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实探苹果华为对垒下的华强北:iPhone有机型破发,华为三折叠最高加价2.6万
路边兜售iPhone16的黄牛,图源:时代财经 作者 | 谢斯临 编辑| 邱月烨 9月20日,在华为苹果新机销售对打的第一天,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交易中心的华强北,热闹非凡。 路边,随处可见向行人兜售的iPhone16的黄牛。他们热情地招揽每一个路过的行人,试图将自己手中的新机销售出去。相较之下,华为的新品Mate XT更稀缺,但也不乏有现货流出。 而从这些黄牛给出的报价中,外界得以一窥这两家手机巨头最新款产品的市场反馈。 被外界普遍认为“挤牙膏”、最大亮点不过是新增的实体相机按键的iPhone16,并未出现往年那种疯抢的情况。时代财经从一名经销商手中获取的报价表了解到,除iPhone 16 ProMax部分机型加价能超过千元之外,绝大部分机型现货价格维持稳定,涨价幅度较小。 128G版本的iPhone16和iPhone16 Plus黄牛价基本与官网价持平,256G版本的加价仅有50元左右。而每年最受关注的Pro系列,128G、256G版本加价不过在300元到400元左右。 其中,更是有部分机型价格已经跌破发售价。比如512G版本的iPhone16,所有颜色均报价8950元,相较官网价8999元还要低上49元;512G版本的iPhone16 Plus同样如此,所有颜色均报价9950元,相较官网价9999元还要低上49元。 9月20日iPhone16系列手机华强北的报价单,图源:受访者提供 而这还是现货情况。如果消费者愿意等,多家电商平台掀起一轮补贴战后,价格还要更低。尤其是拼多多,iPhone 16拼多多补贴价5399元,相较官网价直降600元;iPhone 16 Plus 512G版本拼多多补贴价8999元,相较官网直降1000元。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撰文分析认为,iPhone 16系列需求低于预期的关键原因,或许是本应成为该系列手机最大卖点的Apple Intelligence,无法随着产品发售一同上市。同时,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仍持续影响消费者对于iPhone的需求。 这一点在发售前的预售阶段就已经得到明显体现。据郭明錤测算,iPhone 16系列在首周末预购销量预估约3700万部,较去年iPhone 15系列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约12.7%。 与市场对于iPhone16系列新机疲软的需求相比,华为三折叠手机Mate XT在发售首日的黄牛加价明显更高。 该产品在线上就已经吸引了超过685万人预约。而在9月20日上午10:08在线上开启抢购不到一分钟,华为Mate XT于京东、淘宝、抖音等平台上的货就已经全部被抢购一空。 即便在华强北,华为Mate XT也并不多见。与路边随处可见的iPhone相比,消费者很难直接在路边看见现场兜售华为Mate XT的黄牛,即便是在华为的授权店里,都无法直接看见或购买该产品的现货。 时代财经仅在华强北远望数码城门口一处,看见了三台并列在一起的华为Mate XT。因产品已拆封,这三台黑色512G配置的华为Mate XT报价相对全新产品已有所折损,但依旧高达4.1万元每台,较发售价2.2万元高出1.9万元。 图源:时代财经摄 而有黄牛向时代财经透露,他手中并没有全新未拆封的华为Mate XT产品,需要调货。报价方面,9月20日下午,黑色512G现货报价每台4.6万元,较发售价高出2.4万元;更受欢迎的瑞红色512G款还要再贵2000元,达到惊人的4.8万元。 Mate XT极高的热度甚至超乎华为的预期。9月20日一早,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现身上海南京东路的华为旗舰店参与新机交付仪式,并在现场表示,三折手机热销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团队正在加班加点扩产能。 由于市场需求热度较高,郭明錤也上调了对华为三折屏幕手机Mate XT出货量的预测,从50万台上调至100万台。但同时,郭明錤强调,考虑到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估已由3000万部下调至1500万部,且过往华为旗舰机型也曾有过发售后需求快速下滑的例子,市场仍需注意其需求热度能否延续。
