从产品生态层面上来说,荣耀Magic3在开机的时候,除了要登陆荣耀自己的账号之外,用户还需要登陆华为账号。因为荣耀依旧使用的是,华为云空间以及华为提供的音乐服务。 另外,已经有手机厂商开始探索与汽车厂商合作,甚至是自己亲自下场开始“造车”,而荣耀目前也暂时没有什么新动作。 对于荣耀而言,他们很可能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储备,但当下这个时间点,对于荣耀而言更关键的是,收回和稳住自己手机的基本盘。赵明在采访中也表示:“荣耀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竞争对手就是苹果。要从苹果手中拿下,抢回属于荣耀的高端份额。” 因此,时间才是荣耀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荣耀现在需要尽早地恢复在业界的地位,甚至实现超越,徐徐图进,接下来才会抽出主要的精力去补足其他的短板。(作者/唐植潇)
我们和蹦迪博主聊了聊,哪家大厂人在夜店最受欢迎?
作者:橘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蹦迪和不蹦迪的人仿佛活在两个平行宇宙,除了不理解“为啥他们爱蹦迪?”,更好奇关于夜店的都市传说: “字节跳动的员工真的会戴着工牌去蹦迪吗?” “去杭州BSK能看到王思聪在舞池热辣的身姿吗?” 我们请来资深蹦迪博主tutu做一期夜店科普,聊聊无奇不有的蹦迪大世界。 1. 重度抑郁的上市公司老板靠蹦迪缓和病情 氢:先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内容吧,蹦迪博主这个职业还挺冷门的。 tutu: 术业有专攻。简单来说就是夜店领域的自媒体,跟汽车博主也没啥区别,只不过我的内容范畴在夜店,分享夜店里好玩的趣事,让更多会去蹦迪的人关注自己,依靠夜店的广告业务变现。 氢:了然,听说你高中在衡水、本科在上财,金融巨子候选人是怎么走上蹦迪“不归路”的? tutu: 格局得打开。上大学前我没去过夜店,在衡水你懂的。不过上财有一种“work hard,play hard” 的风气,大家周末习惯去学校旁的夜店玩,所以第一次和同学去的。 突然意识到“哦,原来夜店里不都是流氓、黑社会,舞池里的人都是复旦、同济的。”蹦迪是一个很正常的的娱乐方式。 氢:现在经常去蹦迪是为了搜集写作素材吗? tutu:如果把蹦迪当成工作那还有啥意思?大多数素材都是朋友讲的、读者投稿,现在去蹦迪主要还是自己去玩。 氢:之前蹦过一次迪,第二天耳朵聋、嗓子疼,浑身疼像被十几个壮汉暴打一顿。 tutu:哈哈哈你这是缺乏锻炼。天天去的一般都是夜店从业者;剩下的如果隔三差五、白天不上班夜里去蹦迪,基本都是各取所需了。 场子大了什么人都有,比如失恋的自由职业者、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希望遇到钱袋子的拜金女、单纯贪玩的年轻人、需要应酬的企业家…… 图源:电影《江湖儿女》 氢:这么一说,夜店还真是个观察社会的好窗口。 tutu:没错。不过我遇到最有趣的,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他得了重度抑郁症,心理医生建议他天天去蹦迪。他隔三差五去蹦迪,甚至为了让夜店放自己喜欢的Techno风格的音乐,后来干脆投资了一家夜店。他是我见过天天去蹦迪的人里最离谱的一位。 氢:现在这个老板的病治好了? tutu:有缓解,没完全好,还在蹦呢,他自认为症状减轻了很多。 氢:哈哈哈哈,那蹦迪还是有疗效的。 tutu:反正别把去夜店玩想歪了。现在大家去蹦迪的原因很多,有的人指望在夜店碰到激情和爱情;有的人就是单纯无聊没事干,想听音乐放松、压力大想要宣泄、想去看自己喜欢的Rapper或DJ,在我看来去夜店和玩密室逃脱没什么区别。 氢:说到解压,最近互联网大厂打工人去夜店的越来越多了? tutu:的确能感受到这个趋势,字节跳动感觉更受欢迎,毕竟现在的小姐姐都很想当网红,抖音员工自带闪光灯特效。游戏公司喜欢蹦迪的人也挺多的,特别是电竞圈子。 我认识那些金融、大厂的人都把晚上和白天分得很开,甚至会有两个微信号,一个工作用,一是蹦迪用。 图源:电影《青红》 氢:戴着工牌动次打次? tutu:相信我,没人戴着工牌去蹦迪。 2. 谁开了夜店100万的酒? 氢:开夜店的都是会砍人、有纹身的社会我大哥吗? tutu:现在夜店也讲规模化、连锁化,大部分都是夜店集团开的,比如诺亚方舟、SPACE PLUS、SPACE、PLAYHOUSE这些夜店集团。 其他比较个性化的夜店,应该说背后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吧。比如三线城市目前很多开夜店的人,基本是从一线城市回到老家的富二代;上海有一家夜店叫Quantum,是几个留学生自己凑钱开的;现在说唱夜店很火,也有许多过去做餐饮的老板转行开说唱夜店了。 氢:现在夜店的类型已经这么丰富了? tutu:现在最流行的是说唱夜店,被rapper带出圈了。除此之外韩国音乐夜店也火的,再有就是电子音乐夜店、地下音乐夜店,目前有崛起趋势的中文慢摇夜店。 氢:中文慢摇夜店?听起来比较适合我这种蹦两下就歇菜的人。 tutu:这种走的是复古情怀路线,比如说放周杰伦的歌、潘玮柏的歌、香港歌手的歌,80、90后的回忆歌曲与disco结合。 图源:电影《低俗小说》 氢:哪个城市的蹦迪氛围最浓? tutu:个人觉得上海、成都、杭州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圈子,像杭州,特点就是网红多,北京特点就是大哥文化、内环文化。 氢:大哥文化和内环文化?这是什么“蹦迪社会学”专业名词? tutu:所谓大哥,就是在夜店消费很多的人,夜店里的大哥文化基本就是一个大哥身边围绕着一圈弟弟。 内环文化就是,你知道夜店有许多卡座分散在各处,但前排的卡座更贵,这里的前排,被叫做“内环”,就好像内环、外环的房子,夜店卡座也这样,在内环蹦迪的人会觉得自己有钱,厉害,外环的人会羡慕内环的人,许多人硬着头皮订卡也要内环的卡座,这就叫内环文化。 其实三四线城市的夜店更接近于人们传统认知观念里的夜店,环境简陋,里面有社会摇、有社会老大和精神小伙;一线城市的夜店受到电子音乐、说唱、街头文化的熏陶,给人的体验更像超高配的live house。 氢:懂了,那去一线高端点的夜店玩,你看像我这种平平无奇的小韭菜,得花多少钱才能走出来? tutu:其实如果你不开卡座,只在舞池里跳舞,国内目前大部分夜店都不需要门票,即便需要门票也就一百多块。 蹦迪唯一花钱的东西就是酒水,比如野葛超市卖100,夜店要你1588一瓶没招,软饮基本要25-60元一瓶,假如你六个人去蹦迪,两瓶酒+软饮就要将近4000块了。当然这是上海顶级夜店的价格,稍微没那么好的夜店和其他城市会便宜很多。 氢:这么坑的吗? tutu:坑肯定是有很多的,我的公众号三分之一的内容都在写坑。毕竟是夜店,宰客、消酒说都说不完,还有许多你在夜店认识的人很坑。 氢:有没有什么防坑操作? tutu:只要你和你的朋友颜值够高,夜店的羊毛随你薅。加上认识靠谱的销售,甚至可以不花钱就拿到一张卡座,国内的夜店都会为了“气氛”拿出一些免费的酒水和卡座给漂亮弟弟妹妹。 氢:夜店销售这么神通广大吗? tutu:这其实是国内夜店很有趣的一个地方,比如你要吃一家餐厅,你可以直接走进去,或者打个电话预定,但夜店你必须要通过销售预定,如果你直接走进去或打电话预定,你拿到卡座的价格会非常贵,没有任何优惠。 跟销售搞好关系还是蛮重要的,一个夜店销售往往会照顾你一整个晚上。每个销售都有签送的权利,如果你和某个销售关系特别好,你拿到的卡座价格就会很低,甚至夜店销售会免费请你喝酒,送你几瓶酒。 这里面有个“隐藏功能”,比如你是一个有钱的男生,你通过销售预定卡座,销售会为你叫来许多好看的女孩,这些女孩可能并不是在夜店工作的,而是销售自己认识的。 氢:那不认识什么夜店销售,还真不敢去夜店了啊 tutu:其实从很久以前,夜店圈内就不断有人提出“去销售化”、“夜店产业互联网化”了,引导大家在APP上预定卡座。 但现实是很难推下去的,目前国内成功的只有佛山一家叫做格莱美汇的大型夜店,他推崇的是电子音乐文化,顾客都是为了音乐去蹦迪,所以成功做到了去销售化。 现在销售的拓客基本都是熟人关系,比如朋友推荐这种,所以销售跟客人的粘性非常高,客人许多时候跟销售都是朋友。毕竟销售手握大把天菜资源,这是很多顾客的刚需。 氢:等等,天菜是什么专有名词? tutu:天菜属于夜店黑话,可以直接理解成帅哥美女,这是夜店产业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没有天菜怎么会有豪客在夜店一掷千金呢? 氢:学到了,听说杭州知名夜店BSK只会对美女放行,这是真的吗? tutu:门口的保安主要负责筛查工作,比如你穿的很丑、长得不好看,保安就会把你卡在外面。 歧视这个标准说的基本是舞池,而且不针对女生,反而更针对男生,大部分夜店对女生的门槛很低,但男生如果形象不达标,保安就会用各种理由把他拒之门外。 氢:进去送钱都不行? tutu:去消费也要看是什么消费啦,比如你在卡座上开酒,几千几万,那你多丑夜店都让进,但你要是在吧台买酒,形象不好,在某些夜店去消费也不让进。但并不是所有夜店都有这个标准,只有许多舞池很火爆的夜店会有。 不过也有那种奇葩的筛人标准,我之前写过一家叫Gaby的夜店,老板的原则是“年轻人随便白嫖,有钱的老头不能进”。 开店是为了疗伤,这大哥年轻时被有钱的老男人抢走心爱的姑娘,现在他只想花2000万开一家能守护年轻男孩梦想的夜店。 氢:好家伙,这份情怀够伟大的了,不过现在夜店都靠什么赚钱啊? tutu: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就是卡座以及门票收入,卡座收入占大头。卡座开酒,那就是烧钱如流水了,几百万的都挡不住。 氢:什么人会花开100万的酒?有钱没处花的富二代吗? tutu:其实大部分都是夜店自己的炒作行为, 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假如你听到一家夜店有人消费了几百万的酒,你肯定觉得这家夜店全是富二代,对吧?许多夜店就会故意让服务员端着几百万的酒放到演员的卡座上,投放广告或让销售发朋友圈, 这样名气就会增长。名气大了,就能吸引更多的天菜和更大的金主了,这叫正向循环。 不过偶尔会有人真的开100万的酒,比如一个富二代想和另一个富二代交个朋友,开个百万的酒表示重视,是个有仪式感的事儿。 氢:明白,在夜店谈钱,是我不懂事了。那对于一个从来没去蹦过迪的小白,你能给点建议吗? tutu:你眼中的夜店取决于和你一起蹦迪的人,假如你去蹦迪是夜店销售叫你去的,你眼中的夜店就是大哥、捞女和富二代的故事。如果你是跟同事在周末A卡,你眼中的夜店就是单纯的放松、解压方式。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管你去舞池蹦迪也好,还是开卡也罢,跟自己关系好的朋友去,跟自己圈子的人一起玩。 豪掷千金有豪掷千金的快乐,在舞池蹦跶也能收获快乐。 3. “我爱蹦迪,但我不是渣男捞女” 氢:在舞池我能撞到明星爱豆吗? tutu:概率基本为0,毕竟许多时候明星去夜店都会遮遮掩掩。大部分人其实对夜店的理解有偏差。 而且很多时候明星都会在包房里玩,因为怕被拍到,你必须在那个社交圈子里才能经常看到明星。 氢:明星偷偷玩,夜店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个不太正经的地方? tutu:其实这个东西完全看个人,但大部分人接触夜店肯定会三观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果把三观定义成大众道德的话。 我始终觉得在环境对人的改变这件事上,人是有选择权的。比如我高中是衡水中学,但我没有变成机器人,我喜欢去蹦迪,但我不会变成渣男,人永远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氢:嗯,特别是一个女生如果说自己平时爱泡吧蹦迪,可能也会被打上标签。 tutu:很多啊,比如“去夜店的不一定是好女孩,但好女孩一定不去夜店”。 大部分平庸的男生都会有接盘侠恐惧症,在他们眼里,有钱人家从来生不出女儿,所有在夜店开卡的都是富二代,而那些女生最后都会找他们接盘。 一些人还觉得全世界的美女都是拼单名媛,他们眼里所有的酒店和下午茶都是十几个人AA的,他们眼中的美女都很穷,这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氢:哈哈哈好吧,三观都是被建构出来的。我看很多人说以前的迪厅、酒吧更纯粹,就是去跳舞的? tutu:其实不是,以前还有点大哥文化的阴影,最好的时代是2010-2015年,电音节刚刚繁荣起来。 氢:音乐才是夜店的灵魂和精髓? tutu:过去的确是,因为那时大家刚接触到电子音乐,国际百大,有一种纯粹对于音乐的狂热,但现在无论电子音乐还是说唱音乐,大家都听腻了,没有什么新的音乐风格可以填充夜店。 现在大家去夜店的目的更倾向于寻找刺激、打发时间,当然也还有一部分人去夜店是为了听音乐的,但这种人现在比较少。 氢:的确现在年轻人每天两点一线996,需要找个方式释放压力,一直蹦迪一直爽。 tutu:不过如果单纯为了找刺激去蹦,这股劲总会过去。 很多蹦迪选手都和我一样,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心理变化,比如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已经因为做自媒体赚很多钱了,我长相也还不错,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全国各地都是朋友,每天拿很贵的卡座、开酒,接触各种各样的异性。 但一段时间后,可能半年?就会陷入了一个玩腻的状态,觉得万事万物都没有意思,因为夜店其实会把你多巴胺分泌的阈值提得很高,你会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有点虚无主义的味道,每天很晚睡觉,懒得出门,什么都不想干。 但慢慢地,你会开始接受存在主义的思想,人生之所以有意义恰是因为人生没有意义,这一生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你会开始返璞归真似的意识到身边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相比于追逐荷尔蒙的刺激,你会觉得一段乏味且长期的恋爱充满平淡的幸福,相比于认识诸多身份地位显赫的人,你会觉得还是跟最好的朋友在露天烧烤大笑更开心,你真正意义上对万事万物有了更平和的心态。 氢:不蹦不空虚,蹦迪更开心,是这个意思吧 tutu:没错。你看大厂人来白天加班晚上蹦迪,觉得几万块收入在北上广买房遥遥无期,所以还不如周末放飞自我。 我很佛系的,有朋友问我现在收入那么多,万一没有这个收入怎么办。以后混得不好了,我也不想背着房贷不想拖累父母,去个四五线城市,一个人每天看看书遛遛狗也挺好。 一边996一边蹦野迪,我来不了。有个小朋友刚入职鹅厂,问我深圳下班哪好玩? 我说,先通宵加班吧,玩个锤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作者:橘总
华为轮值董事长:华为生存没问题,美国卡脖子涉及的是成本等问题
8月17日晚间,华为心声社区官方发布《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寄语新员工:在历史大转折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寄语中,郭平在回答提问时谈及自己刚加入华为的趣事。郭平称,华为给自己很多机会。以前开玩笑说即使做饭,公司初期只煮几个人的饭,现在要煮20万人的饭,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当然,年纪越来越大了,肯定要退出这个舞台。 国平还称,希望新员工加入华为以后,都能够认同和接受华为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是解决华为纷繁复杂的各种外部要素的根本。依靠忠诚的客户能不断地给我们订单,这样我们公司才能生存。 另外,郭平在面对新员工提问时表示,华为生存没有问题。美国对华为卡脖子涉及到的不是爱因斯坦的问题。是成本问题、工艺问题和时间问题。这些问题,要靠有效的投入来解决。华为的决定是加强研发、加强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自建和帮助产业链的伙伴解决供应连续和竞争力问题。(文 | AI财经社 赵昊) 附《在历史大转折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与新员工座谈纪要》 各位新同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对新加入华为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希望新同事们加入华为以后,能够留下来,发展起来。我相信每一年再回顾的时候,大家都会有进步,遇见更好的自己。也希望在成就公司的时候,成就每一个员工。目前华为处于历史大转折的关头,这种大转折的关头也必将给新加入的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祝愿大家在华为会发展得更好。 互动问答 问:我来自消费者BG。请问您在华为公司奋斗的历程中,哪件事让您觉得最有成就感? 郭平: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需要有很好的洞察力,并珍惜给你的机会。我刚才说在历史转折点可能赋予你最好的机会。我刚加入华为不久,因为一些因素,绝大多数比我资格老的人都离开了,华为当年代理的供货货源也中断了,处于一个无米下锅的情况。我很快就被任命为华为研发的项目经理,负责开发公司第一款程控交换机。坦率地说,八十年代在学校、在家里,电话都没打过多少个,但是公司让我负责,我们项目组也做出来了。这个过程给我带来成就感,这个产品也为公司早期的发展掘得了一桶金。所以,珍惜每一个机会,把它做好,公司、你的主管也会乐意给你更多的机会。 问:我来自运营商BG。您刚毕业的时候是有机会加入武汉华中电管局的,但是您却选择了刚成立不久的华为,什么原因导致您最终做出这样的选择? 郭平:没什么高尚的原因。