Take-Two裁员5%之后,董事长和总裁拿到巨额奖金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据 3DMGame 报道,尽管 Take-Two Interactive 今年裁员 5%,但董事长施特劳斯・泽尔尼克和总裁卡尔・斯拉托夫依然从他们的管理基金 ZMC 中获得了 4300 万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3.03 亿元人民币)。 在最近给股东的信中,泽尔尼克对未来几年的“巨大增长”充满信心,特别是考虑到《GTA 6》即将发布。然而,在解雇 550 名员工并在 Gearbox 上花费 4.6 亿美元后,泽尔尼克和斯拉托夫还因其管理基金 ZMC 获得了 2500 万美元的“基于绩效的奖金”。 根据泽尔尼克的信,2024 财年,ZMC 根据 2022 年管理协议获得了年度管理费 330 万美元,并有机会获得年度基于绩效的激励 280 万美元,这些支付仅与客观的公司绩效指标挂钩。此外,ZMC 还获得了长期激励股权授予,包括基于绩效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单位 2500 万美元和基于时间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单位 1240 万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限制性股票单位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归属。如果 Take-Two 表现出色,ZMC 将获得高达 7920 万美元。 今年 2 月,泽尔尼克曾表示 Take-Two“目前没有大规模裁员的计划”,但在一个月后,Take-Two 以 4.6 亿美元收购了《无主之地》工作室 Gearbox。不到三周后,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解雇了 550 名员工,预计将节省高达 1.65 亿美元。 这些裁员发生在财年结束后的仅仅十天内,而在同一财年,ZMC 获得了价值 2500 万美元的“基于绩效”的限制性股票单位,尽管这些计划至少从今年 2 月起就已在讨论中。 泽尔尼克还指出,Take-Two 最大的开支是营销,可以进行“优化”。有趣的是,随后公司暗示关闭 Roll7,这被称为“令人愤慨的突然撤资”。 根据 2022 年管理协议,泽尔尼克从支付给 ZMC 的总薪酬中获得的薪酬不得超过 60%,斯拉托夫不得超过 40%。他们两人还从 Take-Two Interactive 获得每年 1 美元的薪水,使他们有权获得“某些和其他计划福利”。 ZMC 是“媒体、娱乐、通信和科技业务的领先投资者和运营商”,主要负责 Take-Two 的行政管理。
困在抖音算法的小杨哥们,正在忘记电商的本质价值
电商的本质是产品价值的流通 来源:后厂村 作者:二三 9月1日,辛巴在直播中直接“炮轰”小杨哥,指责其不仅举报导致大闸蟹无法补货,还在如茅台酒、梅菜扣肉、吹风机等产品质检、售后、赔偿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在后续发文称将拿出1亿元现金赔付给受伤的三只羊消费者,要给行业上一课。 辛巴这哪是给行业上一课,而是彻底掀开了抖音电商直播带货的万生相。 01 抖音流量的“算法垄断” 抖音成于算法,商家困于算法。 根据网经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抖音日活用户约为7亿,这一日活数据对于抖音自身角度来看是短视频领域的头部的标记,对于抖音生态内的商家来讲却是垄断性的「困境」的开始。 通过《抖音电商发展阶段》统计表中发展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抖音从2020年成立电商一级事业部以来,出现了外引电商 > 自有电商/货架电商 > 全域电商三个形态的更迭;GMV的销售额(或目标)也从7000亿按照每年8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2024年的3.5万亿。 2020年之前抖音布局电商业务之初,最先入场的商家多为“二类电商”,所谓二类电商就是不讲究品牌和复购,单纯追求当日订单,追逐短期利润,几乎不提供任何售后服务的电商企业。那时候,抖音以及其他字节附属产品为二类电商提供到付模式,为无加热披肩、增高鞋、电视收音机等小镇信息差消费品提供销售通路。二类电商的商业模式也相对简单,10块钱进货价的产品按照69元销售,给抖音缴20%-40%投流获客费用即可。 随着抖音平台的流量和品牌广告规模的扩大,抖音想要继续保持美好的想象空间必然而然的盯上了货架电商。于是,在2020年出现了抖音小店更名抖音电商,内部设立“电商”一级事业部,并且取消了淘宝、天猫等外部电商的接入等事件。这一时期的抖音电商处于“二一”交替,一方面督促二类电商销售从线下到付变成入住小店线上下单,从而留住销售额;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对于品牌的入驻和销售,品牌旗舰的入驻对于抖音电商的转化和销售并不如传统货架电商的品效率,究其原因: 品牌客户的品牌预算和效果预算的分配之争 抖音电商管理、供应链、客服、物流体系的整体支撑 品牌运营团队对于抖音投放、获客、运营、售后的专业能力 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的购买心智远低于淘宝、天猫、京东 抖音基于自身竞争优势提出了“全域兴趣电商”策略进行破局,所谓全域兴趣电商指的是商家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内容载体覆盖字节旗下抖音、头条、西瓜等诸多流量产品产品之中,实现内容多样流量多元全覆盖的目的,但现在看来全域兴趣电商策略也解决不了抖音电商“价格”桎梏。 在讨论抖音电商的产品价格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根据36kr2024年4月份发布一份简讯显示:字节跳动2023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超过400亿美元,较2022年的约250亿美元增长了近60%;营收接近1200亿美元。也就是说字节跳动的利润率约为25%-35%之间,虽然广告收入一直是字节跳动的大头收入,但是飞速发展的电商现也成为营收的重要支柱,这一利润率也会大幅度渗透到抖音电商业务之中。 为更一步研究抖音电商产品价格问题,后厂村找到了1位从事抖音电商的企业负责人进行咨询和了解。该企业抖音电商负责人魏华(化名),做抖音电商约有4年时间,2019-2021年巅峰时期公司超过400位员工,并在北京、上海、广州设有3家分公司,每年在抖音充值广告费接近1亿,商品销售GMV流水约有2-4个亿。其公司商业模式相对简单,即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发现上升趋势较好的生活快消零售类产品,进行价值评估之后进行生产工厂的合作,制作产品落地页进行付费流量销售产品。 魏华说在2021年之前在字节系做电商基本上都能赚到钱,电商企业的困难主要来源资金和产品的囤货,但随着货架电商模式的内部重视,二类电商在字节系基本上也没有了生存空间,产品的销售成本也从最开始10-20%增长到现在的售价30-60%左右,而且并不是说你出到这个价格就一定可以卖出去,还需要产品、时效性、优化、素材等诸多因素一起“碰运气”,就算运气好,爆款产品的企业利润也都是几毛钱。 (魏华提供旗下公司抖音电商产品价格构成参考) 从2023年起,魏华的公司就在收缩业务,品类SKU的缩减,人员的裁撤,现在只有30个员工,每个月仍是入不敷出,最重要的原因字节系投流成本太高而企业没有能够快速的改变陈旧的商业模式。魏华抱怨到抖音的算法好像能够清楚的知道你能赚多少钱,不会让你赚很多钱但是也不会让你亏太多,就在一个临界点上,如果企业对于产品、供应链、人员成本控制稍弱就会亏钱。 对于后厂村问到为什么这四五年的时候不构建自己的品牌IP呢?魏华则表示,其公司最爆款的产品在抖音销售了约300万单,在商标和品牌层面早已在布局,但是在抖音电商独特的兴趣电商模式下用户的留存较差、消费者品牌感知和忠诚度也偏低,也就造成了4年卖了300万单仍旧是“白牌”,既没有老客户沉淀自然复购也没有品牌产品溢价空间,只能够不断地付费投流去获取新用户订单。 抖音或者说字节系对于流量的垄断性,在加上全链路丰富的数据节点,构建了“智能”的算法系统,如今抖音的数以万计的商家都困在这套算法里面,逃不得,离不开,赚不了。 02 带货网红,“不懂电商” 小杨哥的翻车,是偶然也是必然。 小杨哥的茅台酒、大闸蟹事情对于很多业内人来说,已经早有预料,更像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抖音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商家的流量生意赚钱越来越难。抖音所谓的全域兴趣电商本质是「回归内容」,这也意味着众多商家和达人不得不下场肉搏抢流量。直播电商的内容成本,导致其与货架电商相比,刚性成本明显要高得多。抖音既要解决产品价格竞争力,还要解决抖音电商自身业务规模化发展的双重问题,平台只能尽可能的招揽“高性价比”的白牌货,然后去扶持拥有最大流量用户池的娱乐主播进行变现带货。 电商或者说零售其实是最难做的生意,其商业模式属于“中间人”,既上游把控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下游需要满足用户需求还有可持续的输出“服务价值”。但是这对于抖音众多娱乐网红起家的的带货主播来说,反而是最大的挑战。 短视频时代一个素人变成网红短则三五天,长则三五年,在这时间段内网红和其团队95%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花在策划、创意、拍摄、涨粉、娱乐主播上面,对于供应链、产品、用户体验、售后诸多环节大多数主播都是空白知识。 (图源:互联网公开) 说回最近深陷月饼泥潭的小杨哥,其从0到300亿电商GMV销售额,用了4年时间(2020年-2024年),背后的三只羊集团每年对外销售的产品多达上万个SKU,订单量预估超过超2亿个包裹。如此庞大的电商业务形态需要什么样的“实体”支撑呢? 根据公开信息三只羊集团控股下属的44家公司总参保人数仅为633人,但在今年8月份中国企业家》独家报道称三只羊网络拥有员工1500人,参保率不足50%,另有媒体报道三只羊杭州负责招商的分公司仅有30人。 后厂村通过三只羊官网查看人才招聘板块,发现三只羊集团现有招聘岗位分别为打字员、中控、助播、招商、主播、运营、人力、技术并未出现供应链研发、质检、实验员等“产品质量把控”职位,同时也没有出现售后、用户体验等客服人员。老板不懂电商,人少消费群体众多,更不招聘专业人员组建服务团队,如此奇特的三只羊模式直播电商模式出翻车是早晚的事情。 后厂村根据互联网媒体公开报道整理了一份小杨哥2022年-2024年(非全部)带货翻车16个产品清单,其中2022年-2023年一年的时间小杨哥的被打假产品高达10次,造成如此畸形的商业形态的背后诱因,小杨哥与三只羊集团管理缺失、专业不足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更现实的问题是小杨哥和三只羊大比例的精力和预算要花在抖音去获取流量,对于供应链、产品能流出来的预算和时间微乎其微。 今天,小杨哥翻车了,明天还有更多小杨哥们在等着翻车,节奏可能越来越快。 走红刚满两年的东北雨姐就因为带货“稻田蟹”翻车,而最近爆火刚刚一周的K总已经陷入风波,自称家人受到投资人威胁,直播中还透露其79元商品佣金占了39.5元。 