毕业时与女朋友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就一起跑到深圳。因为偶然的原因加入了华为,华为那时候没有人才引入指标,帮我弄了个派驻外商企业工作证,就这样到了华为。我大概是华为第一个应届新员工,然后一留就留了三十多年。当然也很高兴看到华为的发展,随着华为的发展,过程中,自己也做了点小事。 问:我来自运营商BG。刚才您提到您在华为已经奋斗了30多年,我想问一下华为这期间经历了很多困难,是什么支撑着你与华为同舟共济的? 郭平:首先感谢华为的成长,成长的公司给了我很多机会。以前我们开玩笑说即使做饭,公司初期只煮几个人的饭,现在要煮20万人的饭,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当然,年纪越来越大了,我们将要退出这个舞台,由你们来承担,也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问:我来自上海研究所,我想请问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您在这方面对新员工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平: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一个神学问题,我相信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平衡点不一样,每个人的承受点也不一样,我相信每个人自己与自己对话,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就行了。当然,某些关键点,需要努力不留遗憾。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两个孩子出生时我都不在场,正好是我负责的项目在测试验收,导致我被家里人批判至今。关键点不要缺席,但是每个人的平衡点要自己掌握好。你在华为要比别人发展得好,恐怕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大家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千挑万选才进入华为的。今天大家在同一个起点,五年后大家可能不一样了,这种变化有可能就是因为你投入的时间。以前总说,文凭是个敲门砖,你上过哪个学校,很了不起,没有这个敲门砖你进不了这个门,但敲开了门以后要把砖扔掉,别拿着那个砖满地跑。你的投入影响着你的发展。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关键点上别留遗憾。你们今天坐在一起,但是五年后、十年后可能会在不同的位置,这就是你自己的选择所导致的。 问:在现今美国打压的形势下,员工个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您能否对新入职的员工提一些未来工作上的建议? 郭平:西方有个谚语“不能打倒我的都会让我更坚强”。我相信对公司也是这样,打不倒,也会更坚强。怎么打不倒?每一个员工勤恳地、卓有成效地工作,做出成绩,华为公司就会越来越好,美国就打不死我们。公司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发明创造来应对美国的制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每个人磨好自己的豆腐,我们就会有一个繁荣的公司,也会有伟大的祖国。 问:我来自成都研究所,我的问题是,现在90后、00后新员工越来越多,在管理方式上与80后老员工有什么不同? 郭平:管理的本质是基于人性,让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加入华为以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认同和接受华为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两句话具体是指什么?以客户为中心,是解决华为纷繁复杂的各种外部要素的根本。我们依靠谁?依靠忠诚的客户能不断地给我们订单,这样我们公司才能生存。在内部所有的员工中,我要依靠谁?依靠奋斗者,持续艰苦奋斗。所以80后也好,90后也好,00后也好,不管哪一辈,加入华为后,能够接受、认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如果实在接受不了,放弃、跳船也是选择。 问:我来自成都研究所,请问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研发投入是否会有所削减?我们的供应链该怎么保障?客户对我们的信心该怎么维持? 郭平:华为生存没有问题。我在很多场合说过,美国对华为卡脖子涉及到的不是爱因斯坦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成本问题、工艺问题和时间问题。这些问题,要靠有效的投入来解决。华为的决定是加强研发、加强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自建和帮助产业链的伙伴解决供应连续和竞争力问题。应该说,过去两年我们做得效果不错,管理层有信心。我们也有这样的支付能力,我们也对新加入的员工有期望。 问:我来自南京研究所,我想请问终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车BU未来会不会取代终端成为下一个增长爆点? 郭平:美国给华为制造了不少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解决的。目前阶段性给我们造成了最大困难的是手机业务,大家知道手机的芯片需要先进工艺,体积要小、功耗要小。华为能设计出来,但没有人能帮我们制造出来,被卡住了。我们和产业链的伙伴还在攻关。我也非常敬佩消费者BG,不屈不挠。手机业务受到影响,但在全屋智能、音频、显示设备、运动健康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大的发展。暂时关住这扇窗,同时也开了很多门。我相信我们消费者业务能活下来,我们不会放弃手机业务。车业务是另外的业务,华为的原则是:华为不造车,帮车厂造好车。全世界最大的三个工业领域,第一大领域是房地产、第二大领域是汽车、第三大领域是手机。华为不会去开发房地产,但全屋智能,把家里所有东西万物互联,通过鸿蒙系统全部连接起来,我们跟全世界第一大产业建立了联系。车是全球的第二大产业,华为为车厂提供增值ICT部件。华为在手机领域会继续保持存在,期待随着造芯能力不断增强,手机王座也终将归来。 问:我来自南京研究所,我的问题是公司已经从CT进入ICT领域,下一步有计划进入新的领域吗? 郭平:智能社会的基础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连接,万物要连接起来,5G、光传输、数据通信技术是连接,不连接起来谈智能全是空话;第二个是计算,华为有鲲鹏、昇腾。连接和计算是华为业务的基础。连接和计算又基于华为芯片、操作系统和相应软件。至于连接和计算组合成的业务,有各种可能性。2021年华为的主题词是“活下去,有未来”。活下去是指华为的ICT产业要能够抵抗制裁,持续为我们的运营商和企业客户服务。我们也决定成立了云业务、数字能源业务,把这些业务做好够大家忙的了。 问:我来自集团财经质量与运营部,对于职场新人,您能不能向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在工作中平衡与同事搞好关系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郭平:为什么要跟同事搞好关系?我们是需要有战斗力的团体,能创造绩效的团体,团结的集体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不要一团和气、一潭死水的集体。我不鼓励为了和平而和平。你跟同事需要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这个氛围是为了创造绩效。工作之后,你跟谁性格不合、不成为朋友,这个没问题。每个人也不需要跟所有人都成为等距离的朋友。但工作同事是没有选择的。按同事的原则相互配合就可以了。我希望大家不要在这方面太纠结,本质上还是以完成工作、创造优良绩效为目标,而不要以保持跟谁的关系作为目标。当然我们也要求各级组织高度重视组织氛围的建设,努力让人舒心地开展工作,相互支持下开展工作。 问:我来自运营商BG,今天在座各位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应届生,您从一个进入战场上的应届生小兵,最后成为公司的将领,我想请问对于您个人而言,您从同一个起点最终跑到了赛道终点,您最优秀的品质和突破自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郭平:很多时候人生并不是完全能够自己规划的,但最重要的是给你机会的时候你能抓得住。我们都听说过叶公好龙的故事,当真龙来了以后,你没有准备好去迎接,就错失了机会。所以各位同学加入华为以后,做好你的本职工作,然后争取能由小成功到中成功到大成功。对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华为也会给更多的机会。在不停地抓住机会以后,就能够有一个不断成长的道路。还有就是要坚忍,不要遇到挫折以后马上就放弃了。学游泳,要跳下水里去游起来,而不是只在岸上比划。在工作过程中,建立你的绩效,建立起你的领导力,在机会面前,能够超越期望做成事,我相信你就能够顺利成长。 问:我来自2012实验室,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任总说华为内部不要内卷,我想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公司有什么举措能够促进内部良性的竞争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作为新员工,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好地应对所谓的内卷? 郭平:在封闭系统不断地做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内卷。有你们这么多新同学加入,说明华为是开放的系统。在开放的系统里面,大家上进,有绩效,就能够防止内卷。三个方向的工作特点不一样:研究、开发和工程。工艺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精益求精,讲工匠精神;研究是要勇于探索,包括容忍、宽容失败;开发是要按照质量进度和投资去完成项目,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时刻把握住成功的方向。把研究、开发和工程分门别类,用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考核去牵引,相信就能够在实际上解决所谓的内卷。 问:我来自运营商BG 的GTS部门,受到全球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华为的海外业务可能或多或少会受到波及。对于海外的员工以及市场,公司是否会继续增加或者减少资源倾斜? 郭平:华为公司绝对不会变成一个只有中国市场的公司,绝对不会放弃海外市场。华为在海外能够生存,而且相信随着供应的改善,在海外还会有发展。至于个别国家的政策,并不影响整个华为在全世界的整体存在。公司也在努力跟有关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加强与所在国的信任。当然,公司也会全力关怀在国外奋斗的华为员工。 问:我来自2012实验室。华为公司的愿景中提到了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想请问您所感知的智能世界是什么样的? 郭平:我想智能世界至少有三个特性。第一部分是万物感知,让世间万事万物能够被感知到。第二部分是万物互联,把万事万物能够连接起来。第三部分是万物智能,在互联的基础上,把数据和应用进行智能化。万物智能就有无穷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简单的设想。 问:我来自中国区企业部。请问公司高层在面对美国制裁的情况下,对企业BG有什么样的战略要求?企业BG在面对煤炭、能源、金融、政府等千行百业的客户群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以什么样的行动,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郭平:在ICT领域,未来几年主要的成长方向是政府和企业业务的数字化,中国的政企业务的数字化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这样的机会,华为要结合自己的优势,比如有连接和计算的优势、人工智能方面的积累,跟行业结合,帮助实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ICT技术要使能千行百业,EBG选了4、5个领域,中国区选了10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内,随着我们的技术和当地客户行业需求的结合,希望能够交付价值。我这一年跑了一些港口, 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都有了很好的实现,如无人作业港口、无灯光港口、24小时作业港口成为现实。但隔行如隔山,我们要协同有能力的伙伴一起去实现。 问:我来自运营商BG,我想问的是那些奋斗在海外一线的华为公司员工,要怎么去平衡自己在当地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家庭?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政策或者方法来帮助这些员工去平衡? 郭平:我去过不少海外的代表处,代表处都有非常棒的小环境。公司做各种努力,让员工有好的生活环境,也鼓励家属去“随军”。华为的艰苦奋斗不是要大家去受苦,公司会努力创造最好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当然也只能创造一个小环境,大环境是我们改造不了的。我们员工也要为当地客户创造价值,也为华为创造利润、现金流和收入。公司和员工都尽自己的责任,员工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了解和欣赏当地的文化,一生中有些年在海外生活也许将是你永远的回忆。 问:我来自供应链部门。作为一个女生,我比较关注女性在华为职场上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之前有一些传言,比如说生了孩子就与升职加薪无缘之类的情况,让我产生了焦虑。所以想借这个机会想向您询问一下真实情况。 郭平:华为男女平等,今天在座也有很多女生,公司也有很多女生发展得非常好。员工评价肯定不会根据是男是女来决定,只根据自己的贡献,根据自己的责任结果。男生比例最高的研究部门,最高领导是女生,生了孩子,担重任,当大官,挣大钱呢。 问:我是中国地区企业BG的客户经理,我想问一下,从领导层面上来说,您的个人偶像是哪一位?您最敬畏他哪一点,从什么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郭平:讲个我挺欣赏的人,日本的德川家康。大家知道,日本有史以来一直是战国,一直到300年前才统一,统一者是德川家康。他在历经各种困难和矛盾的时候,能够保持自己的方向,几起几落,委曲求全,有超凡的坚韧的品格。在华为公司,你恐怕也不会一帆风顺,很多时候会面对困难的事情,但是仍然得面对它、处理它、解决它、放下它。每当我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德川家康会怎么处理。大家刚进入职场,会面对一个起伏的职场世界、职场环境,你要有你的坚韧性,同时你要积极地处理问题。 问:我来自财经账务管理部。业内都知道华为拥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财经体系,请问财经在公司发展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同时从个人而言,自己如果希望在财经部门里面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品质,抓住哪方面的机会? 郭平:“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已经解释清楚业务和财务的一些关系。对于个人来说,华为公司是鼓励业务人员了解一些财务知识,也要求财务人员要掌握业务知识。作为财务人员进入到华为,我推荐你先去做项目财务工作,了解产品、了解项目、了解端到端的项目运作。如果做好了项目财务,可以去做项目预算。做了项目预算,以后可以做项目计划,做项目计划的时候,就可以是项目经理了。做过项目经理以后,就可以做CFO了。 问:我是运营商BG中国区的客户经理。我想请问您,艰苦奋斗应该经常加班吗?新员工应该怎样正确地实现力出一孔? 郭平:加不加班是手段,最终还是看有没有能力完成你的绩效。对华为员工的终极评价是责任结果导向。必须得承认每个人解决困难的能力有差异,有人可能3小时就干完了,有人可能要6小时。华为鼓励大家有效地工作,也鼓励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作为个人,要以责任结果导向作为能不能胜任工作的基础。如果你能够很好地胜任现有的工作,也会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我想给新员工的忠告是千万珍惜给你的机会。人是在不断获取机会的过程中成长的,甚至也是在机会中解决问题以后,最大程度地增长了自己的本事,这种本事也是你在华为公司获取更好机会的基础。 问:我来自运营商BG全球技术服务部,以后会去海外,我想问郭总华为公司如何保证海内外一线分配机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它的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是如何保障的? 郭平:这两年来海外的同事非常辛苦。这种辛苦首先是疫情肆虐被隔离的辛苦。有些人在租住的园区里被长期隔离,几乎所有海外中方员工把家属送回了国内,我对海外同事这两年的付出表示特别的尊敬。确实,疫情和受打压的政治环境给海外的同事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华为公司在海外除了各种补助、福利安排以外,在奖金上面也有明显的倾斜性政策。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国家中方减员太多导致工作量很大,特别是技术服务人员。已有政策关怀,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去海外的人非常踊跃。在海外几年后,公司也有回流保障机制,希望去的人不要患得患失,而应想着在海外怎么建功立业,怎么挣更多的钱,怎么获得更多的机会。 问:我是CBG消费者管培生。刚才听您谈到手机业务应该继续保持存在,我理解保持存在和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是一个不同的概念。现在我们业务规模受到压制,CBG手机部门的同事在人员规模和职业发展上会不会受到一些限制?在这个特殊时期选择加入华为手机业务的新同事有什么机遇? 郭平:手机业务会继续保持存在,华为手机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技术。原有手机业务的一些同事也可能会充实到其他终端的新赛道上去发展,也会有新员工充实到手机部门。期待中国造芯问题彻底解决的那天早日到来。在这之前,还会努力保持存在。我们会努力保有和发展我们的技术,有能力做出有竞争力的手机。 问:我来自供应链管理部门,我想请问供应链管理在华为的职业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如何更好地为我所在的团队创造价值和尽快适应团队? 郭平:美国对华为卡脖子,造成很大影响的是供应链。供应链从后队变成了前队,成了奋战在公司发展生存的第一线。比如说在当前形势下,全球供应该怎么保障?货物能送得到,且可管理,不被人卡脖子,有非常多的事情是可以做的。原来华为的供应商选择,是选全球最好的供应商。现在要培养和发展那些今天技术能力还不那么强,有机会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以前是谁做得最好,我用谁的,现在有些可能没得选了,谁有这个冠军相,就拿出我的能力去帮助他成长,发展别人就是发展自己。我也很感动,疫情期间,供应链的同事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去年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同事要从欧洲供应中心把货送到意大利南部,要穿过米兰附近疫情最严重的疫区。司机都不走了。我们供应链的同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线路,从我们的欧供中心匈牙利货运到斯洛文尼亚的港口,用轮船送到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港口,再从意大利南部港口把货送到客户手上。解决供应问题,这些是在正常环境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被我们碰到了。我们有很多问题要大家发挥聪明才智,也祝愿你在岗位上做好。 问:我来自法务部,我想请问一下目前我国的5G建设进展如何?我们都知道4G促进了短视频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在您看来,未来5G的促进点可能会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在哪些方向上提前进行知识储备以应对未来的变化? 郭平:5G现在还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 5G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是5G to C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比方说VR/AR会不会改变终端形态,VR/AR需要5G的低时延和大宽带。另一方面,5G to B有各种可能,培训部有5G to B的课程,你们也可以去看看。5G在行业的应用,还处于一个发展的早期,5G的标准也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把5G的潜能释放出来也是华为的工作重点之一。 问:我来自电商平台部,您刚才提到了终身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非常好奇您最近读完的一本书是什么?可不可以给我们新入职的员工推荐几本有助于个人成长的书籍? 郭平:每一个人愿意读什么书,可以根据你的兴趣和你的发展来,我上个月读了刘澜的《领导力》,最近正在读《德川家康》,我想每个人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因为每个人阅读的目的不一样。我认为发挥自己的长处,把长板做得更长,比弥补短板更重要。作为一个领导人,最重要的特质也是要用人所长,而不是把所有人补成一样的模型。如果想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应该尽可能沿着发挥自己的长板方向去发展。 问:我来自ICT智能协作部。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请问咱们公司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个宏大愿景下,对6G技术的发展以及6G在IT时代的市场应用有怎样的战略预期?第二个问题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我们研发人员有怎样的启发和要求? 郭平:有两点。第一,华为作为无线技术公司需要追踪未来的技术,包括6G。对于中国社会,目前形势下更重要的应该是把5G的普及应用做好。第二,频谱资源如果用到高频后,有可能就跟WiFi一样只是个区域性的网络。当然我不是网络专家。我预想5G是全球普遍覆盖的网络,6G有可能是区域性的网络,用于工业应用,它有更低的时延、更高的传输速度,但可能没法建成一张全球性的漫游网络。技术是要用来发挥出价值的,把5G与人工智能、云、企业应用场景结合起来,释放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潜能,这是当务之急。 问:我是来自数字能源业务线的客户经理。您刚才说到公司在能源行业提出了用比特管理瓦特的理念,那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公司也成立了数字能源子公司,我想请问公司在发展数字能源业务时,对数字能源业务线有什么期望?会不会在现有业务背景下进入一些新的业务线、新的业务领域,同时会不会有一些政策资源和举措来支持数字能源业务线的发展? 郭平:华为刚刚设立数字能源子公司,除了在传统的站点能源、数据中心能源之外,也要在太阳能逆变器、储能、充电桩网等方面能有突破,能够成为一个有规模、有利润、有很好成长的、非常值钱的业务。为公司打粮食,也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问:我来自运营商BG全球销售部。现在运营商这块业务感觉越来越转向一个传统的行业,而我们公司越来越关注更多新兴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我想请问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加入运营商BG做客户经理是不是有点太晚了?以后的发展机会在哪里?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指点? 郭平:运营商业务有独特的价值。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频谱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对于固网,光纤水平通道往往是垄断的或者独占的。可以设想,多年以后这个业务仍然会存在。运营商领域内也在不断持续创新。在运营商领域会持续存在 5G to B和5G to C的各种机会, 以及VR/AR各种规模的应用。设想未来,会不会有一种AR眼镜可以取代现在的手机?现在手机好像成了人的自然延伸,未来会不会有新创新替代它,又将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在无线通信发明之前,大家觉得电话网已经是无比成熟,但现在,不知道多少人家里面还有固定电话。这个行业会长期存在,但产品形态和服务有可能变化。运营商BG应该适应变化,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勇立潮头,创造更好的价值。这个行业存在,你就有服务客户的机会,也会有个人发挥才能的机会。 问:我来自2012实验室,我们都知道华为的战略决策做得非常好,作为一个研究者,我在想,在2012这种预研的部门,像鸿蒙操作系统这样的大项目,我们的决策是提前多少年做的呢?是怎么支持这么大的项目做到成功的? 郭平:就拿鸿蒙举例吧。鸿蒙分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华为鸿蒙产品,手机是鸿蒙操作系统,手表、智慧屏等是鸿蒙产品。第二个,OpenHarmony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开源操作系统。以社会的力量来进行发展鸿蒙生态。第三个,鸿蒙是类似像redhat那样发行版的业务,帮助各行各业去适配和采用鸿蒙。我们建立一个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需要围绕着它最终的实现去匹配它的渠道。相应的技术决策是ITMT,商业决策是IPMT,相应的组织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比如说,消费者业务的鸿蒙是要追求商业成功, Open Source到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鸿蒙是需要为中国建立起能力,建立起可靠的、可信的能支撑伙伴也能规模使用的组织。为了让像豆浆机、烧烤炉、空调机等更多的设备互联,还需要有相应的商业机构去支持发展。说到底,技术决策有相应的机构,商业决策有相应的机构,最终要实现战略意图,支撑到不仅是华为自己,华为跟世界的万事万物都能够互联。 问:我来自2012实验室。我们知道芯片整体的流程是十分复杂的,海思作为一个设计部门,它的设计能力在全球已经达到前十的水平,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设计能力却没办法制造芯片,公司将来是否会对2012实验室一些芯片相关后端以及工艺部分进行资源倾斜、加大投入? 郭平:2012实验室在过去20年为华为的竞争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为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我们还会持续投入。同时,针对整个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华为也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产业链上的伙伴增强自己的能力,突破别人的阻碍,建立起一个可靠的供应链。为此,我们不惜打出自己的最后一发子弹。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这个产业链。中国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产业门类,华为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帮助伙伴们提升能力和水平,帮助别人也是救自己。相信将来,我们不仅能设计得出,能造得出,还能够持续领先。2012实验室和海思还是扮演着一个非常光荣的角色,我们也祝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华尔街英语关停引爆消费卡沉疴 背负数十万学费的学员们急了
仅单个微信群学员的购课合同,累计金额就已达到千万元以上。华尔街英语所引发的消费卡暴雷,将久治不愈的金融风险沉疴,再度揭开。 文|张颖馨 严沁雯 编辑 | 袁满 “之前学华尔街有多香,现在就有多伤。”李青没有想到,在下定决心并支付了近50万元后,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会突然中止。 8月12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华尔街英语北区销售负责人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长,公司将于下周正式宣布破产。 《财经》记者从接近华尔街英语的机构人士处确认了上述消息。“中国区门店都会关闭,线下课程也将转为线上,线上业务则由华尔街在全球的其他中心来承接。但目前还在沟通中,暂未确定这是否会是最终的公告和解决方案。”该人士说。 事实上,关于华尔街英语的困境,此前已有端倪浮出水面:部分学习中心(也称“门店”)相继关闭;拖欠员工超过三个月的薪资;贷款机构终止合作…… 当前,华尔街英语尚未官宣破产,也并未就上述情况进行公开回应。《财经》记者拨打华尔街英语中国官网客服电话,截至发稿前,未接通。 另据多名学员透露,已于8月15日收到华尔街英语官方发送的邮件,华尔街英语表示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就公司当下情况、课程学习等,与学员进一步沟通。 但这并不能缓解学员的担忧:后续课程将如何继续?如果无法继续,是否会退款?不少学员开始自发成立微信沟通群,力图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作为头部英语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的受众多为中高端人群,学费动辄数万元。《财经》记者进入部分华尔街英语用户沟通群(均已达500人),按照群内学员提供的合同金额粗略计算,仅单个群学员的购课合同,累计金额就已达到千万元以上。 多名金融行业人士认为,无论华尔街英语最终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其背后曝露出的以“消费卡”、“会员卡”等为代表的单用途预付卡风险,亟待市场关注。 “‘消费卡’虽然表面是负债形式,但其本质就是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却又不受金融监管。相比此前的P2P平台跑路,单用途卡风险一旦爆发,危害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接近地方金融监管的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2000年1月5日,诞生于意大利并有着48年专业英语教学经验的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家学习中心落地北京国贸中心。此后,这家主打成人市场的英语培训机构逐步扩张,巅峰时期一度在中国多个城市建立起超70个学习中心。 但如今,华尔街英语盛况不再:学习中心人去楼空,只留下一纸停业通知,和一群因身陷金融债务纠纷而焦虑的消费者……… 8月16日,华尔街英语位于北京国贸商城的学习中心因拖欠租金停业。(摄/《财经》记者 张颖馨) 01 几十万元学费恐打水漂 2018年,李青花费484200元在华尔街英语购买了相应的课程和服务,并成为VVIP客户。根据他提供的合同,购买课程包含L1-L15共十五个等级。 华尔街英语官网显示,其提供的课程主要包括“在线豪华课程”、“尊享豪华课程”、“VIP课程”以及“VVIP课程”。通常情况下,华尔街英语会根据学员的英语水平定制课程,不同的课程按照不同的级别来划分,随着等级的提升,课程费用亦随之增加。 由于个人原因,李青中途将合同冻结,直至2021年3月才申请课程恢复。合同信息变更后,课程服务期限延至2023年10月。 “目前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课程。”李青告诉《财经》记者,根据全部学费和目前上课进展粗略计算,仍有价值超过30万元的课程尚未完成。如果华尔街英语后续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30万元就得“打水漂”。 无独有偶,类似的情况亦发生在华尔街英语多个学员身上。有学员向《财经》记者表示,自己在华尔街英语学习至少3年以上,出于对华尔街英语教学的认可,期间进行了多次续费。最近一次续费又购买了23万元的课程,目前仍有大量课程未完成。 眼下,尚未有权威统计究竟有多少学员未完成课程,其中涉及的金额又达到怎样的规模。《财经》记者进入部分华尔街英语用户沟通群(均已达500人),按照群内学员提供的合同金额粗略计算,仅单个群学员的购课合同,累计金额就已达到千万元以上。 《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华尔街英语上海世纪汇中心门店时注意到,现场除了学习中心紧闭的大门,不少学员正焦急地向警方说明自身情况,并进行登记。 