在抖音的直播电商网红主播工作中,如何策划直播、如何投流获取直播间人气和粉丝增长是第一要务,直播带货产品则是功成名就后的“赚钱生意”。只需要招商,审核一下商家提供的资料,背诵熟悉厂家提供话术卡利益点,至于工厂生产能力、产品的质量、售后的保障,只能伴随不断增长的GMV一点点提高和完善。 03 兴趣电商的“品牌疲软” 抖品牌,白牌厂家的梦幻目标 2021年,抖音正式提出了“抖品牌”的概念,并基于兴趣电商推出抖品牌专项扶持计划。时至今日,已经过去3年,2万多亿电商GMV规模,近百亿的订单量,你能否不用思考就喊出来一个你知道的抖品牌? 根据业内数据显示,抖音电商的TakeRate(抽佣率、货币化率”,电商行业习惯叫“货币化率”)一直是电商平台中较高的,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平台约4~5%,抖音约10%,也就是说相同的产品,在抖音销售和在其他平台销售商家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要高于5%,要知道现如今零售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也只有3%-8%这也是文章开头魏华所说的“不赚钱”的原因。 抖音乃至字节跳动因算法而生,更因为算法取得不菲的成就,这一惯性思维也延续到了抖音电商的业务基因之中。在抖音,电商的核心主导是数据算法,算法的目的是追求极致的转化率和利润率,这对于抖音营收和变现效率来讲是好事,但是对于长远布局的电商业务来说却是一件坏事,踏踏实实做产品的优质商家利润都被抖音通过算法劣币驱逐良币。 在福建广东等快消品供应链发达地区,依托抖音直播电商形成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直播和供应链基地,被业内人士称为“厦门帮、广州帮”。这些白牌直播电商公司通过高付费、日不落直播间、孵化达人、海投短视频、HRBP和管培生进行疯狂的产品内卷、价格内卷、人效内卷。在白牌电商公司眼中,没有产品质量、没有创新、甚至没有用户体验,有的只是疯狂付费投流,产品成本的不断下控,这样子才能每天睁开眼就有订单,每天都赚到钱。 白牌商家的投流无限内卷追求订单短期利润,更加剧了抖音电商平台和白牌商家品牌IP化的“不良反应”。 根据飞瓜数据以及媒体统计近三年抖音美妆月销售榜,曾站上榜单前20的顶流白牌,平均维持时间只有八个月,最短的只有一个月,白牌大多依靠超级单品冲销量。哪怕一些在榜周期超过一年的白牌,像FV、朱莉欧、Betty Bonnie、仁和匠心、AKF、娇润泉等,巅峰期月销售额上亿,现在有的早就跌破千万甚至50万,可谓一落千丈,完全没有电商品牌和忠诚用户的价值沉淀。 04 写在最后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 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字节跳动作为一家优秀的公司,推出了众多成功的产品,也为投资人赚取了数千亿的丰厚利润,但是距离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用户增长、内容推荐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卓越成功,但却在真切服务用户的衣食住行电商领域采用了相对短视的流量算法内核,这不得不说这一个下下策,赚到了眼前的钱,丢掉了未来的良性发展。 小杨哥卖月饼茅台被喷上热搜,第一个应该反省的其实应该是抖音电商。为何作为门面担当的小杨哥在产品质量问题屡次翻车?为何抖音电商孵化出来年营收数百亿的三只羊集团供应链、产品、售后做的如此之差?为何假茅台、山寨月饼、低劣的梅菜扣肉诸多不良产品能通过平台、主播多层审查和质检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抖音电商并成为爆款产品? 如果抖音电商一直坚持不追求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只走娱乐“兴趣电商”,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小张哥、小王哥、小李哥不断地被打假、被翻车,因为所有的抖音电商主播都被抖音流量算法电商“塑造”了独特的电商观、产品观、商业观。 流量很重要,GMV很重要,利润也同样很重要,但是对于企业良好的品牌、忠诚的用户、优质的合作伙伴更重要。抖音作为一个年营收近万亿,月活超7亿的社会组织而言更重要的积极的社会责任,真正的帮助无数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新质生活 部分参考资料: 1.字节2023年利润涨约60%,至400亿美元 -36kr 2.抖音卖货百亿,揭秘疯狂小杨哥和背后的公司 -中国企业家 3.疯狂小杨哥半年被打假10次品控问题还供应链困局-新播场
华为Mate XT三折叠最新黄牛价格曝光:能买6.5台iPhone 16