8月13日,华尔街英语位于上海世纪汇广场的学习中心停业,此后部分学员在现场进行信息登记。(摄/《财经》记者 严沁雯) 现场其中一张登记表显示,大部分学员所支付的学费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据警方透露,仅世纪汇中心登记的合同金额就已经接近四千万元。”有学员向《财经》记者强调,虽然合同金额包含已经上完的课程,但即便将数字砍掉一半,也是不小的金额。 华尔街英语学员为何愿意为不菲的学费买单?多名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华尔街英语客群的特征之一便是收入稳定,其中更是不乏高收入人群。这些人或出于工作需要,或为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又或为出国旅游等而学习英语,且都能够、有意愿支付较高的学费。 同时,华尔街英语的线下课程能够给一些学员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比如‘活动派对’‘社交俱乐部’等特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英语交流能力,也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社交平台。”有学员直言。 但在不少学员口中颇有价值,且创立时间近50年的老牌英语培训机构,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挥别中国市场? 有学员将原因归为“双减”政策的出台(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但在多名华尔街英语内部人士及学员看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才是导致华尔街英语陷入当前困境的关键。 “线下模式是华尔街英语的主要优势,但在疫情冲击下,线下门店无法正常营业。学员无法上课,又缺少新进客源。面对房租、人员等不小的成本压力,走到这一步也在情理之中。”多名华尔街英语学员告诉《财经》记者,从去年开始,华尔街英语的不少门店就已陆续关闭。 虽然部分学员对于华尔街英语当前的困境表示理解,但让他们气愤的是,华尔街英语资金短缺并非近期突发,更有内部员工表示已超过三个月未如常收到工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部分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校长、课程顾问等,在向学员推介续约或购买课程。 李青与华尔街英语某学习中心校长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7月初,该学习中心校长仍在鼓励其升级课程。另有学员在课程顾问的反复劝说下,7月又购买了数十万元的课程。“这就是诈骗,都要倒闭了还劝说学员继续购买。” 北京建国门外派出所一名警员告诉《财经》记者,近日有不少华尔街英语的学员来报案,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登记。华尔街英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还待后续调查。  02 学员贷款何解 而当下,更“受伤”的恐怕是那些课程还未完成,却又背上债务的华尔街英语学员。 “华尔街英语的客群中也包括在校学生或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由于课程收费超出这些人的承受范围,因此销售人员往往会推荐大家使用分期或者贷款业务。”有学员告诉《财经》记者,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包括招联消费金融、度小满金融等。 以贷款形式两次在华尔街英语购买课程的学员秦悠告诉《财经》记者,自己参加工作不久就在华尔街英语进行了第一次购课,但因为缺少足够的资金,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选择了度小满金融提供的分期服务,购课金额22600元。 秦悠提供的订单截图显示,在度小满金融旗下“有钱花”App中,这笔贷款直接支付给了北京华尔街英语有限公司。另据借款协议,该笔贷款的名义年化利率为8.4%。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悠仅完成上述课程中的前两个阶段(共20个阶段)时,华尔街英语销售人员又对其进行了一次课程推介。“我当时23岁,他们说还能有学生优惠,所以就又通过贷款买了一次课,但那些课程的合同实际要到2022年才生效。”秦悠焦急地说。 信用卡分期也是部分学员购买华尔街英语课程时的常用选项。仍为在校学生的华尔街英语某学员向《财经》记者表示,为了支付学费,他直接办理了平安银行信用卡,随后在华尔街英语刷卡完成消费,目前还剩3期未还。另有学员透露,购买了40万元的英语课程,其中20万元是通过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目前尚在还款中。 类似的案例仍有不少。在《财经》记者进入的一华尔街英语学员贷款群中,据不完全统计,涉及负债的学员达到百余人。 在部分学员看来,若后续无法完成华尔街英语课程,相应的贷款是否应进行免除? “这涉及到三方关系,消费者与机构之间签订的培训课程合同,与金融机构签署的则是贷款合同。从逻辑、法理上看,无论华尔街英语是否会倒闭,学员都应该向发放贷款的机构还款,以免影响个人征信。”与华尔街英语合作的某金融机构人士直言。 另据某学员与华尔街英语签订的合同显示,选择通过消费信贷或信用卡商户分期付款的,在得到金融机构批准后,应在指定日期前还款。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纠纷,由学员与金融机构解决,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不影响本合同的履行。 有与华尔街英语合作的贷款平台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强调,发放贷款的机构不应去为消费者“兜底”,这种解决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业绩。“2019年韦博英语跑路,当时我们的业务量是现在的近10倍,但也没有采取‘兜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当然,不可否认,在极少数特殊案例中,我们会采用这种方式。” 2019年10月,与美联、英孚、华尔街英语并称“英语培训四巨头”的韦博英语暴雷,线下多家门店倒闭,相关负责人“跑路”。不少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学员,在后续无法享受到课程等服务的情况下,背负债务。彼时,在地方金融监管窗口指导下,多家提供学员贷款的银行表示冻结客户分期,暂缓上传征信。 此后,部分金融机构选择停止相关业务。如广发银行向《财经》记者表示,自2019年10月开始,广发信用卡就没有再开展教育分期业务。 事实上,据《财经》记者了解,在华尔街英语被曝出即将破产前,与其存在合作关系的部分贷款机构就已察觉到风险,并主动收缩业务、压降存量。 “华尔街英语的风险比较大,去年4月份就听说可能会倒闭,硬扛了一年多。今年上半年我们就终止了相关合作。”与华尔街英语存在合作的某贷款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受疫情、“双减”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已逐步收缩教育场景金融相关业务。 无独有偶。招联消费金融亦向《财经》记者回应称,与华尔街英语的合作已在2020年1月初完全停止,且目前在贷用户业务量很小。针对在贷客户,已安排专人跟进用户咨询与服务,积极协助用户维权,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截至发稿前,针对与华尔街英语的合作情况等问题,度小满金融、平安银行等机构暂未回应。另有与华尔街英语合作的贷款机构内部人士认为,需等华尔街英语官方宣布破产及解决方案后,才能明确下一步动作。 03 消费卡违约风险上升 在多名金融业人士看来,无论华尔街英语最终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其背后暴露出的以“消费卡”“会员卡”等为代表的单用途预付卡风险亟待关注。 所谓“预付卡”,是指发卡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可在特定机构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其中,商业预付卡可划分为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多用途预付卡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发卡企业需支付业务许可证;单用途预付卡则由商务部监管,依据2012年制定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发卡企业应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向各级商务部备案。 从使用范围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下称“单用途卡”)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卡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比如电商平台储值卡、超市卡、美容卡、健身房卡、教育机构培训卡等,均只能在发卡企业内部使用,因此属于单用途预付卡。 一名华尔街英语学员告诉《财经》记者,在与华尔街英语签订合同、缴纳学费后,课程顾问会提供登录学习系统的账号和密码,以及对应的学号。线下课程一般是在线上预约后,再通过学号认证身份后上课。 《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尔街英语学员提前付款的课程周期多以1年起步。买的课程涉及周期越长,费用就越优惠,所以不少学员通常会选择预付较长周期的费用。 “有人说我们‘人傻钱多’,但教育培训收费全部是预付费制,不交费根本上不了课。这不是智商问题,而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有华尔街英语学员向《财经》记者强调。 近年来,企业通过发行预付卡实现资金回笼,消费者则通过预存资金的形式获得更大力度的优惠,这种看似一举两得的方式大受市场欢迎,但风险的火种亦随之埋下。 尤其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风险的火种被逐步点燃,甚至蔓延到更多的个体身上。 《财经》记者此前在微博、论坛、QQ等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自疫情发生,不仅仅是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健身房、理发店、美容院、洗衣店、餐饮店、汽车保养店等,均有出现倒闭或者跑路的情况,消费者损失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不等。 “祸不单行。”一名华尔街英语学员告诉《财经》记者,就在华尔街英语课程“打水漂”之前,其在一家瑜伽馆购买的瑜伽课,也因为负责人跑路,课程未上就已损失数万元。 多名金融业人士认为,单用途预付卡的设计初衷是好的,在实践中也确实起到加快销售、便利支付、刺激消费等作用。但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在线上线下的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一靠资本、二靠流量”的经营之路,单用途卡也日益扭曲为支持扩张的融资工具。 与此同时,单用途卡的发行方往往是中小微经济体,其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偏弱。在经济下行、疫情暴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旦遭遇经营困难、资金流断裂等情况,只能倒下或跑路,最终的风险便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提及单用途预付卡领域为何频现乱象,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告诉《财经》记者,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格局尚不完善。根据《管理办法》,发卡企业应向其工商登记注册地省、市或区、县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但备案不同于审批,一方面更强调事后追查而非事前控制,另一方面更侧重信息记录而非资质管理,其执行的宽严与否也更多依赖于具体的机构甚至个体,这种规制方法明显与其风险对象不相匹配,客观上给企业以很低的违法成本。 某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告诉《财经》记者,《管理办法》的适用对象为企业法人,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发卡方是非企业法人的个体工商户,并未纳入监管范围。监管其实对备案有严格的要求,但很多商户根本达不到备案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财经》记者登录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官网发现,在最新的(2019年3月)上海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企业公示名单中,并未有华尔街英语运营主体“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当备案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甚至缺位,最直接的风险便是消费者的资金流向难以监测。据多名金融行业从业者透露,虽然《管理办法》要求对资金进行存管,但现实情况是,资金监管仅适用于集团发卡企业、品牌发卡企业、规模发卡企业,那些服务更广、数量更多、风险抵御能力更差的发卡企业却被忽视。 “即便对于需要进行资金存管的企业,其存管比例也相对不高,而且通常情况下,银行只负责审核表面的一致性,若商户以各种形式合法(如利用保证保险、银行保函等)的手段从中取出,貌似也并不困难。”金融行业某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04 完善立法,联合执法 本就沉疴在身,叠加疫情影响,单用途卡背后的潜在风险急剧扩大。 一名接近地方金融监管的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虽然2020年疫情下已出现类似的风险问题,但由于涉及的机构规模相对较小,且对单用途卡市场规模难以做出权威统计,市场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消费卡’虽然表面是负债形式,但其本质就是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却又不受金融监管。相比此前的P2P平台跑路,单用途卡风险一旦爆发,危害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上述接近监管的行业人士直言。(详见《财经》此前报道《被疫情“熔断”的消费卡:高者10万元打水漂,违约潮将至》) 事实上,监管也已关注到疫情下消费卡面临的潜在风险问题。 2020年4月16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发布《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疫情对单用途预付卡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发卡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衍生相关风险,并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单用途卡发卡行业和企业风险监测机制;针对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不同行业的特点,梳理发卡行业和企业兑付风险先导指标等。 地方监管亦逐步加码。2020年12月,《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下发;今年4月,深圳市商务局下发《关于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风险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8月,北京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办公室发布《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进一步加强单用途预付卡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多名行业人士认为,要防范消费卡违约带来的风险,一方面要建立起多部门联防联控的机制,另一方面则需尽快完善立法。 “单用途卡风险防控涉及到多个部门,遏制乱象不能只是商务部的‘单兵作战’,应联合市场监督局、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经侦等,形成‘联防联控’机制。”上述接近地方金融监管的人士直言。但显然,治理单用途卡乱象的关键,依然在于完善立法。 车宁曾撰文指出,应进一步加快地方尤其是单用途卡使用程度较高地方的立法,层级上要达到省级地方性法规,内容上要覆盖卡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前期不足的规范对象、监测机制等。在地方性法规和行业自律规范的基础上,中央有关单位也应尽快更新相关制度内容,提高立法位阶,打通与金融、消保、价格、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规制的衔接,同时健全单用途卡的日常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 “还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规范制定上应该尽可能地广泛覆盖,之前没有涉及的文体、教育等领域,经过这一年多(自疫情发生以来)的观察,看来也是重灾区,因此立法上打破‘部门立法’桎梏的需要更迫切了。另一方面,预付卡的规范可以说‘按下葫芦浮起瓢’,有鉴于此,要加大执法甚至是刑事打击的介入,提升违法犯罪成本,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从根本上扭转风险蔓延的态势。”车宁告诉《财经》记者。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管理办法》对违规发卡企业的行政处罚设定,主要是限期改正和最高三万元的罚款。 某金融行业律师向《财经》记者强调,即便立法上不能尽快实现,也应该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毕竟已经试行了近八年,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应及时‘打补丁’。比如可通过引入交付保证金或担保措施来提高发行门槛,或要求企业将一定比例的预付存款资金存入专项账户。” 对于华尔街英语学员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情况,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德怡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华尔街英语被申请破产,且人民法院决定受理,则学员与华尔街英语之间的债权属于普通债权,排在破产费用、公益债务、职工保险、社会保险、税款和其他优先债权外,清偿顺序靠后。同时,学员的债权需要通过破产管理人确认;若破产管理人不予确认,则需要学员提起诉讼(或仲裁)予以确认。 “每个学员的债权均需要单独确认,而不可能一揽子解决,这个过程时间漫长,3-5年都未必能结案;到实际清偿阶段可能分配到的比例也不会太高。考虑到以上因素,许多学员可能会放弃维权。”王德怡直言,华尔街英语在经营面临倒闭的状态下,继续诱导学员买课,上述行为缺少基本的商业诚信,但仅凭这些表面情节不足以认定为诈骗。希望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仔细辨别,特别是在预付费的消费中,要特别注意防范风险。 (应受访者要求,李青、秦悠为化名;作者为《财经》记者,《财经》记者陈洪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对话腾讯金融云胡利明:金融机构数字化,迈进了“深水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4年夏,腾讯云和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临时组建成了一支大约300人的队伍,这只支援微众银行的团队日后成了腾讯金融云的雏形。 2019年,钛媒体专访了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详细复盘了这位国产金融云重要玩家从搭建临时团队到拿下五大行级别客户的发展历程(《腾讯金融云的五年战事》)。两年后,钛媒体再度采访胡利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云战场上,腾讯扮演了什么角色? 国有大行、新筹险企以及互金消金公司构成了腾讯金融云此前的主要业务版图。时隔两年,胡利明介绍了最新的业务进展,可以明显看出两大特点:版图扩大、业务深化。 首先,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成为主要客户群体,国有大行合作深化——贵州银行全行108个业务系统,包括核心系统上云;广州农商行、上海农商行建立从底层到业务层的全面合作(纯营销层面则收获了数十家银行客户);上半年刚刚中标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核心数据库上云项目等等。 此外,券商、基金公司成为新的客户来源,诸如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等达成云基础设施和信创相关的合作,在云上搭建行业基础设施,为券商基金们提供视频开户、在线见证等能力。 具体在合作实践中,胡利明也感受到了一线的巨大变化。 在过去,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以单点合作、单点尝试为主,目的性不强,申请预算不大,只是探索数字化转型在不同领域该如何来做,很多时候由单个部门牵头。 “从去年开始,大多数金融机构做数字化转型就不仅仅浮于表面,一般是做一个大战略,然后再做一些分项小试点,机构的目的很明确。比如在业务上面,零售要做到什么程度,普惠金融要做到程度,对公业务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再往下分解,即内部管理、流程机制要怎么支持等。” 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在内,金融行业发展的焦虑和挑战也在更大。“压力越大,就越期望数字化的方式能够在业务上帮到他们。” 在胡利明看来,“金融行业数字化已经逐渐向深水区发展了。” 以下是钛媒体APP与胡利明的采访记录,略经钛媒体编辑: 大机构做标杆,小机构做体量 钛媒体APP:在数字化过程中,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机构的战略和诉求有何不同? 胡利明:不同金融机构的需求,包括数字化转型和做事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 像头部的银行、保险和券商自身的IT能力强,而且在创新上面很有想法,他有可能自己做战略,有可能是请咨询公司一起来做战略,然后针对不同的业务方向去落地、去合作和去实施。他会把很多的板块、产品、解决方案分拆的比较细去跟乙方去合作,比较少的有大块的合作。他们对内要讲自身IT部门或者业务部门自己的价值,要起到主导作用。 对于中小机构,相对来说他们的IT团队不是那么大,他们自己业务发展的任务本来就很重了,没必要自己去做很多的开发和技术设计的主导。中小机构倾向于由乙方帮他们做数字化转型各方面的事情。所以我们和区域性机构合作的时候,这种全面数字化的转型合作就会比较多,包括更小的金融机构也类的,他们下决心做大的战略的时候,其实他更倾向于整体的去合作,如果他没有下决心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只是有一些小的单个的目标的话,他也会单个的招标,但是他对乙方的依赖度明显会更大。 区域性的机构数量特别大,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而且区域性银行真实的IT投入也不小,从销售的规模和体量方面,中小机构是我们主要的规模和体量的来源,大的机构主要是做标杆。 钛媒体APP:云厂商和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之间的合作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需要投入非常大的成本,您提到中小银行以后是一个主要的市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讲,这个是不是可行?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胡利明:事实上,我们和区域性银行做全面数字化转型合作的时候,一开始招投标的时候谈的就已经包含这些内容了。因为客户也想的比较远,他要的不仅仅是提供各个层次的软件平台,他要的是腾讯用这些软件平台的经验,表现我们针对银行现有的情况,要帮他们制定银行内部应该怎么用,内部的开发流程该怎么做,开发规范该怎么做,所有东西都要输出,输出以后还要反复培训,甚至有一些关键人才到我们这边来进行培养,包括针对高管的一些培训。 从咨询到交付,到帮他建立开发、运维整个的流程、机制、规范,再到后面的培训,高层深入的沟通,这些都是要去做的。 所以通过不断深入的合作,其实双方的沟通就非常的默契、非常深入了,在一些业务合作的配合上面也就更好,也就更容易出实际的效果。现在这一类型的合作越来越多,也成为了一种范式,但确实投入挺大的,对利润的压力是不小的,但是我们觉得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相应的一些流程规范积累也会越来越多,下一次做的话,效率会越来越高,成本会越来越低,整体的利润率也会逐渐的上去。我预计一年半以内,这块儿做起来就会非常的轻车熟路了。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 钛媒体APP:据我观察,区域性银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比如上云的过程中,普遍有一种迷思,就是对于上云这个事期望特别高,你觉得区域性银行对于数字化应该要有一个怎样的理性预期? 胡利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觉得上云包治百病,期望特别高,另外一种是上不上云无所谓,用传统的模式也能搞定,这两种都有,确实是要理性的带着规划和战略的眼光去看这个事情。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工作,尤其是说这个转型最终要服务于他业务的大目标的话,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工作。 首先是业务方向的确定,比如他的利润率、零售业务重点要往哪些业务方向发展,或者他要不要做交易银行,不同的战略肯定有不同的目标,要搭建与之配套的组织架构、满足相关人员以及管理者的相关要求。 其次,在技术层面再分解大的目标,比如业务系统、营销风控能力,包括底层的能力,从性能、扩展性各个方面要做到什么程度。 所以要完成这个大的业务战略的目标,其实是要做阶段性的分解,一步步去完成这个事情的,很难说一蹴而就,说在半年内、一年内把所有的事情做了,这是不现实的。 云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很难说直接上一个云,一下子对业务有极大的帮助,这个是不可能的,这肯定是言过其实的。因为业务的增长是一个综合作用力的结果,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业务渠道的建立或者是增强,或者是对现有客户的挖掘,业务团队的任务要分解下去,建立对应的系统、渠道和对外合作。相关的业务系统要能够支持不断推出金融产品或者金融产品的创新。 所以,业务系统、营销系统,风控系统,一些业务能力中心的建立是要必备的,除了他自己的C端业务和企业客户线下的拓展,以及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以外,还得去拓展一些场景,比如和本地政府、教育、医疗合作。此外,底层的业务系统要有云的分布式基础架构来支撑,以此支持他所有的业务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也符合应用信息创新目标架构的要求。 微信生态和云基础架构是核心特点 钛媒体APP:腾讯金融云目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接触过一些和腾讯金融云有兴趣合作的中小银行,他们的最大的兴趣点还是微信带来的流量价值或者是腾讯的价值,这是一个优势,但这个会不会成为另外一方面的阻碍? 胡利明:我认为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其实我们首先积累的是金融基础架构这一块的能力。第二个,像用户的连接、互联网营销的工具、平台运营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其中用户的连接这块儿,不管是消费端的用户,还是说一些中小企业,也都是可以通过微信和企业微信去触达,它是一个公开的用户平台。 在现阶段,银行、证券、保险有非常多的客户都选择了建设私域流量把客户引导线上这样一种趋势,比原来自己APP的营销效率真的高很多,很多客户已经认识到,而且实现的业务数据也都有很明显的对比。 我们和金融机构合作的时候,通过运营的手段,让金融机构和客户建立了线上的连接,帮助他去做这块儿的经营,这个优势相对其他家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我觉得这是优势之一。 此外,本身我们营销的工具平台,像权益、活动的能力、活动的引擎、活动运营的经验,包括私有化输出给客户的用户分析和经营系统的能力,这些也都是核心的能力,只不过这块儿做出差异化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腾讯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因为我们长期互联网经验的积累还是蛮多的。所以就目前来看的话,微信生态这块儿是比较独特的优势,云的基础架构我们自认为是有优势的,这两点是最核心的。 我们的初衷和实际的行动都是帮助行业和机构建立他自己的客户和用户的连接,从连接能力和科技这两方面输出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健康的方向上,我相信也是能够帮助行业业务的增长出一份力的,也相信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作者|蔡鹏程)
如何造一辆“安静”的车?拆解的昂科旗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汽车驾驶舱中使用的隔音棉 如果让你权衡一辆车的品质,你最在乎的体验维度会是什么?是引擎的轰鸣声与强烈的推背感、满眼屏幕与随口可以应答的智能操控、还是遇到沟沟坎坎如履平地的底盘舒适感?作为一个从拉达开始对汽车产生印象的90后,如今能够在脑中盘桓的幼时记忆,其实也只剩下轰隆的发动机声与不断颤抖的车辆座椅。 如果从直观的感受来说,一辆车开起来“吵不吵”几乎是全车成员最容易达成共识的属性,那么为了能够量化这个维度的感知,在现代汽车的体系当中,就引入了“NVH”的概念,这也是大家在各类汽车宣传中会经常提到一个词汇。 为了带来更好的车内静谧性表现,车企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往往会达到整车研发经费的20%以上。汽车如何提升NVH性能、内部结构为了它做出了哪些改变、如今又有哪些新的黑科技可以帮助车辆变得更安静?这部分从别克昂克旗上拆解的静音结构设计,也许可以给出答案。 从结构开始“降噪” 整车NVH结构 为什么越贵的车开起来越安静,这其实就涉及到了“NVH”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所谓NVH,就是“Noise(响动)、Vibration(振动)、“Harshness(不平顺性)”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同时它们也是汽车工程师归纳总结出的车辆噪声主要来源。 如果参观过消音室人一定都知道,其通过墙壁上均铺设得有吸声性能良好的吸声材料,最终使得室内基本不会有声波的反射,从而让声源更加集中,背景音更加干净。但是这些结构,很显然不适合照搬到车上,毕竟谁也不希望开着一辆里面全是锥形结构的封闭金属壳出门,或者是开着一个铺满了吸音棉的汽车上路。 与此同时,车辆静音布置还需要与其他的结构相匹配,比如车身结构的优先级是安全性,无论是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还是车架、底盘形状都要符合相应的要求。而在车身结构上最容易为NVH带来负面影响的就是各种振动的产生,尤其是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材料出现老化或者结构损坏时。 “抑制车身振动是NVH工程的重中之重。别克昂科旗整车高强度钢比例达到84%,并且在满足整车强度和安全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整车重量。通过结构与材料的升级优化,最大程度上杜绝车身共振。”别克汽车工程师表示。 降低风阻的造型设计 当车辆启动并加速后,除了振动带来的噪声以外,风噪以及路噪会随着速度的提升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方面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要降低车辆的风阻,比如别克昂科旗加入了飞翼式前脸设计来优化车头的迎风面积,这辆车采用的智能降阻格栅也是目前很多中高端车型当中会搭载的配置。 此外,包括外扩的倒L形功能性气帘设计、空气动力学造型外后视镜、车身底部扰流板、尾部一体式鸭尾扰流板等,都是为了降低风阻而采用的设计,另外他们也能提供一部分空气动力学性能。