快科技9月22日消息,9月20日10:08分,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正式发售,全部型号瞬间全部售罄。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将现身央视新闻直播间,现场交付首批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 今日,博主@小白测评 发微博称:“刚收到的当地最新XT黄牛价格,没有想的那么逆天,但近4W的价格也够吓人的。” 按照3.9万的最高价来计算,可购买6.5台iPhone 16(起步价5999元)。 华为官方商城显示,华为Mate XT下一次开售时间为9月23日上午10:08分,同一用户仅限购买一台。 值得一的是,拼多多已上架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开售时间与华为官网一致。 页面显示,为保障消费者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购买或者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不当行为发生,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下单后暂不支持修改地址,并且发货后无法转寄。 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通过一款手机,提供了单屏态、双屏态和三屏态共计三种形态。这种多变形态彻底改变了手机的使用方式和场景。 当下,三折叠屏手机在成本、技术、软件应用适配、良品率等方面仍存挑战,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短期内其他厂商对三折叠屏手机可能依然会持观望态度。 不过,随着成本、技术上的突破,价格的下降,三折叠很可能成为各大手机厂商下一个发力点。
GPT-4o能玩《黑神话》!精英怪胜率超人类,无强化学习纯大模型方案
小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AI玩黑神话,第一个精英怪牯护院轻松拿捏啊。 有方向感,视角也没有问题。 躲闪劈棍很丝滑。 甚至在打鸦香客和牯护院时,AI的胜率已经超过人类。 而且是完全使用大模型玩,没有使用强化学习。 阿里巴巴的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一个新型VARP(视觉动作角色扮演)智能体框架。 它能直接将游戏截图作为输入,通过视觉语言模型推理,最终生成Python代码形式的动作,以此来操作游戏。 以玩《黑神话·悟空》为例,该智能体在90%简单和中等水平战斗场景中取胜。 自动播放 GPT-4o、Claude 3.5都来迎战 研究人员以《黑神话·悟空》为研究平台,一共定义了12个任务,75%与战斗有关。 他们构建了一个人类操作数据集,包含键鼠操作和游戏截图,一共1000条有效数据。 每个操作都是由原子命令的各种组合组成的序列。原子命令包括轻攻、闪避、重攻击、回血等。 然后,他们提出了VARP智能体框架。 主要包含动作规划系统和人类引导轨迹系统。 其中动作规划系统由情境库、动作库和人类引导库组成,利用 VLMs 进行动作推理和生成,引入分解特定任务的辅助模块和自我优化的动作生成模块。 人类引导轨迹系统利用人类操作数据改进智能体性能,对于困难任务,通过查询人类引导库获取相似截图和操作,生成新的人类引导动作。 同时VARP还包含3个库:情景库、动作库和人工引导库。 这些库中存储了agent自我学习和人类指导的内容,可以进行检索和更新。 动作库中,“def new_func_a()”表示动作计划系统生成的新动作,“def new_func_h()”表示人导轨迹系统生成的动作。”def pre_func()”代表预定义的动作。 动作案例研究和相应的游戏截图。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操作是预定义的函数。第三行动作由人工制导轨迹系统生成。 SOAG会在玩家角色与敌人的每次战斗互动后总结第四行和第五行中的新动作,并将其存储在动作库中。 框架分别使用了GPT-4o(2024-0513版本)、Claude 3.5 Sonnet和Gemini 1.5 Pro。 对比人类和AI的表现结果,可以看到小怪部分AI们的表现达到人类玩家水平。 到了牯护院时,Claude 3.5 Sonnet败下阵来,GPT-4o胜率最高。 但是对于新手玩家普遍头疼的幽魂,AI们也都束手无策了。 另外研究还提到,由于VLMs推理速度受到限制,是无法实时输入每一帧画面的。它只能间隔输入关键帧,这也会导致AI在一些情况下错过boss攻击的关键信息。 以及由于游戏中没有明确的道路引导且存在很多空气墙,在没有人类引导下,智能体也不能自己找到正确的路线。 如上研究来自阿里团队,一共有5位作者。 后续相关代码和数据集有发布计划,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蹲下。 One More Thing AI打游戏并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比如AI基于强化学习方法打《星际争霸II》已经可以击败人类职业高手。 利用强化学习方案,往往需要输入大量对局。商汤此前训练的DI-star(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就用了“16万场录像”和“1亿局对战”。 但是纯大模型也能打游戏,还是很出乎意料的。在本项研究中,数据集中的有效数据为1000条。
美国传奇的沦落:英特尔是如何从芯片霸主成为被收购目标的?