胎噪与路噪方面则通过配备米其林Primacy系列轮胎来降低,这种轮胎的胎面花纹采用变节距花块设计,能在轮胎行驶过程中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 泄压阀隔音垫 车内的隔音结构上则在地板、顶棚、车门、轮罩等区域采用LASD环保轻质止振阻尼,运用液态可喷涂型阻尼隔音材料,有效降低钣金的振动噪声。 同时,昂科旗还采用了厚度达到5mm的高级声学夹层风挡玻璃与前门侧窗,带来优异的风噪性能。全车34处膨胀填充材料,以及三道车门密封条,能达到豪华车级整车气密性。另外,车内多处还采用了多种轻型热增强塑性复合材料、弹性橡胶材料, 以及高分子隔音聚合物与高密度泡棉及吸音棉等材质,有效隔绝外部噪音。 从先锋技术到全系普及的ANC主动降噪 ANC捕捉噪声的麦克风 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其最终目的还是减小噪声源,换而言之就是车辆发出的噪声变低了,因此更加安静。但是,被动降噪的效果并不能做的十分完美,首先是车辆在使用过程当中会有各种损耗,既包括机械结构上的同时也会有材料的老化,此外还可能由于事故或者维护问题出现零件的共振、异响。 面对这些问题,被动的设计结构很难复原,总不能说车子开了5年噪声变大,把车拆解开将所有结构加固、复原一遍,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既然结构层无法解决,那么别克就想到了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反向声波来抑制噪音,用魔法去打败魔法。 这就是现如今很多高端车型上开始普及的“ANC主动降噪系统”,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接受声源的麦克风来捕捉环境噪声,再通过信号处理器识别环境噪声中需要处理的声源,产生反向波抵消和减少需要处理的声源信号,最后经过功放器处理,再由车辆内置的喇叭放出从而抵消或者减少目标噪声。 ANC主动降噪原理 但是面对非常宽广的声音频率,ANC主要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低频波段。恰恰在汽车容易产生的噪声当中,发动机运行(20~150Hz)、轮胎空腔声(150~250Hz)都主要集中在低频(500Hz以下),这就使得ANC主动降噪得以发挥其优势。 目前在汽车领域当中,ANC主动降噪技术应用最成熟的依然是Bose提供的车载解决方案,而通用汽车也是最早一批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汽车厂商,其2013年推出的凯迪拉克XTS就已经配备了ANC主动降噪系统。 近几年,ANC主动降噪系统已经开始呈现出普及的态势,别克旗下包括昂科威、昂科旗、君越等车型均有这一配置。以在昂科旗身上搭载的这套系统为例,其配备的新一代ANC主动降噪系统由ANC处理器、扬声器和MIC麦克风三大部分组成。 后排的噪声感知麦克风 其中最核心的ANC处理器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状况,通过位于顶衬的4个麦克风,捕捉40-180Hz的发动机低频噪音,以专用算法通过扬声器精准释放与实际噪音相反相位的抵消声波,降低发动机二阶和四阶噪音来降低发动机轰鸣声。 与结构降噪的设计相比,ANC主动降噪受环境和使用年限的影响更小,并且由于其直接对声音进行干预的原理,也使得车内可以呈现出更强的静谧感。相信很多佩戴过主动降噪产品的用户对这一点也有很深的体会,开启主动降噪后,会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自身产生了距离感,这就是因为声音当中一部分被削弱了。 电动化的未来,NVH依然会是重要考核标准 毫无疑问,汽车行业的下一个十年是属于电动化的,在汽车完成电动化转型后,很多现有的噪声问题会得到解决,比如噪声来源的大头:发动机、变速箱。但是很多的噪声也依然会存在,比如风噪、胎噪以及各种车身的共振、异响。 别克在现有的汽车技术框架下积累的静音技术,也会延续到电动化时代当中,并且未来随着算法、芯片的迭代升级,将有可能实现更具指向性的降噪能力。同时在自动驾驶完成普及后,车辆就会成为移动的办公、娱乐空间,到那时,用户当然希望车内也能与自己家里一样安静,静音技术的积累也会在那时发挥出更强的应用价值。
阅文集团上半年版权营收增长129%,但免费阅读导致付费用户减少 | 看财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阅文集团交出一份不错的财报,但是今日股价大跌表现不佳,截至收盘,报64.65港元,跌幅10.58%。 8月16日晚,阅文集团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今年上半年,阅文集团未经审核营收为43.4亿元,去年同期为3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2%。经营性盈利为12.8亿元,实现了扭亏;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10.8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2.96亿元。 阅文上半年财务表现摘要 发力免费阅读,导致付费用户收入减少 分业务来看,在本财务报告期间,阅文集团的在线业务收入(此处只包括在线文字阅读收入,在线漫画、有声读物等均归类到版权授权类)为25.4亿元,去年同期为24.6亿元,与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具体业务财务状况 其中,自有平台及腾讯产品自营渠道(后简称自有与腾讯)的MAU为2.327亿人,与去年的2.334亿人相比略有下降。阅文表示,这是由于去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抬高了用户基数,如今的MAU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高位。自有与腾讯的付费MAU为930万人,比去年的1060万人减少了12.3%;财报中提到,这是由于去年阅文集团加大与腾讯合作的免费业务所致。另外,今年上半年,自有与腾讯人均收入为3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元。 财报还显示,自有付费用户收入减少,但腾讯产品自营渠道在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达到人民币3.535亿元,是由于与腾讯合作的免费业务扩张带来的广告收入增加所致。第三方平台在线业务收入同比增加91.9%至3.06亿元,主要是由于2021年上半年若干原有第三方平台合作伙伴的收入增加以及新增分销渠道。 不过,可以明显看出的是,免费与付费在线阅读的调整,对于阅文集团在线业务总收益的提振并不显著。 拥有《赘婿》《叛逆者》现象级爆款,版权营收同比增129% 值得注意的是,阅文集团在IP领域的全产业链“大阅文”战略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阅文的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从7.57亿元增长至17.4亿元,涨幅达129.8%;在所有收入中的占比从23.2%上升到了40.1%,逼近了在线业务占比。在线业务不再是阅文集团的唯一支柱,版权运营也成为了两大主心骨之一。 具体而言,阅文集团将“大阅文”战略主要分为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次是网文IP的多媒介改编与多形态呈现,包括漫画、动画、影视、游戏等领域;第二个更深入的层次,包括IP在更广泛的领域的授权,比如消费品、潮玩、线下实景娱乐场景等等,体现IP更持久、有形的生命力。 如今,阅文集团在IP第一个层次的延拓方面进一步深化。 以漫画领域为例,2020年,阅文动漫与腾讯动漫宣布用了三年时间将300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漫画的计划,目前,已有70多部阅文IP完成漫改并在腾讯动漫上线。在外部合作方面,阅文也已开启了与快看漫画的30多个网文IP漫改规划。为了夯实阅文的动漫基础内容基础,今年5月底,阅文集团还入股了深圳噼咔噼科技有限公司,后者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动漫设计、动漫人才孵化与培养等等。 影视依旧保持着阅文多媒体改编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今年上半年,《赘婿》《叛逆者》都成为了现象级爆款,《叛逆者》还获得了豆瓣8.3的高口碑;电影方面,新丽传媒参与制作的《你好,李焕英》票房位列影史第二,由三驾马车参与出品的《1921》也引发了社会的聚焦。 阅文集团影视业务创作委员会联席负责人、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也曾在2021年度阅文大会上透露,在常规的影视作品开发外,大阅文战略将在新人设、环境、表达方式上注重内容创新,而在类型方面,微短剧、影视厂牌、季播化、分账剧、网络电影等影视行业近几年流行的新玩法,大阅文也将逐一涉猎。 此外,在动画、游戏方面,阅文自制的IP改编动画《斗破苍穹》继续上线;《诡秘之主》《凡人修仙》《赘婿》等IP也已授权给业内游戏研发团队,这些IP改编的作品未来将陆续推出。 2021年上半年,阅文集团在推动IP走出屏幕的层面也做出了新的尝试。 今年年初,阅文成立了“IP增值中心”,在消费品、潮流玩具和线下实景消费等领域,与产业上下游伙伴合作与联动,布局IP市场。譬如,7月底,阅文集团战略投资了深圳小黑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者为从剧本杀切入功能性的综合型游戏分发与服务平台。据悉,阅文集团目前持股小黑探的10%。 阅文集团今年以来投资项目 阅文集团与小黑探二者的结合,可以打通实景娱乐上游与中游的产业链,前者为后者提供优质内容,后者为前者搭建与下游门店沟通的渠道,对阅文而言是拓展IP线下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简而言之,正如程武所言,“阅文已不再是一家纯粹的在线阅读公司。”前身为起点中文网的阅文集团,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网文收益与用户流量的天花板,已逐渐显现。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阅文的经典IP,还会与更多文创实体结合,融入越来越多的线下文旅场景,从而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创造更多可能。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 | 陶淘)
她从2万篇论文中挑出造假图片 只凭一双肉眼
图片来源: gfpeck, CC BY-ND 2.0 到目前为止,职业学术打假人 Elisabeth Bik 以一己之力筛查了数万篇论文,搜寻有篡改嫌疑的图像,她是如何踏上这条道路的? 原作 | Ingfei Chen 翻译 | 周舒义 编辑 | 魏潇 2013 年 6 月,微生物学家 Elisabeth Bik 对抄袭这个话题萌生了好奇心。她之前读到科研中的弄虚作假问题日益严重,便心血来潮,好奇是否会有人剽窃自己的工作。一天,Bik 用谷歌学术搜索了自己论文中的一句话,结果发现一本不起眼的在线书籍未经许可就照抄了她的一些句子。她把这本书同一章的另一些句子粘贴到搜索框,发现其中一部分竟然也是从其他科学家的著作那里抄来的。 Bik 是个有条不紊、细致周密的人。整个周末,她仔细分析了这一章内容,将抄袭文本用不同颜色高亮标注并分门别类,发现它们来自 18 处未注明的来源。从此,搜查抄袭成为了 Bik 的一种爱好。在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的业余时间里,她开始在谷歌学术上搜寻更多的案例。很快,Bik 就找出了 30 篇造假的生物医学论文,其中一些还发表在备受推崇的期刊上。她给期刊编辑发了电子邮件,一些文章在几个月后遭到撤稿。 2014 年 1 月,当 Bik 浏览一篇可疑的学位论文时,文章中的图片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些图片是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s)图,来自不同样本的蛋白质呈现深色条带状依次排列其上。Bik 觉得其中一条蛋白质条带看起来眼熟——它的一端有一个饱满的小黑点。在论文的另一处,她发现同一条带被伪装成来自不同实验的数据,被翻转后再次出现。Bik 继续寻找,找到了十几处复制粘贴或者巧妙篡改的痕迹。她了解到,这篇学位论文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一名研究生撰写,已于 2010 年作为两篇期刊文章发表。 Elisabeth Bik 图片来源:Gerard Harbers, CC BY-SA 4.0 有缺陷的图像不一定会把科学研究的主要结论全盘推翻,但它会是一个信号,表明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在 Bik 看来,重复或篡改的图像对科学的破坏力可能比抄袭更甚。 Bik 决定在开放获取期刊 PLOS One 上筛查一些新发表的研究。她在浏览器标签页中打开了 15 篇论文,然后略过文字,开始比对文中的图像。在几个小时内,她检查了大约一百篇论文并找出了被重复使用的图像。“这很快就让人欲罢不能,” Bik 操着浓重的荷兰口音告诉我。一些重复问题可能是无辜的——也许是一位科学家在满满当当的文件夹中搞混了图片。Bik 知道上述重复不可能出于偶然,但她也不想错误地将一位学者同行牵连到不正当行为中。她向发表这两项凯斯西储大学研究的期刊发送了礼貌的电子邮件。编辑最终回复了她,承诺会就她的关切进行调查。然后六个月过去,却没有进一步的消息,Bik 受阻了。 2012 年,三位科学家创建了 PubPeer 网站,研究人员可以在上面评议彼此发表的工作。在 Bik 看来,将她的发现在网上公之于众可能是越界了:质疑论文数据完整性的传统方式是与作者、期刊或大学进行私下交流。但她还是注册了一个匿名帐户。针对这两项凯西储斯大学的研究,Bik 写道:“我对这篇论文中的一些配图表示关切。”她上传了重复图片的截图,把关键区域用红色或蓝色方框清晰标出,并点击了提交按钮。 科学出版是一条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仅在生物医学领域,每年发表的论文就超过了 130 万篇;在全学科领域,更有超过 12,000 种知名期刊。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网络期刊为了稿件处理费,不惜在经过虚假同行评审后发表垃圾透顶的稿件。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降低了期刊的开办门槛,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发表更多的论文。 2019 年 3 月,Bik 53 岁,她决定辞去工作,全职从事学术打假,并开设了名为“科学诚信文摘”(Science Integrity Digest)的博客。在过去的六年半时间里(在此期间她从咨询和演讲中获得了一些收入,并接受了一些众筹),Bik 已经鉴别出 4,900 多篇包含可疑重复图像的论文,并将它们记录在一个电子表格中。在 Twitter 上,有超过 10 万人正在关注她的“爆料”。 Bik 的一条推文 Bik 和两个兄弟姐妹在荷兰的豪达(Gouda)长大。八岁时,Bik 想要成为一名鸟类学家,会花几个小时用望远镜寻找花园里的鸟,并记录看到的所有种类。Bik 矢志科学,后来获得了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并搬到了美国。当时她的丈夫、光学工程师 Gerard 在硅谷找到了一份工作。进入生物技术行业前,她在斯坦福的实验室里花了 15 年时间研究微生物组。 在 Bik 偶然发现图像重复问题之前,一些期刊编辑已经就此事写过文章,但没人清楚这种现象究竟有多普遍。Bik 联系了两位曾研究过学术出版撤稿问题的著名微生物学家 Ferric Fang 和 Arturo Casadevall,向他们介绍自己在 Infection and Immunity 和 mBio 中发现的图像重复问题——Fang 和 Casadevall 分别是这两家期刊的主编。三人达成共识,对此进行系统研究。Bik 负责从 40 种不同期刊中筛选论文,而 Fang 和 Casadevall 负责审核她的发现。 期刊编辑们检查问题图片时,通常会使用 Photoshop 对图像进行放大、翻转、拉伸或重叠,但 Bik 主要依靠自己的眼睛和记忆来完成工作。她以几分钟一篇的速度筛检了令人瞠目的 20,621 篇论文。2016 年,这个三人小组在 mBio 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根据团队结论,Bik 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 90%,其余 10% 包含了一些因分辨率太低而无法明确判断的图像。他们一共报告了 782 篇(即全部论文的 4%)论文存在“不恰当”的图像复用。谈及 Bik 的能力,Fang 告诉我:“有时候,她靠大脑完成这些工作几乎就像魔法一样。” Bik,Casadevall 和 Fang 的这篇论文迄今已被下载了 5 万多次。 三人估计,在已发表的数百万项生物医学研究中,有数万项包含了不可靠甚至伪造的图像,本应被撤回。但是核对实验记录的速度可能会慢得令人抓狂,尤其是在研究缺乏存档和记录的时候。期刊编辑前后一共花了三十多个月才撤回了 Bik 报告的那两篇凯斯西储论文。除了联系编辑,Bik 有时也会联系研究机构或美国的研究诚信办公室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ORI),这是一个政府机构,负责调查受联邦资助的科研项目中的不端行为。但是 ORI 和各机构都有规定条款——他们必须取得实验记录、进行面谈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展开。 到 2016 年,Bik 已向各家期刊的编辑报告了 mBio 研究中的所有 782 篇论文。截至今年 6 月,有 225 篇论文被更正,12 篇被打上“编辑关切”标签,89 篇被撤回。据 Bik 所知,58% 的问题论文仍然逍遥法外。在过去五年里,她又报告了另外 4,132 项包含问题图像的研究;迄今为止,只有大约 15% 得到了解决(382 篇被撤稿)。她表示,只有五到十篇文章的作者澄清了她对论文图片的质疑。 学术打假漫长的处理周期令人沮丧, Bik 转而在网上分享她的更多发现,让期刊读者可以直接看到。在 PubPeer 上,她是最多产的实名发帖人,Bik 的评论慎之又慎——她通常仅会评价图像“非常相似”或者“相似度超过预期”。在社交媒体上,她更会营造节目效果,经常为网友直播“打假过程”。某天凌晨 2:41 ,Bik 发布推文:“#图像鉴别午夜版 :从入门到高级”,并贴出了来自心脏组织和肾脏组织的染色切片图像。回复不断涌入,他们用 Bik 常用的彩色边框圈出了图像的重复部分。凌晨 3:06,Bik 给其中一名留言者回了一个 🏆 的表情符号,作为对最佳回复的奖励。 Bik 和她的丈夫住在硅谷一幢 20 世纪中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平层住宅里,这座房子拥有一个平缓的斜屋顶和活泼的橙色大门。这样的住宅在附近很常见,唯一的区别是配色不同。在新冠大流行前,我拜访了 Bik。她身材高大,戴着时髦的蓝色玳瑁眼镜,栗色长发披肩,身穿一件天蓝和橙色花纹交替的衬衫,蓝眼睛炯炯有神。Bik 泡茶时,她那穿着红色羊毛外套的丈夫烤了一些产自豪达的冻糖浆华夫饼。 Bik 得意地向我介绍着自家厨房的奇特之处,比如点缀着金色和黑色斑点的白色流理台。“这是随机的!” 她向我保证——花纹没有重复。带纹理的灰色瓷质地砖就不是这样了。Bik 解释说,当工人安装这些瓷砖时,她要求把相同纹理的瓷砖旋转一下,这样重复就不会那么明显。不管怎样,最后还是有几块重复的瓷砖并排镶在一起。但直到她用食指沿着两块瓷砖的花纹描出相同的曲线,我才发觉出它们是重复的。“对不起——我可能有点古怪。”她说,然后笑了起来。 在她卧室的衣柜里,Bik 把衬衫按照从黑色、棕色到绿色和蓝色的顺序悬挂排列。不久前,Bik 帮她的嫂子将一大堆鞋子按颜色摆放在新储物架上;她还会帮朋友将车库里凌乱的螺母、螺丝和钉子盒子分门别类整理进小抽屉。“没有什么事能比这更让我快乐。”她告诉我。她从小收藏了大约 2000 个乌龟公仔和玩具,它们被陈列在四个玻璃柜里,摆在一张浅色木餐桌旁边。她保存着一份电子表格,上面记录着她的“乌龟动物园”:有用贝壳制成的龟、黄铜龟、代尔夫特蓝瓷龟、摇头龟、带盖的龟形木盒以及“功能性”乌龟(钥匙链、卷笔刀)。Bik向我展示了一个缺了一只眼睛的毛绒玩具——这是她的第一个乌龟藏品。 那天下午,Bik 坐在餐桌旁,那里也是她的办公桌,后院盎然的绿意静悄悄地从落地窗爬进来。在她的曲面宽屏显示器上,Bik 查看着 Twitter——她的个人简介里有一张仙人掌花园的照片;“那就是我——浑身是刺。”她说着——然后调出了记录问题论文的总表。这份电子表格包含了数千个条目,尚未对外公开,其中每个条目都有二十多列的详细信息。她摘下眼镜,放在一杯甘菊茶旁边,坐直身体并凑到显示器跟前,开始快速检查 PLOS One 发表的论文。第一项研究——关于“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样 1(leucine zipper transcription factor-like 1)”——她凝视着其中一系列蛋白质印迹图像。Bik截取了一段图像并在预览中仔细检查,放大图片并调整对比度和亮度。(她偶尔也会使用 Forensically 和 ImageTwin,这些工具可以进行一些半自动化的照片取证分析。)Bik 接着查看了一篇包含粉色和紫色小鼠肠道组织横截面图像的论文,在包含着十几张半透明细胞团照片的图像上,她的目光停了下来。“这儿看起来像一只会飞的兔子。” 她轻轻笑着,指着一个斑点说。 Bik 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她说,PLOS One 已经“很好地规范了他们的行为。”该期刊的出版方聘请了一支由三名编辑组成的团队,负责处理学术道德问题,其中也包括 Bik 发现的案例。其中一位编辑 Renee Hoch 告诉我,调查过程中必须从作者那里获取原始的未加工图像,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征求外部审稿人的意见,每个案例通常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进行处理。Hoch 表示,在团队协助 Bik 解决的前一百九十多个案例中,46% 的论文需要更正,约 43% 被撤稿,另外 9% 收到了“编辑关切”。在已解决的问题中,只有两篇论文没有任何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她提出质疑,那么我们跟进调查的结果往往会和她的判断一致。”Hoch 说。 Bik 的工作可以用电脑代劳吗?有观点认为,自动图像扫描可以更快、更准确,误报和漏报更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照片鉴定专家 Hany Farid 同意学术不端是个麻烦的问题,但他也对个别“图像侦探”根据主观判断公开鉴别可疑图片感到不安。他告诉我,学术声誉兹事体大,“人人都希望谨慎行事”。Farid 的保留态度部分源于人们对肉眼准确性的普遍怀疑。虽然我们的视觉系统在人脸识别等许多任务中表现出色,但它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图像识别任务都擅长。Farid 有时会在涉及图像篡改的案件中提供法庭证词;他的实验室设计了用于检测伪造日常场景照片的算法,准确率可以达到 80% - 95%,误报率大约为百分之一。以法庭的取证标准来看,他对 Bik 的战绩不以为然,而是希望对她的鉴别准确性进行更严格的评估。“你可以审查算法,” Farid说。“但你不能审查她的大脑。” 他希望看到类似的、经过设计和验证的系统,用于识别伪造或篡改的科研图像。 一些商业公司目前提供了专门用于检查科学图像的软件,但这些程序并不是为大规模、自动化检查而设计的。理想情况下,程序会从论文中提取图像,然后依托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快速检测,从而揪出重复或者篡改的图片。2020 年,包括爱思唯尔(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和 EMBO 出版社(EMBO Press)在内的几家主要科学出版商召集了一个工作小组,指导编辑使用此类系统预筛选论文。许多项目(部分由 ORI 资助)正致力于开发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完成这项工作。但这比人们预想的要难。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家 Daniel Acuña 告诉我,此类程序需要针对已发表的科学图像构成的大型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中的图片是否被篡改应该是已知的。德国柏林一支由爱思唯尔资助的研究小组正慢慢建立一个这样的数据库,其中的图像来自被撤稿的文章;一些算法开发者也向 Bik 求助,Bik 向他们分享了一组存在篡改图片的论文。 Bik 告诉我,她欢迎行之有效的自动化图像扫描系统,比起自己,它们可以找出多得多的案例。不过,即使自动化平台可以识别有问题的图像,这些图像也必须经过人工审查。因为计算机无法辨别图像的重复使用是否出于正当目的(例如引用图片作为参考)。而且,如果已发表论文中已经存在问题图像,就必须有人联系期刊编辑或相关机构,直到他们采取行动。PubPeer 上有大约四万篇论文受到评论质疑,但对其中的绝大多数论文来说,“质疑完全是泥牛入海。” PubPeer 的志愿运营者、来自法国巴黎的神经科学家 Boris Barbour 告诉我:“即便有人公然舞弊,也很难看到正义伸张。”一些期刊也是论文造假的积极同谋。我采访过的一位前期刊编辑描述了他在一家刊物工作的情况,该期刊利润高、层次低,经常接收“糟糕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论文,这些文章充斥着抄袭和公然伪造的图像,编辑仅仅要求作者提供替代图像,将文章大量编辑后发表。这位前编辑在谈到 Bik 时说:“我认为她揭露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一些大学的学术诚信官员遗憾地指出,在社交媒体上举报学术不端行为可能会打草惊蛇,让涉事科学家有机会在接受调查前销毁证据。但 Bik 和其他学术打假人发现,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会给期刊和相关机构施加更大压力,促使其作出回应。一些观察人士担心,学界家丑外扬可能会动摇公众对科学的信心。但 Bik 认为大多数研究都值得信赖,并将她的工作视为科学自我纠正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她告诉我,大学可能不愿意调查能拉到基金的教职员工,出版商也会犹豫是否撤回问题文章,因为每篇被引用的论文都会提升期刊的引用排名。编辑常常接受篡改图片的各种牵强借口,她对此感到震惊——她说,这就像“狗吃了我的作业”一样蹩脚。去年,她发过一条推特,在一篇论文中找出了十多张有问题的图片——结果是,作者提供了替代图像,论文被更正了。“呃,”她写道,“这就像从一名赢得比赛的运动员的尿液中检出了兴奋剂,然后过两周又重新接受了一个干净的尿液样本。” 去年,Bik 的朋友 Jon Cousins,一位软件企业家,受她的工作启发,开发了一款名为 Dupesy 的电脑游戏。一天晚上,我们在 Bik 的电脑上玩了玩这款游戏的测试版。Bik 的丈夫先上手,点进了一个名为“猫脸”的链接。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 16 宫格,都是猫咪面部照片。一些猫看起来瞪大了眼,另一些则在生气。说明上写着,“找出并点击相同的两张图片。” Gerard 在前几轮轻松完成,然后在一轮更具挑战性的界面前叹了口气。 我是从“咖啡豆”开始的。在一组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上,我花了三十一秒才找到匹配的一对;下一轮,六秒钟。几轮过后,我卡壳了。我感觉眼睛不听使唤,附近的时钟滴答作响。 “我找到的时候应该说出来吗?” Bik 问道。“这会不会很烦人?” “别别别。” Gerard 说。 “觉得我烦就直接告诉我,有时候我自己也没意识到。”她说。 “毫无疑问,你很烦人。”他答道。 轮到她时,Bik 速通了几轮“粗糙毛皮”,然后看了看其他的谜题链接。她说,有些谜题“要比我的日常工作还困难得多”。第二天,Cousins 给我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公布了游戏结果:Bik 解决谜题的时间中位数是 12 秒,与之相比,她丈夫和我大约耗时 20 秒。 几周后,我打电话给美国韦尔斯利大学(Wellesley University)的心理学学者 Jeremy Wilmer,询问是什么让 Bik 如此擅长挑出重复图案。Bik 否认她有很好的记性,还说她有些脸盲;人们通常以为她肯定很擅长玩“我是间谍”和“沃尔多在哪里?”(编者注:从眼花缭乱的图片或场景中找到目标图案的游戏),但其实她只擅长辨别相似之处,并不擅长找不同。(“我找不到沃尔多。”她开玩笑说。)Bik 将她的成功归功于练习,以及“足够疯狂”,能一连好几个小时端详图片。TestMyBrain.org 是一个对记忆、感觉和认知进行标准化在线测试的网络研究项目,Wilmer是其联合领导者,他认为 Bik 的才能可能源于天赋和专业知识积累的某种结合。他想知道,这是否反映出 Bik 具备非凡的记忆力、感知能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Wilmer 为 Bik 安排了 7 项线上测试,其中包括权威的剑桥面部记忆测试(Cambridge Face Memory Test)。在人脸识别方面,她的表现远低于平均水平。但在一项要求记住五十幅抽象艺术图像,然后挑出见过图像的任务中,Bik 的得分很高。她在一项任务中表现最佳——计算机屏幕快速交替切换两张真实世界场景的照片。这两张照片只有一处区域不同,并且在切换时被空白屏幕隔开一瞬间——受试者很容易因此忘记图片细节。大多数人不善于找出差异,但 Bik 拿到了百分制下的 99 分。Wilmer 告诉我,Bik “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场景放在脑海中进行比对。这种天赋此前对她来说毫无用处,直到 Bik 开始学术打假。 我们玩 Dupesy 的那天晚上,Bik 在 Gerard 上床后也没有睡觉,一直在检查图像。Bik 把染成紫色的癌细胞的两张照片并排放在一起,它们是相同的,只是一张照片旋转了 90 度并且缺失了一些细胞。“这些人不单旋转图片,他们还 P 图。”她开始将这一发现贴到 PubPeer 上,然后更新她的电子总表。她沉浸在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里,当我离开时已是午夜,Bik 仍然在乌龟藏品们的陪伴下默默工作。第二天早上,我查看了她的 Twitter。“我正在敲响警钟。”她凌晨 2 点发推说。Bik 正与其他匿名的图像“侦探”一道追踪一个项目;他们查明有四百多篇粗制滥造的论文似乎来自同一个源头——中国一家出售造假英文稿件的“论文工厂”。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Bik 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我拜访她后不久,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一个研究小组撤回或更正了被她标记的几项研究。“胜利总是苦乐参半。”Bik 告诉我,这样的撤稿对科学有好处,但对作者团队来说可能是一次挫折。去年三月,Bik 在她的博客上剖析了一名法国学者的研究,该研究声称羟氯喹对 Covid -19 有效。除其他问题外,她还指出,稿件在短短 24 小时内就通过评审并被接收,而其中一位共同作者是发表该稿件的期刊主编。(出版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避嫌,稿件审查工作已委托给一位副编辑。)几周后,其他研究小组的另外两项 Covid -19 研究被知名医学期刊撤稿。一名科学家同时卷入了这两起撤稿事件,Bik 检查了他的过往工作,在大鼠、沙鼠和豚鼠的内耳组织照片中发现了多处精修的图像重复。BuzzFeed 等媒体报道了她的发现。 声名鹊起的 Bik 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社交媒体上的喷子攻击她,批评者试图散布关于她的谣言。她告诉我:“我的维基百科页面上发生了一场编辑大战。”(支持者和毁谤者对她的维基条目反复进行拉锯式编辑。)领导羟氯喹研究的微生物学家 Didier Raoult 是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医院感染研究所 (Institut Hospitalo-Universitaire Méditerranée Infection,I.H.U.) 的负责人。他在一条推文中称 Bik 为“猎巫人”,后来,在法国电视台的一次新闻采访中,他提到 “一个疯婆子 ”在批评他的工作——Bik 在 PubPeer 上对他的 60 多篇论文发表了评论;Raoult 在 I.H.U. 的同事 Eric Chabrière 在 Twitter 上公布了 Bik 的住址,对她进行“人肉搜索”。最近,他和 Raoult 在马赛提起法律诉讼,指控 Bik 和 Barbour 进行骚扰,以及 Bik 企图敲诈勒索(她否认了这些指控);两份支持 Bik 的请愿书收集到了数千位科学家的签名,法国政府的一个科学机构——Barbour 所在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支持 Bik 和 Barbour 的声明,谴责 Raoult 和 Chabrière 将“科学争议和批评带上法庭。” 一直以来,Bik 马不停蹄地推动着论文撤稿。去年 6 月,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撤回了一篇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10 个月的论文,11 月,一名荷兰的知名科学家撤回了 2015 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篇论文;Bik 已就这两篇论文中的蛋白质印迹重复问题向期刊的高级编辑发送了电子邮件,并在推文中@了两本期刊的官方号。(作者坚称他们的全部结论已经得到证实。)几家主流出版商也撤回了 Bik 和她的学术打假伙伴们标记的数百篇来自论文工厂的造假论文。英国微生物学会(The Microbiology Society)还为她的学术交流工作颁发了奖项。 最近,当我与 Bik 联系时,她透露自己“有些压力”。在与 I.H.U. 研究人员的纠纷事件中,媒体采访邀约像雪片般向她飞来。大学和科学组织蜂拥而至,邀请她做网络演讲。作为一个内向的人,Bik 有些不知所措。视频会议和琐事应酬令她应接不暇,收件箱里装满了不请自来的论文调查请求。Bik 怀念着钻研蛋白质印迹的工作节奏。她怅然地说:“我感觉自己无暇去做日常工作了。”不过,她最近还是找到了喘息的机会。推特上,Bik发布了四组被染成紫色的细胞照片。“#图像鉴别——高级,”推文中写道,“你能找出重复的部分吗?”