英特尔 核心提示: 1.从芯片霸主到被收购目标,英特尔仅用了三年时间。 2.基辛格豪赌成本昂贵的制造业务追赶台积电,希望重现昔日辉煌。 3.“市场向AI的转变成了压垮英特尔的最后一根稻草”。 4.英特尔寄希望于下一代芯片制造技术,但可能为时已晚。 三年前,英特尔如日中天,市值是现在的两倍多,其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正在物色收购目标。 而如今,英特尔自己却成了被收购目标。它的快速沦落令人叹息,战略失误和人工智能(AI)浪潮共同重塑了这家美国传奇半导体公司的命运。 多家美媒报道称,美国另一芯片巨头高通正在就收购英特尔展开试探性接触,表明英特尔正遭遇56年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脆弱时刻。它的问题始于基辛格上任之前公司在芯片制造方面受到的挫折。随着基辛格推行代价高昂的复苏战略,问题进一步恶化。他未能预见到AI的爆炸性增长,将从根本上把市场需求从CPU转向竞争对手英伟达开发的GPU。 “过去两到三年里,市场向AI的转变成了压垮英特尔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就是没有适当的能力来制造AI芯片。”独立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的资深行业分析师安杰洛·齐诺(Angelo Zino)表示。 曾经的霸主 即便英特尔愿意被收购,但是由于监管和其他原因,它与高通的交易还存在很大变数。然而,高通收购英特尔的设想在不久前还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几十年来,英特尔一直是全球上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其芯片在PC和服务器中几乎无处不在。英特尔是少有的一家集芯片设计和制造于一身的公司,并且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初,当基辛格成为英特尔CEO时,这家巨头已经失去一些光环。在尖端芯片生产上,英特尔已经落后于亚洲对手。 战略失误 基辛格曾在英特尔工作数十年,是该公司的首任首席技术官。他的计划是让英特尔重现公司在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等前CEO任内拥有的辉煌。 基辛格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英特尔就需要在芯片生产上追赶亚洲对手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基辛格还计划斥巨资扩大英特尔的制造业务,将产能出售给像高通这样只设计芯片的公司,进军台积电和三星主导的代工业务领域。 这是一次代价高昂、雄心勃勃的豪赌,但是英特尔看起来具备了成功的要素:该公司十分擅长生产PC和服务器芯片,并拥有一系列副业为其下一个增长阶段提供资金支持。 基辛格迅速着手利用英特尔的财务资源来发展代工业务,在他上任后的那个夏天就与全球芯片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展开了价值约300亿美元的收购谈判。虽然这笔交易最终破裂,但基辛格在2021年8月的采访中表示,英特尔依然想收购。“行业将会出现整合,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我预计我们会成为整合者。”他当时对《华尔街日报》这么说。 随后,基辛格又敲定了一项交易:以50多亿美元收购另一芯片代工商高塔半导体。但是,这笔交易因为未能通过反垄断审批在去年被取消。 基辛格的目标是让英特尔到2030年时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商,但是英特尔的代工业务起步缓慢,经历了几任领导者和众多潜在客户。这些客户在英特尔技术受挫后限制或取消了与英特尔的业务往来。 英伟达的崛起 在英特尔的复苏成本与日俱增的同时,生成式AI开始蓬勃发展。这波浪潮将市场需求从英特尔的CPU转向了英伟达的GPU。GPU的设计不同于CPU,更适合创建和部署最复杂的AI系统。当科技公司争相获得英伟达稀缺的AI芯片时,英特尔的许多处理器则闲置在货架上。 基辛格被迫削减成本,以维持扭转公司颓势的努力。英特尔从2022年开始裁员数千人,并于去年削减了股息。这还不够。上个月,基辛格又宣布将裁员1.5万人,明年削减100亿美元成本,并取消股息。 “AI来得比我预期的要猛烈得多,”基辛格当时说,称裁员是“我职业生涯中做过的最艰难的事情”。 英伟达CEO黄仁勋 上周,英特尔宣布了新的举措,包括加强支出控制和进一步分离设计与制造业务,但基辛格没有像一些投资者所建议的那样出售或剥离制造业务。 “我们需要寸土必争,执行力要超过以往,”基辛格告诉员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批评者闭嘴,交出我们自己知道可以做出的答卷。” 分析师们表示,英特尔的命运出现好转的可能性正在缩小,但仍有可能。