10GB火星原始数据到手 祝融号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2021年5月15日,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已经在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 根据国家航天局透露,目前“祝融号”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祝融号已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祝融号”火星车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保障90个火星日的设计寿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祝融号”实际工作时间将会大大超过这个期限。 据了解,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工程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 “祝融号”火星车已获取10GB原始数据 “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以来,向南行驶开展巡视探测,导航地形相机每日对沿途地貌进行成像,行进中次表层雷达、气象测量仪、火星磁强计开机探测,途中遇到岩石、沙丘等特殊地貌时,利用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等开展定点探测。 按计划“祝融号”会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面移动和科学探测,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
俄罗斯指责美国宇航员故意破坏国际空间站 NASA回应:毫无可信度
近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因为国际空间站(ISS)相关问题,开始相互指责。 据外媒报道,日前,俄罗斯媒体指责2018年其联盟号飞船被NASA宇航员故意破坏,原因是由于该宇航员患病想要早日回到地球。对此,NASA高级官员予以了否认。 据悉,该事件发生在2018年8月29日,当时国际空间站检测到轻微的漏气,最终确定泄漏源于2018年6月6日发射到国际空间站的联盟MS-09飞船。 虽然当时机组成员临时用卡普顿胶带修补了这个约2毫米宽的孔,随后用环氧基密封剂修补使问题得到解决。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当时调查认为该洞是由内部造成的,不过最终并未公布该洞形成的真正原因。 由于近日俄罗斯多功能实验模块舱“科学”(Nauka)号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发生意外遭到NASA的指责。俄罗斯方面也旧事重提,指出2018年联盟号飞船的洞是当时NASA宇航员Serena Auñón-Chancellor故意钻的。 俄罗斯还指出了数条证据,表示这个洞不可能是在地球上形成的,因为如果当时飞船上如果有洞,那么飞船内的压力会立即下降,无法通过当时的测试。 其他证据还包括当时空间站中俄罗斯和美国航段交界处的摄像机也刚好失灵;俄罗斯宇航员同意进行测谎仪测试,而NASA的宇航员并不同意等。 对此,NASA的官员驳斥了这些指责,认为这些指控毫无可信度。 NASA载人航天主管凯西·卢德斯(Kathy Lueders)表示,包括Serena Auñón-Chancellor在内的美国宇航员都非常受人尊敬,他们为国家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我们支持他们的职业操守,这些指控没有任何可信度。 与此同时,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Bill Nelson)也转发支持了凯西的评论,并表示完全支持凯西的说法,完全支持erena Auñón-Chancellor,完全支持美国宇航员。
男子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却失忆 连自己的妻子也不记得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往往伴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而从目前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但一些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后遗症。 据媒体报道,台湾一名67岁的男子在感染新冠病毒确诊后,经过治疗康复后却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后遗症,大脑失忆了。 报道中指出,该男子在5月底确诊新冠肺炎后入院治疗,1月康复后出院。但是在回到家中后,其妻子在与其通话中发现,男子似乎忘记了她,甚至连家里的电话号码都不记得了。 随后,女子向医生反映了其丈夫的情况,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对其丈夫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发现,男子脑部的额叶、颞叶、枕叶、小脑等部分统统显示出有缺氧的现象,医生怀疑新冠病毒侵袭其大脑血管,酿成血栓引发失忆。 除了记忆力受到影响,该男子在最近的一次回诊当中,腿还突然肿了起来。再次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全身后发现是急性水肿,但男子过去并没有相关的病史。因此,医生怀疑也是新冠病毒造成的。 据悉,根据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有32.6%的人产生了后遗症,后遗症包括认知错乱、睡眠不佳、疲倦、头痛、掉毛发、晕眩等症状,而这些也被认定为长期的新冠肺炎后遗症。
汗液也能供电?研究人员推出无毒无污染的“纯天然”电池
编译 | 徐珊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8月17日消息,据外媒Tech Xplore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款电池。该电池由人体汗液供电,可以“贴”在一些可穿戴设备上,如手表、腕带或臂带等。 如果你骑30分钟动感单车,你的体内就会产生4.2V电压和3.9mW输出功率。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能量足以支持“汗液动力电池(sweat-powered battery)”给传感器供电,并能让传感器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到智能终端。 该研究于7月14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论文名称为《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具有汗液增强导电性的可印刷弹性电极(Printable elastomeric electrodes with sweat-enhanced conductivity for wearables)》。同时,南洋理工大学旗下的创新公司NTUitive也已经提交了汗液动力电池的专利申请。 一、重新定义电池供电方式,吸汗的“棉布”可维持长期供电 “汗液”电池通过将含有银片和亲水性聚合物(HPUA)的油墨印刷到可拉伸纺织品上制成,这些油墨将作为电池电极。 当银片与汗液接触时,其氯离子和酸度的液体环境会让银片结块,不但增加了银片的导电能力,而且会促使电流在电极之间运动。 ▲人体汗液导电性增强示意图和Ag-HPUA电极的制备示意图。(来源:《Science Advances》) 因为人们的汗夜量还决于汗液所在的身体部位、环境条件和一天中的时间,所以人体分泌的汗液量是变化的。 针对这种情况,该电池采用了吸水性较好的可拉伸纺织品来保留大量汗水,因此即使人们出汗情况并不可控,但电池也能依旧维持供电。 不仅如此,当电池材料被拉伸时,其电阻会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这款电池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可以在用户锻炼时使用。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材料学家Lee Pooi See教授表示,“我们的设备可能比目前的技术要更耐用,因为我们证明它能长期处于拉伸状态或者与汗水接触,可以承受佩戴者日常活动所受到压力。 该款电池大小尺寸为2cm x 2cm,Lee教授表示,“我们电池的小尺寸还解决了可穿戴技术中的两个问题:传统纽扣电池无法实现的时尚美感以及小尺寸电池会降低产品的电量。” 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探索人体汗液的其他成分影响,以及体温等因素如何影响电池的性能。 二、无毒无污染,“汗液”电池或将开启可穿戴电子产品新范式 与传统电池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不同,这款新电池不含任何重金属或有毒化学物质。 外媒Tech Xplore认为,汗液动力电池反映了南洋理工大学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Lee教授认为,“我们的技术代表着可穿戴设备设计中前所未有的里程碑。通过利用无处不在的产品——汗水,我们发明了一种不依赖传统电池、更环保的可穿戴设备供电方式,我们希望这款电池能够为各种可穿戴设备供电。” 同时,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吕健谈道,“传统电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宜、更常见,但它们通常使用不可持续的材料制造对环境有害。传统电池在可穿戴设备中也会有潜在危害,比如说损坏的电池可能会将有有毒液体溅到人体皮肤上,但我们的设备可以提供一个真正的机会来完全避免这些有毒材料。” 其他行业人士也对该项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Irene Goldthorpe强调了南大研究团队所做工作的意义,“众所周知,电子产品不喜欢湿气,因此可穿戴设备通常完全密封以防止汗水渗入。这项研究将汗水从障碍物变成了能源,并表明它可以提高导电性,甚至在可穿戴设备中将汗水作为电解质,这可能会开启可穿戴电子产品设计的新范式。” 结语:可穿戴设备赛道正在涌现新玩法 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将汗液作为电池能源,将人体作为电解质,可能会开启了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新玩法。 事实上,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越来多样。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也发明了一种新型设备,将其戴在指尖上能够通过手指出汗或轻按手指来发电。 不过尽管人们开始迫不及待地希望“甩掉”充电器,但现在很多可穿戴产品的新设计还处于试验性质,等到真正地普及相关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外小哥打造“百发百中”自动瞄准弓箭 闭上眼睛也能射中
作者 | 青暮、陈大鑫 射箭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前提是不求弯弓射大雕,但求箭能射在靶上就行。 但是如果想做到“一发命中、百步穿杨”那就非常有难度了,不经过长期的训练是万万不行的。 那难道就没有一种智能的弓箭吗?那种只要你拉满弓,无需认真的瞄准,它就能自己射中目标的弓箭箭? 还别说,今天它真就有了,直接上图! 请注意哈,在上图中这位小哥把弓拉开之后,箭是自己发射出去的,而且是连环命中! 这就是这两天在 Youtube 上十分火爆的一个堪称“百发百中”的射箭视频,这位油管博主是一位硬核程序员,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叫 Shane Wighton ,之前他自制的一个“理发机器人”、“百发百中投篮”、“百发百中台球杆”曾在 YouTube 上火了很多次。 这位硬核的博主目前在 3D 打印技术开发商和制造商 Formlabs 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他之前就读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拥有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本次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Shane Wighton 的妻子很擅长射箭,Shane 却在这方面“笨手笨脚”,Shane 比之不过,于是他想“作弊”来买一款能够自动射箭的弓,可惜网上都没有卖的,无奈之下,他只好决定亲自动手打造一款出来。 因为 Shane Wighto 虽然不擅长射箭等运动技能,但是他很有极客精神,很擅长动手做工程。 Shane Wighto 在穿戴这款弓箭机器人装备之后,就没有再费劲瞄准了,几乎拥有了超能力,他射出去的箭就像狗一样能闻到目标的味道,自主击中目标。 可以说穿上这件衣服之后,比鹰眼还鹰眼! 弓箭机器人原理 这款弓箭机器人装备大概需要瞄准和发射两个过程。 我们先来看一下比较简单的发射过程吧。 发射原理大概是这样:一共有两个小机器人,一个在持弓手和弓之间,用来移动弓的位置和角度;一个在拉弓手和弦之间,用来释放弦并发射弓。只要前面的瞄准工作做好之后,就会有个信号告诉伺服电机来实现发射工作。 看起来很简单是吧? 别急,还是来看看下面比较难的瞄准工作吧,想要打造这样的自动瞄准系统,首先,需要做出来一个弓瞄准机器。 像下面这样,只要握住把手后,弓就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地调整相应的位置和角度。 但射箭和打一束激光可不一样。首先箭的飞行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抛物线。而这条抛物线的弯曲形状,也取决于发射的速度。速度越快,这条抛物线越接近于直线,反之越接近于抛物线。 另外的困难还是在于精确地计算和掌控时间,当抛出一个飞靶时,也许射出的箭离集中靶心只差了50毫秒的时间,而50毫秒仅相当于眨眼瞬间的1/3,所以必须要精确地计算好距离、发射角度、发射时间来做提前射击。 没错,你会说只需利用小学三年级学到的数学物理知识,不就足以能建模发射出箭的抛物线方程了嘛。 看起来核心思想非常简单嘛,但是,实际的设计和制造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比如弓具体在调整位置和方向时用到了 Shane 亲自打造的“鹰眼”系统。 这套“鹰眼”系统一共利用了八个摄像头,来找到一个中心,告诉弓相对于目标的位置以及其他很多坐标。 可以看到上图有一个小反光球,所有 8 个摄像机都在同一时间拍摄到它,这样就能精确地来计算出小球的位置,这整个过程非常的快,一秒钟能拍50帧。 这些小球叫做跟踪球,被安装在弓的前方和拉弓手的手持部件上。 小跟踪球不止一个,所有的摄像机都会在同一时间拍摄到这些小跟踪球,并给出50个关于每个球的位置更新。 这样,系统就能分析出箭应该指向的角度,以及拉弓的力度,进而计算出箭射出后的抛物线。 Shane 声称自己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来计算这些数据,由于代码过于“简单”,Shane 似乎羞于对此做详细介绍。 Shane 试了试效果,按下系统启动键,开始瞄准,发射! 结果非常棒! 额,会打到自己的脸。 而且,箭也没法射中目标,每次都射到偏左上的位置。 怎么办? 既然每次都偏左上,那就往右下调偏差就行啦!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行代码搞不定的。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Shane正式向妻子发起了挑战。 比赛规则是:Shane 和他的妻子比赛三局,每人各射击一箭,更准的人得一分。 结果是,Shane 一败涂地。 Shane 不服气,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 没错,箭还是有些偏。 他觉得,还是代码的问题。 在经过一周的非常无聊的软件开发和调试之后,全新的系统出来了。 这一次,他选择了更难的任务,即以运动的靶子为目标。 弓已经拉好准备发射,按下按钮之后,计算机启动“鹰眼”跟踪系统,每300毫秒发送一次数据,更新所有物体的位置。 当计算机看到目标时,它会检查目标是否以抛物线运动,然后计算出它应该将箭指向何处,来射中目标,这其中会考虑箭移动到那里的时间,和箭的抛物线路径。 然后系统会开始调整弓的位置,随着跟踪数据的输入不断增加,弓会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手的抖动。 之后当系统认为瞄准到了正确位置的时候,就会开始调整箭的角度。 然后,只要按下按钮,箭就会发射出去。 咦?根本没有射中。 再继续改bug吧。 这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不耐烦了,厌倦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说只需要几分钟,结果却花费了几个小时来修改一个bug。 怎么办?陪妻子散步去吗? 想多了。 没见过技术宅? 他制造了一个自动弹射器,把妻子晾在一边,然后尽情地自己玩耍。 在修改bug的过程中,他考虑了这些问题:为什么箭发射得太早?为什么箭发射得太晚?为什么靶子静止不动的时候没有击中目标?为什么会击偏? 尽管有这么多错误,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箭能击中静止不动的靶子了! 尽管还是不能击中运动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最终的目标了。 箭确实可以依照设定的抛物线来飞行。 但是箭并没有足够漂亮的飞行轨迹,反而歪歪扭扭的。 这时 Shane 想到,他目前一直使用的都是反曲弓,这种弓有一个问题——不能直接对着靶心射过去,得偏一点儿才行。(Shane 最初考虑使用这种弓也是因为它是最便宜的。) 当然,他也说道,这种错误可以通过算法来调整。 不过还有一种更加省事的方法——花钱买更贵的复合弓。 这种复合弓射出的箭的轨迹非常笔直,他说道,这其实有点作弊嫌疑,但普通人用这把弓就能百发百中吗?哈哈,也不见得。何况,我们还有更花的玩法。 这种弓有一个缺点是非常的重。所以,他一怒之下做了一套“战斗衣”,借此用身体的力量来固定和支撑这把弓,好让自己能够轻松地操控。 鹰眼,完成! 是时候把气走的妻子哄回来了。 妻子惊呼,你这穿的是啥?钢铁侠? 少废话,战斗再次打响! 规则不变,还是看谁击中的准,谁赢。 这一次他减缓了速度,并开启了神枪手模式。 结果,三箭全中靶心! 而他的妻子一发未中! 3:0,游戏结束。 Shane还说,他都完全没有集中精力。 接下来,在小苹果目标测试中,也完全没问题! 甚至都不用看目标。 再接下来,就是移动目标的射击了。 结果不出所料,一击中的! 在这个过程中,瞄准系统不仅识别出了弓箭的位置,还识别和预测到了目标的运动轨迹。 看看这些被箭射中的地方有多密集。 为了测试系统到底能有多准,Shane 拿出了心爱的乐高小人,并在它头上安装了一个“小苹果”,准备瞄准“小苹果”。 一开始不是很顺利,但最终,乐高小人被成功击中了。 “小苹果”不见了,是不是刚好被击中了呢? 慢镜头显示,击中的位置是小人的心脏。 我们再试一次。 啊哈! 当然,这个系统也还没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 Shane说道,下一次,他想挑战在150英尺(约45米)开外击中乐高小人头上的小苹果。 要知道,室内射箭比赛的距离一般才18米,而奥运射箭项目,不过70米。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