尽管不断下跌的股价使其更容易受到收购要约和维权投资者的影响,削减成本可以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截至周四收盘,英特尔股价较2020年初下跌了近70%。2020年,英特尔股价达到了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的最高点。在英特尔股价大跌的这段时期,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逾18倍。在《华尔街日报》报道高通有意收购英特尔后,英特尔股价周五收涨3.3%。 或许为时已晚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斯泰西·拉斯贡(Stacy Rasgon)表示,英特尔的未来取决于下一代芯片制造技术的成败,该技术预计将于明年投产。英特尔希望至少在技术上超越竞争对手,重回技术领先地位有助于提高利润率,增强客户信心。 不过,英特尔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在AI芯片(GPU)投资持续强劲的情况下,其核心芯片业务(CPU)预计不会迅速复苏。 “我们可以争论这个战略是对还是错,但问题是其核心业务并不支持这条路,”拉斯贡表示,“然而,现在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高通 对高通来说,收购英特尔可以帮助它进入芯片行业的新领域。高通擅长设计手机芯片,它是苹果iPhone等设备的供应商,近年来一直在打造汽车和物联网芯片产品组合。收购英特尔将能够让高通建立雄厚的PC和服务器芯片业务。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高通是否会在交易中保留英特尔的制造业务。和英特尔不同,高通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外包生产。制造业务极其复杂和昂贵。去年,英特尔在资本支出上投入了258亿美元,相当于其收入的48%左右。相比之下,高通上一财年的资本支出总额为15亿美元,仅占销售额的4%多一点。(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极越07纯电AI智驾轿车开启全国交付,限时优惠价19.99万元起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极越 07“C 级纯电 AI 智驾轿车”于 9 月 10 日上市,指导价 20.99 万元起,限时购车优惠价为 19.99-28.99 万元(含 10,000 元限时现金减免),官方今天宣布该车正式开启全国交付。 ▲ 该版本 20.99 万元,限时优惠后 19.99 万元 ▲ 该版本 22.99 万元,限时优惠后 21.99 万元 ▲ 该版本 29.99 万元,限时优惠后 28.99 万元 据介绍,该车基于吉利浩瀚平台打造,可选六种配色,其风阻系数 0.198Cd,配备“灵动眼眸智能交互大灯”,拥有 15mm 超薄远近光大灯模组,前包围采用梯形散热开口,封闭式的前格栅内嵌极越 LOGO。拥有“隐藏式摄像头、隐藏式雨刷、内嵌式水切、无门把手、智能感应电动门、双模镜像轮毂”等特性。 座舱方面,极越 07 配备 35.6 英寸一体大屏;拥有“星舰环抱流水氛围灯”(188 颗独立 LED 灯珠);装配 ROBO SOUND 音响系统,采用 7.1.2 环绕布局,辅以“聚星舞台升降扬声器”,后排坐垫 530mm。 规格方面,IT之家获悉该车尺寸 4953×1989×1475 毫米,轴距 3013 毫米,采用 800 伏技术,使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其中 71.4kWh 电池车型纯电续航里程为 660km,100kWh 电池车型续航里程则有 770km(四驱)和 880km(后驱)两种选择,号称“跑 100 公里只需要 3 块 7”。
曝宝马因销量重返价格战 博主实探4S店:还是老样子 大降价是胡说
快科技9月22日消息,近期,有消息称,因为涨价后销量应声下跌,宝马正重返价格战,准备大幅下调旗下车型售价,目的是为了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 对此,@赵老师说车 发微博表示,这两天凡是告诉你宝马重回价格战,车优惠多多多多的一律拉黑吧,简直是胡说。 “我虽然不赞成宝马退出价格战,但是目前宝马除了库存一年或者一年多的i7 50,宝马iX清库存价格实在是低,但是这种一年卖不掉的车你会买吗?” 该博主称,其他的车我来店里问了,还是老样子,17万的i3哪里有?厂家现在给宝马店里一个月多少台i3你知道吗?当初多少台你知道吗?另外就是X5和5系价格没什么变化,略微的价格波动算是重回价格战吗? 3系在清库老款价格有轻微松动,还有3年0息,X3目前也在扫尾,一帮不负责的胡说。 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有些宝马的价格会降下来,不是因为宝马重回价格战,而是因为X1,5系有一部分因为DSCi刹车系统召回升级的原因,积压的车如果下个月大面积到经销商那价格自然就低,这才是真相。 目前你去问问看看价格真的跌了吗? “目前的价格战,无论对于汽车厂家、消费者还是经销商来说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在成都车展期间,谈及价格战的话题,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如此说道。 今年7月,宝马中国退出价格战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高翔解释称,宝马官方近期没有对建议零售价做任何调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今年下半年给予经销商更大的灵活性。他们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销售时的终端零售价格,厂家无权干预。
消息称智界R7将于9月24日开启大定:搭华为乾崑智驾,预售26.8万元起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据懂车帝报道,鸿蒙智行旗下首款轿跑 SUV 智界 R7 将于 9 月 24 日开启大定,此前官方已公布新车预售价格为 26.8 万元起,支付 2000 元订金可抵 5000 元购车尾款,IT之家整理价格信息如下: 智界 R7 Pro 预售价 26.8 万元起 最高 667km 长续航、满血途灵平台、HUAWEI ADS 基础版 智界 R7 Max 预售价 30.8 万元起 最高 802km 超长续航、满血途灵平台、HUAWEIADS 3.0 高阶智能驾驶 智界 R7 Ultra 预售价 34.8 万元起 最高 736km 超长续航、双电机四驱、HUAWEIADS 3.0 高阶智能驾驶 据介绍,智界 R7 由华为与奇瑞联手打造,与特斯拉 Model Y 一样定位中型 SUV,采用了大溜背布局和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以及哑光镂空双五辐式轮毂等设计。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家族标志性的游艇式环抱座舱,配备了 12.3 英寸领航屏,搭载华为乾崑 ADS 3.0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内置业界首创电吸前备箱,后备箱配备了三层分区设计,拥有 837L 容积,可轻松装下 3 个 28 寸和 1 个 20 寸行李箱,二排放倒后还可扩展至 2130L,可提供超越 Model X 的大空间。 规格方面,该车尺寸为 4956x1981x1634 毫米,轴距 2950 毫米,采用 800 伏架构,最高续航里程为 802 公里,搭载华为乾崑 ADS 3.0 端到端类人智驾系统、途灵底盘等。
比国内贵15万!蔚来EL8正式在欧洲市场开启交付
蔚来汽车已正式在欧洲市场启动其EL8(国内为ES8)车型的交付工作。 今年6月,蔚来EL8已在挪威、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五个国家上市,成为蔚来在欧洲推出的第六款车型。 在德国市场,蔚来EL8的起售价为9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74.74万元),而100千瓦时版本的整车购买价格为103900欧元(约合人民币81.82万元)。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BasS方案,车价为82900欧元(约合人民币65.29万元),并根据电池容量选择不同的月租费用。 蔚来EL8在设计和配置上与国内在售的ES8保持一致,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瞭望塔式激光雷达和多个高清摄像头。 车身尺寸为5099/1989/1750毫米,轴距为3070毫米,提供5种车漆选择。 车内采用2+2+2式的6座布局,前两排座椅配备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第三排座椅支持加热。 此外,车辆还配备了增强版7.1.4沉浸声音响系统和车载冰箱等豪华配置。 在动力性能方面,蔚来EL8搭载了综合功率480千瓦、峰值扭矩850牛·米的前后双电机四驱系统,并配备了双腔空气悬架、CDC动态阻尼控制系统和博世IPB智能线控制动系统。 75千瓦时版本的WLTP续航里程为390公里,而100千瓦时版本则为510公里。 蔚来汽车在2024年上半年在欧洲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857辆,展现了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蔚来也在积极布局欧洲的充换电网络,最近在荷兰和挪威的换电站已经投入运营,使得蔚来在欧洲的换电站总数达到56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